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叶跳虫隶属于金花虫科,是为害柑橘新梢的害虫。主要分布在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等地。
简介
中文名称 黑叶跳虫
拉丁文名称 柑橘属 欧洲杰出建筑师论坛建筑奖 beetles
别名 恶性橘啮跳甲、恶性叶竹节虫科、柑橘恶性叶甲、黄滑虫、黄懒虫等。
动物分类 鞘翅目,叶甲科。
外形特征
卵:长椭圆形,长0.6mm,乳白至黄白色。外有一层黄褐色网状黏膜。
幼虫:体长6mm,头黑色,体草黄色。前胸盾半月形,中央具1纵线分为左右两块,中、后胸两侧各生一黑色突起,胸足黑色。体背分泌黏液粪便黏附背上。
蛹:长2.7mm,椭圆形,初黄白后橙黄色,腹末具2对叉状突起。
成虫:体长2.8-3.8mm,长椭圆形,蓝黑色有光泽。胸部腹面黑色,足黄褐色,后足腿节膨大,中部之前最宽,超过中足腿节宽的2倍。腹部腹面黄褐色。
分布范围
分布 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
生活环境
寄主 柑橘属。
为害特点 成虫食嫩叶、嫩茎、花和幼果;幼虫食嫩芽、嫩叶和嫩梢,分泌物和粪便污染致幼叶枯焦脱落。是为害柑橘新梢的害虫。
生活繁殖
浙江、湖南、四川和贵州省年生3代,均以成虫在树皮缝、地衣、苔藓植物下及卷叶和松土中越冬。春梢抽发期越冬成虫开始活动,3代区一般3月底开始活动,各代发生期:第1代4月上旬到6月上旬,第2代6月下旬到8月下旬,第3代(越冬代)9月上旬至翌年3月下旬。
广东省越冬成虫2月下旬开始活动。各代发生期:第1代3月上旬到6月上旬,第2代4月下旬到7月下旬,第3代6月上旬到9月上旬,第4代7月下旬至9月下旬,第5代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第6代11月上旬,部分发生早的可发生第7代。均以末代成虫越冬。全年以第2代幼虫为害春梢更重要,后各代发生甚少,夏、秋梢受害不重。成虫能飞善跳,有假死性,卵产在叶上,以叶尖(正、背面)和背面叶缘较多,产卵前先咬破表皮成1小穴,产2粒卵并排穴中,分泌胶质涂布卵面,每雌产卵百余粒,多者数百粒。初孵幼虫取食嫩叶叶肉残留表皮,幼虫共3龄,老熟后爬到皮缝中、苔藓植物下及土中化蛹。天敌有1种白霉菌在蛹上寄生。
生长习性
成虫食嫩叶、嫩茎、花和幼果;幼虫食嫩芽、嫩叶和嫩梢,分泌物和粪便污染致幼叶枯焦脱落。是为害柑橘新梢的害虫。
防治方法
(1)清除霉桩、苔藓、地衣,堵树洞,消除越冬和化蛹场所。
(2)树干上束草诱集幼虫化蛹,羽化前及时解除烧毁。
(3)药剂防治,以卵孵化盛期施药为宜,可喷洒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50%倍硫磷或45%马拉硫磷乳油等1000倍液、2.5%鱼藤酮乳油160-320倍液均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