李慰农(1895年9月23日-1925年7月29日),原名李尔珍,又名李味农,化名锄斧、王伦,安徽巢湖市庙岗镇(现巢湖市庙岗镇)油坊郑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青岛早期工人运动领袖,党组织负责人,民国时期革命先烈。
1904年,李慰农进入学馆读书。1905年,李慰农考上县立高等小学,开始接触新学。辛亥革命后,李慰农考入安徽芜湖省立第二种农业学校,同时改名慰农,立志以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来拯救农业。1919年秋,华法教育会在安徽招生,李慰农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同蔡和森等50多人赴法国勤工俭学。留法期间,李慰农于1922年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底,李慰农由组织选派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底,李慰农回到上海市,后被分配到山东省工作。1925年5月,李慰农来到青岛市领导党的工作,开展革命斗争,在青岛,李慰农重点做了三项工作,即救济工人、与日本资本家谈判、建立党组织。7月26日,李慰农在去小鲍岛召开秘密会议时被反动军警逮捕。7月29日,李慰农在青岛团岛海滨的沙滩上被反动军警秘密杀害,时年30岁。
1989年6月,青岛团市委在青岛建立了李慰农烈士雕像。2018年,李慰农事迹入选《人民日报》“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系列报道之报国一生为工农。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5年9月23日,李慰农出生在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庙岗镇油坊郑村一个农民家庭。1904年,李慰农进入学馆读书。1905年,李慰农考上县立高等小学,开始接触新学。辛亥革命后,李慰农考入安徽芜湖省立第二种农业学校,同时改名慰农,立志以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来拯救农业。
1915年夏,李慰农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留校任农场管理员。在此期间,他接触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到只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中国才有希望。五四运动爆发后,“二农”也跟着沸腾起来,李慰农同进步老师王肖山、同学朱大猷等与芜湖市各中学取得联系,采取统一行动,组织罢课和游行示威等斗争。经李慰农等人的共同努力,在芜湖成立了各界联合会,促进了芜湖反帝爱国运动的深入开展,扩大了五四运动在安徽的影响。
革命岁月
1919年秋,华法教育会在安徽招生,李慰农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同蔡和森等50多人赴法国勤工俭学。到巴黎之后不久,李慰农加入了“勤工俭学励进会”。1920年8月,该会改名为“工学世界社”,确立了以“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实行俄罗斯式的社会革命”为宗旨,社员发展到30多人;同时,还成立了“工学世界通讯社”,向中国发稿,报道留法勤工俭学和华工运动的情况李慰农积极参加这些活动,成为了“台柱”之一。1922年6月,李慰农和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李维汉、王若飞等18人,在巴黎西郊布伦森林中召开中国少年共产党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李慰农随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年,周恩来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李慰农为总支部成员。1923年底,李慰农从法国转往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参加中共旅莫支部的活动。
殚精竭虑
1925年,李慰农奉党中央指示回国,被分配到山东省工作。同年4月被派往青岛市委工作。他深入产业工人集中的四方村,建立中共四方支部,并任书记。整顿党的组织,建立严格的组织制度和保密制度,同时,积极发展工会组织,举办工人夜校, 建立工人俱乐部。4月19日,他发动4000余名大康纱厂工人举行罢工,散发《青岛大康纱厂全体工人泣血书》,提出承认工会,增加工资,保护童工、女工及对待工人一律平等16项复工条件。六天之内,参加罢工的人数达到18000人。 4月29日,他接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遂将市委机关由湖南路秘密迁到下四方村,就近领导罢工斗争。先后发动胶济铁路中华全国总工会、四方机厂工会全力声援;动员各界群众特别是学生,成立“罢工后援会”捐款声援,争取青岛市《公民报》特辟工潮专栏,报道斗争情况,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和奉系军阀压迫工人的罪行。 5月10日,日本厂方被迫签订复工条件,至此,坚持22天的青岛工人第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联合大罢工取得了胜利。
