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东区,是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下辖区,位于平顶山市区东部,是平顶山市中心城区之一,总面积101平方千米,辖12个街道,常住人口31.57万。卫东区境内有许(昌)南(阳)公路纵穿东部,漯(河)宝(丰)铁路横亘南部,孟宝铁路穿境而过,东起京广铁路的孟庙车站,西至焦枝线的平顶山西站,是京广、焦枝两大铁路干线连接线。区人民政府机关驻建设路东段888号。
卫东区地处外方山余脉和黄淮平原的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卫东区历史悠久,早在夏朝时期属于河南省之地。此外,卫东区是平顶山市管辖的一个县级城市区,历史上无独立建置。2023年,卫东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1441元,增长1.4%。卫东区培育以第三代电子半导体产业为龙头,以尼龙专用装备、循环经济新材料、现代物流为支撑的战略新兴产业,将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卫东区主要的风景名胜有山顶公园、东湖公园、青年公园、湛河公园、《创业》雕塑、地质纪念碑等。此外,卫东区荣获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和省级健康促进区等20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历史沿革
1969年3月,设区。
1970年2月,与新华区合并为中心区。
1977年5月,恢复卫东区建制。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卫东区辖12个街道(东安路街道、优越路街道、五一路街道、建设路街道、东环路街道、东工人镇街道、光华路街道、鸿鹰街道、蒲城街道、皇台街道、北环路街道、东高皇街道),共38个社区、26个自然村。
地理环境
地貌
卫东区地处外方山余脉和黄淮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域呈不规则直角三角图形。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缓坡平原。境内落亮山最高点海拔493.7米,东南部蒲城村一带最低处海拔75.8米。区境南部及东南部为山前缓坡平原,海拔在75.8一85.5米之间,地势平坦,地面平均坡降1.5%。
气候
卫东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暖温带,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风向以偏南、西北、东北风最多,春夏盛刮偏南风,秋冬盛刮偏北风,常有来自西伯利亚地区的冷空气入侵。年总日照市时数为1800~2200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4.8~15.2℃之间;极端最低气温为-11.3℃,极端最高气温为38.1℃。无霜期214~231天,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
人口民族
人口
2021年6月1日,平顶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卫东区常住人口为315705人。
民族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13年,卫东区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建筑石材、薪土和矿泉水等。已探明全区116.8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均有煤藏。煤系地层总厚度800米左右,含可采煤6组,10一13层。可采煤最厚21米。共探明储量13.74亿吨,其中尚难利用的储量1498.4万吨。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截至2013年,卫东区有各种植物248科、1014属、2368种。有党参、杜仲、天麻等名贵药材和猕猴桃、板栗、油桐、木栏等经济林木。境内盛产小麦、玉米,又是全国著名的烟叶产区。
动物资源
截至2013年,卫东区境内陆栖脊椎动物有226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31种。石人山自然保护区有豹、麝、羚羊、大鲵属、金雕等珍稀动物。
土地资源
2022年3月17日,卫东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平顶山市自然资源局和规划局卫东分局、卫东区统计局联合发布卫东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
一、耕地1909.76公顷(28646.40亩)。
二、园地551.51公顷(8272.65亩),全部为果园。
三、林地1867.44公顷(28011.60亩)。
四、草地712.23公顷(10683.45亩),全部为其他草地。
五、无湿地地类。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967.25公顷(89508.75亩)。
七、交通运输用地333.34公顷(5000.10亩)。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02.71公顷(3040.65亩)。
经济
综述
2013年,卫东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08亿元,较2012年增长5.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7亿元,较2012年增长1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7亿元,较2012年增长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亿元,较2012年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66元,较2012年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12375元,较2012年增长13.5%。
2023年,卫东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46.72亿元,下降7.7%;第三产业增加值111.57亿元,增长4.8%。三次产业构成为0.7:29.3:70.0。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1441元,增长1.4%。
第一产业
2013年,卫东区新增果蔬种植460亩、农业合作社3家、大型农机具50台,果蔬种植面积达7800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7家,农机总动力达到5万千瓦。
