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恩(1926年2月13日—2014年10月11日),河北省昌黎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内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曾任友谊医院名誉院长,还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内科学分会、消化学分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1952年起,王宝恩先后任北京友谊医院内科主任、院长、研究所所长。1978年起,王宝恩先后任首都医科大学内科教授,二系主任、名誉主任,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1980年5月,其受聘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1996至2000年,王宝恩任亚太肝病学会执行委员。2014年10月11日8时50分,王宝恩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王宝恩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近30年,其致力于内科、消化、肝病、急救医学的医、教、研工作50余年。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王宝恩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撰写著作5部。其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先后获国家级及部级科研成果17项、北京市科研成果22项。1999年,王宝恩被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及《健康报》社评选为“全国百名优秀医生”。2000年,其在第四届国际肝炎肝癌学术大会上被授予“特别贡献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宝恩1926年2月13日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均毕业于燕京大学并终生从事教育工作。1931年随父迁至唐山市。1936年考入丰滦中学,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受到化学、物理和国文老师的指导,培养了扎实的学业基础和爱国主义情怀。1941年,王宝恩报考大学时选择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并于1948年毕业。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潮运动。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工作生涯
1952年起,王宝恩先后任友谊医院内科主任、院长、研究所所长等。1966年,王宝恩被撤销院党委委员职务并下乡到庆阳市,在当地接触基层农民、学习中草药和中医治疗方法,积累了中西医结合的实践经验。回到医院后,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主要课题包括逆转肝纤维化和抢救多脏衰,推动医院在新生儿肺炎、艺术嗓音、逆转肝纤维化和抢救多脏衰等方面形成中西医结合特色。
1978年起,王宝恩先后任首都医科大学内科学教授、临床二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学系主任、消化病学系名誉主任。1980年,王宝恩受聘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客座教授。1992年11月,王宝恩联合肝病相关学科的其他专家积极筹备成立了中华医学 会肝病学分会。他密切关注国际学术前沿,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牵头举办了多个大型国际和全国性肝病学术会议,开创了中国肝病国际交流的先河,大大拓宽 了中国肝病工作者的视野,为中国肝病学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1994年,王宝恩与王泰龄教授共同推动中国肝炎分型与国际接轨的修订工作,制定《肝炎防治方案》。1996至2000年,王宝恩任亚太肝病学会执行委员。2003年,王宝恩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2014年10月11日8时50分,王宝恩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社会任职
学术研究
研究方向
王宝恩教授是中国著名的内科、消化病及肝脏病学专家,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近30年,他致力于内科、消化、肝病、急救医 学的医、教、研工作50余年。
主要成就
王宝恩在消化、肝病、急救医学和中西医结合领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居国际前沿水平的最新成果,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撰写著作5部。其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先后获国家级及部级科研成果17项、北京市科研成果22项。
王宝恩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临床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可以逆转的理论,发明了抗纤维化中药 " 复方 861" 并首次在临床上证明了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可逆转性,为治疗慢性肝炎开辟了新的途径。王宝恩教授还系统研究了感染性多脏器衰竭的分期、诊断标准,以及中医证型、治则和方剂。他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多脏器功能不全和衰竭,使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的病死率下降到国际先进水平。此项工作曾8次获阶段性部、市级成果奖,1997年10月通过卫生部鉴定,认为其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1998年获卫生部、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王宝恩在感染性多脏器衰竭领域的研究取得显著成绩,使感染性多脏器衰竭的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病死率从1985年前的50%降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26.9%,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本研究在1991年全国会议上获优秀论文奖,1995年被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纳入“95’重修MODS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他对临床有疗效的方剂进行了机理探讨,相关研究获国家中医药局(部级)二等奖2次,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
人才培养
作为医学教育家,王宝恩教授以栽培和提携后人 为己任,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临床和科研人才。他的学生遍布海内外,其中许多人成为了消化、肝病临床 和科研领域里的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或学科骨干。从1978年至2006年,王宝恩已培养博士后研究生2名、博士29名、硕士23名。
论文与著作
王宝恩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撰写著作5部。
著作
仅收录部分
论文
所获奖项
人物评价
王宝恩教授及同事用10味中药,严格地以现代医学手段,证明可以减轻和部分逆转肝纤维化,是在极端困难的研究领域中的一项突出贡献。——(国际肝病学会前会长Rudi Schmid教授)
王教授等所用的研究方法是国际认可的,研究水平是高的,使国际肝病学界同样感到巨大兴趣。——(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授Detlef Schuppan)
在他人眼中,王宝恩是幸运的。其实他的道路也并不平坦,然而种种坎坷从未动摇他的爱国之心,为人民服务之心。也唯其如此,王宝恩直到今天仍然是友谊医院最忙的人之一,他的探索仍在继续。 ——(友谊医院原党委副书记白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