壮烈牺牲
1925年5月29日,日本帝国主义勾结奉系军阀张宗昌制造了“青岛惨案”。第二天,上海市发生五卅惨案。5月30日,李慰农组织了“胶济铁路总工会沪青后援会”,发动工人积极分子在青岛、济南市等地揭露和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罪行,发动募捐,慰问罢工的阶级弟兄。发起募捐,并于6月5日,领导四方机厂1800多名工人,冲破敌人封锁,举行游行示威。同时发动全市各厂与各行业工人相继举行罢工。6月8日,发起成立“上海事件后援会”;6月17日,3万青岛市市民举行雪耻大会,成立青岛各界联合会,统一反帝斗争的行动。不久,他又领导建立“青岛市外交促进会”,组成青岛市总工会,并深入农村, 发动农民实行工农联盟。7月23日,大康、内外棉、隆兴工人举行第三次罢工, 反帝风暴席卷整个青岛城乡。7月26日夜,李慰农在小鲍岛布置应变工作,返回四方村市委机关时, 不幸被北洋军阀逮捕,敌人逼他说出在青岛的“同党”,李慰农坦然地说:“青岛的工人全是我的同党!”7月29日,李慰农在青岛团岛海滨的沙滩上被北洋军阀秘密杀害,时年30岁。
人物成就
五四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风云起,爱国浪潮卷天地,很快也波及影响到巢湖。李慰农积极投身到这场爱国运动中,组织罢课、抵制日货,并带领学生游行示威,宣传罢工罢市,反对军阀政权的投降媚外政策,激发了人民的强烈爱国热情。在李慰农的不懈努力下,芜湖各界联合会正式成立,他也因此成为芜湖学生运动的领袖人物,促进反帝爱国运动的深入开展,扩大了“五四运动”在安徽的影响。
工人运动
1925年,李慰农奉党中央指示回国,被分配到山东省工作。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派他去青岛市。他到任后,立即参加了全市党组织的领导工作,整顿和发展地方党组织,领导开展工人运动。同年四五月,青岛大康纱厂工人举行罢工。李慰农立即派党员去联络各厂工人举行联合大罢工,声援大康纱厂的罢工。6天之内,参加罢工的人数达到18000余人。随后,全国各地工人纷纷声援青岛工人的罢工。青岛的工人、学生及知识分子也群起声援。迫于强大的压力,大康资本家于5月9日与工人代表签订了九项复工条件。历时22天、闻名全国的青岛工人第一次联合大罢工取得了重大胜利。
家庭关系
人物评价
李慰农是在青岛市牺牲的第一位共产党人,是青岛党组织负责人,是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他一生为工农,将自己的理想与生命全都铸进了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如磬基石中。英雄虽然倒下了,但是英雄的丰碑却永远矗立在黄海之畔、崂山区脚下,矗立在青岛人民心中。(青岛政务网评)
李慰农的精神和事迹是巢湖市庙岗镇党员干部“三会一课”、道德讲堂和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王淦评)
黄海帅旗李慰农,沉雄远略兼雍容。山东省革命勋名懋,不废江河一代宗。(战友罗章龙评)
李慰农自幼聪颖勤学,有朴素的“农业救国”思想,立志振兴农业、拯救农民。李慰农的一生都在为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学习、奋斗、革命。(新华社评)
在青岛大罢工中牺牲的王伦,就是李慰农同志。他是中央派去青岛市领导工人运动的,是一名党性很强的好同志。(周恩来总理评)
“这是慰农同志牺牲的地方,如果他还健在那该多好。”继而又感叹到,“慰农同志的水平远在我邓小平之上”。(邓小平 评)
李慰农烈士永垂不朽。(聂荣臻题词)
后世纪念
李慰农公园
李慰农公园位于山东省市南区栈桥海滨以西的西陵峡路东端,该公园是为了纪念在青岛英勇献身的首位共产党人——李慰农同志而建造的。公园面积约20000平方米,由李慰农烈士事迹及入党誓词专栏、青岛市党史轨迹、中国精神和中国梦、四德长廊五个板块组成。分别展示了青岛党组织的发展历程,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内容,是学习重温青岛党史和进行党员教育党性教育的重要窗口和阵地。2018年1月,李慰农公园被命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李慰农烈士事迹纪念馆
李慰农烈士事迹纪念馆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庙岗镇油坊郑村,纪念馆通过图片、文字展览了李慰农的英雄事迹,真实展现了李慰农生前为中国共产党发展付出生命的感人故事。
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系列报道
2018年,李慰农事迹入选《人民日报》“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系列报道之报国一生为工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