2023年,卫东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125万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2.4%。其中,农业产值11943万元;林业产值11万元;牧业产值6105万元;渔业产值10万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6056万元,增长2.9%。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5792亩,和上年持平,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7700亩,玉米种植面积13670亩。油料种植面积2018亩,增加340亩,其中花生种植面积1793亩,增加340亩。蔬菜种植面积1089.65亩,增加34.6亩。全年粮食产量8250吨,比上年减少64吨,减产0.76%。其中,夏粮产量4451吨,减产7.25%;秋粮产量3799吨,增加8.0%。小麦产量4451吨,减产7.25%;玉蜀黍属产量2930吨,增加9.1%。全年油料产量374吨,比上年增产28.5%,其中花生产量334吨,增产32.5%。蔬菜产量3669吨,增产3.7%。茶叶水果类总产量10823吨,增产2.7%。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2032吨,比上年增长17.0%。其中,猪肉产量1860吨,增长19.9%;牛肉产量18吨,减少20.4%;羊肉产量89吨,减少15.0%;禽肉产量64吨,增长12.0%。禽蛋产量389吨,减少2.4%。牛奶产量64吨,增长7.2%。年末生猪存栏21976头,比上年末增长5.9%;羊存栏9662只,增长98.0%;家禽存栏49448只,增长9.2%。
第二产业
2013年,卫东区入驻企业达到21家。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荣获区长质量奖企业2家。全年新入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3亿元,较2012年增长3%。全年引进新开元特种石墨、新吉祥LED电子产业园等千万元以上项目29个,开工建设天工输送带、旭龙再生资源利用、平棉纺织节水技术改造等千万元以上项目46个。年初确定的7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7%,其中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71%。
2023年,卫东区全部工业增加值29.89亿元,比上年增长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5.1%;股份制企业下降1.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4.4%;私营企业增长20.4%。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1.9%,制造业下降1.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8.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下降8.4%;重工业增加值增长4.9%。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3.8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比上年增长2.5%,高于规模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4.2个百分点;战略新型产业比上年下降6.8%,低于规模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5.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居前的行业为:化学纤维制造业比上年下降3.5%;专用设备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0.1%;纺织业比上年下降17.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下降8.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前的行业为: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比上年增长95.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5.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19.6%;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增长2.1%;亏损面为21.6%;产成品库存比上年下降38.3%。
2023年,卫东区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6.3亿元,比上年下降1.4%。建筑业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额67.7亿元,下降30.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8.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8.7%;房屋竣工面积2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2%。
第三产业
2012年,卫东区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3.5亿元,较2011年增长13%,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商贸服务业实现销售额225亿元,酒店餐饮娱乐业实现营业额4.1亿元。实现对外贸易出口559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24万美元。
2013年,卫东区实现外贸进出口923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700万美元,分别完成市定目标的145.5%和141.7%。
2023年,卫东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8亿元,比上年增长6.8%。分城乡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9.1亿元,比上年增长6.8%;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0.75亿元,比上年增长3.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1.1亿元,比上年增长7.0%;住宿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7亿元,比上年增长4.9%。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17.2%,饮料类下降1.5%,烟酒类下降42.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9%,金银珠宝类增长0.7%,日用品类增长12.3%,中西药品类下降0.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5.2%,通讯器材类增长34.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7.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9.0%,汽车类增长11.4%。
2023年,卫东区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4.6亿元,比上年增长6.1%。
2023年,卫东区完成进出口总值8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1.2%。其中出口总值799.11万元,进口总值7300.89万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373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3%。
2023年,卫东区金融业完成增加值16.34亿元,比上年增长5.1%。
交通
卫东区境内,国道G311、省道242贯穿全境,国道G311线(徐西公路)过境,境内长4.5公里,省道S242线(境内称平安大道),境内长12.1公里。紧邻兰南高速公路、宁洛高速公路。
社会
基础建设
2013年,卫东区实施旧城及城中村改造项目51个,完成拆迁51.2万平方米,开工建设86.1万平方米,主体完工81万平方米。升级改造公厕、垃圾中转站7座,维修改造背街小巷35条,养护农村公路50公里,完成造林绿化4700亩,新建街头游园6处,新增公共绿地10万平方米。取缔违规夜市300余家,粉刷墙体270万平方米,清运垃圾19.5万立方米,清除小广告10.6万处,维修破损路面1.2万平方米。
教育事业
截至2013年,卫东区共有区属中小学、幼儿园27所。其中,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24所,幼儿园1所。在职教师729人,在校学生、幼儿25724人,其中初中生817人、小学生24587人、幼儿320人。辖区企业办幼儿园10所,教师248人,在园幼儿3690人。民办学校2所,民办有证幼儿园(学前班)31家,在校学生1400人、幼儿9600人,在职教师512人。
2023年,卫东区有各级各类学校总数116所,教职工4504人,在校生人数55087人;普通高中2所,招生659人,在校生2008人,毕业生612人;初中10所,招生4707人,在校生13196人,毕业生3689人;小学22所,招生5344人,在校生28807人,毕业生4517人;幼儿园81所,在园幼儿10989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13年,卫东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43家,全区参合35010人,参合率9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290元。全年21641人次享受到补偿,补偿金额970万元。
截至2023年末,卫东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1个,其中医院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个,村卫生室57个。卫生机构床位数0.3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819人,其中执业医师1176人,注册护士1993人。
科技文化
2013年,卫东区举办第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展科普宣传周和科技下乡活动,申请专利304件,2项科技成果获市级科技进步奖。建成街道文化中心4个、社区文化活动室10个、农村文化大院6个,区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对外开放。
截至2023年末,卫东区拥有文化分馆13个,基层文化服务中心58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6.18万册。年末全区有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2.2万余卷、4.7万余件。馆藏全宗单位200个。
社会保障
2013年,卫东区城镇新增就业17931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238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增加162元,共发放城乡低保金2866万元、农村五保供养金16.2万元,发放各类补贴837万元。
2023年,卫东区提档升级13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超额完成,铁路新村社区建成全市首家近邻互助厨房,神马社区等4个社区成功创建全省老年友好型社区。支付城镇职工医保金2.37亿元、城乡居民医保金1.23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2669万元,落实抚恤补助资金1838万元,发放高龄老人津贴556万元,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位居全市第一。
旅游
湛河公园
湛河公园,1982年成立为湛河管理处,1987年改名为湛河公园,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归属市园林处,位于西自师专东路、东到东城河的湛河南北两岸,全长5公里,管理面积65万平方米。公园分春园、夏园、秋园、冬园4个主游览区。园界以林带相隔,按四季景观布园,依堤傍水,建有多座大型雕塑和观景亭、蘑菇亭、伴水亭等,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带状开放式河畔公园。
石榴园景区
平顶山市风景石榴园景区,位于平顶山市东北部金牛山脚下,距市区约5公里处,总面积110.2公顷。金牛山风景石榴园景区设计为六大景区、十八处景观、五十六个景点。六大景区分别是:“留花红”、“梨花白”、“金牛山”、“晴风翠”、“留芳圃”和管理服务区。十八处景观为“杏林春暖”、“梨花雪海”、“落霞铺锦”、“梨园春秋”、“槐树洒银”、“乐趣野情形”、“雪花曲溪、“硕果尝胜”、“纳声金牛”、“本水飞王”、“竞芳争荣”、“丹若夺韵”、“情侣育缘”、“先味千筑”、“双牛斗劲”、“公鸡飞斗”、“伞花翔光”、“松林绿海”。
所获荣誉
东区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中国金融生态区”和“全省文明城区”、“全省文化先进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全省林业生态区”、“全省科普示范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区”、“全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区”等20多项国家、省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