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侠百科首页
九原区
情感咨询师

九原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东邻东河区石拐区,北靠青山区昆都仑区,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地处土默特平原与河套平原的结合部。九原区是包头新都市中心区所在地,辖1个苏木、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为734平方千米,截至2025年8月,九原区总人口25万人,居住着蒙、汉、回等20多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主要聚居在西部阿嘎如泰苏木。九原区是“呼包银榆”经济区和“呼包鄂榆”城市群的核心区域,2024年,九原区生产总值完成368.7亿元、同比增长8.1%。

历史沿革

战国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后,九原是赵国最西部的一个建置,也是现九原区境内最早设置的行政建制。

秦朝,区境属秦九原郡管辖,郡治九原县(今麻池古城遗址)。九原郡辖境相当于今巴彦淖尔市临河县五原县、今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杭锦旗,以及今包头市九原区所辖范围。

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区境属五原郡管辖且是五原郡政治、经济中心。此前,区境一度为匈奴辖境。

元朔二年,汉将卫青、李恩出云中郡(治今托克托县北古城)进击匈奴,“收河南地置朔方郡、五原郡”。五原郡辖16个县。其中有4一个县在今九原区境内。忻府区为郡治,在今麻池城址;五原县,今哈德门古城;固阳县,今古城湾古城;临沃县,遗址不详。

新(8一23年),改五原郡为获降郡,区境为获降郡所辖。九原县为成平县、五原县为填河亭、固阳县为固阴县、临沃县为振武县。

东汉建武元年至建安二十年(25—215年),区境仍归五原郡管辖;建安二十年至建安二十四年(215一219年),区境为新兴郡管辖。

刘协建安二十年(215年),东汉政府“省云中、定襄、五原、朔方郡,郡置一县领其民,合为新兴郡,属并州。”东汉初,从建武五年到十六年(29一40年),区境曾在卢芳割据政权的控制之下。卢芳,今宁夏同心县人,自称是刘彻曾孙,于建武五年,割据五原、云中、朔方、定襄、雁门五郡称帝,都九原县。建武十六年降汉。

三国时,未在区境设立建制。220年,鲜卑拓跋部在首领拓跋力微率领下人居九原地区。

晋朝时,区境为鲜卑族牧地。

东晋时,鲜卑人曾两度建国。咸康四年至太元元年(338—376年),拓跋姓首领什翼键建立代国(所辖范围相当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晋北地区)区境是代国的一部分。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鲜卑拓跋建立北魏,定都盛乐(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北土城子),区境成为北魏辖地。延和初年(432年),拓跋焘阴山山脉设置六镇,以防柔然侵入,区境位于六镇之一怀朔镇的南部。正光五年(524年),怀朔镇改为朔州市,区境为朔州管辖。

隋朝开皇元年至五年(581—585年)区境为隋五原郡辖境。之后,区境一直为突厥族的牧地,直到唐朝景龙二年(708年)为止。120多年里,这一带呈现一派“人民羊马,遍满山谷”的景象。

之后,归唐关内道丰州中受降城城址(今敖陶窑子古城)管辖。景龙二年,唐朔方军总管张仁愿“於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其南寇之路”。中受降城即在现九原区境内。其间,开元十年至天宝八年(723—750年)安北都护府设在中受降城。

辽宋时期,区境大部归西夏(1032一1227年)黑山威福军司管辖。西夏和辽朝的国界线遗址就在今沙尔沁村东。

元朝,区境归大同路云内州管辖。云内州农业、陶瓷业发达。元诗人刘秉忠有诗描绘云内州的风光:“出边弥弥水西流,夹路离离禾黍稠。”

明朝,洪武无年至宣德十年(1368一1435年),区境归明东胜卫管辖。宣德十年以后,直到明亡,区境为蒙古土默特部的牧场。

清代,区境分属土默特右翼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管辖。同时,区境还先后受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萨拉齐厅、五原厅节制。境内出现一地二治、蒙汉分理的格局。

清时,今兴胜镇乌拉特后旗(东公旗)管辖;今新城、麻池等归乌拉特中旗(中公旗)管理;今哈业胡同、哈业脑包、哈林格尔等镇、乡归乌拉特前旗(西公旗)管理;今古城湾、沙尔沁村、沙木佳等乡、镇为土默特右翼旗六甲之地。境内汉民事宜,雍正元年(1723年)归归化城理事同知(正五品)管辖,乾隆四年(1739年)改由萨拉旗协理通判(正六品)管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由萨拉齐理事厅管辖。光绪十年间(1884年),理事厅改称抚民理事厅。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又增设五原抚民理事厅,五原厅治隆兴长,寄治包头镇(今东河区)。萨拉齐、五原二厅以东河区西脑包大照壁为界。从此,境内西部的汉人事宜改由五原抚民理事厅管辖。

1912—1923年(民国元年至民国12年),境内仍沿袭清朝建置,未作大变动,只是改厅为县,设知事,废同知;土默特旗改都统为总管(委任),乌拉特三旗仍设扎萨克(世袭)。其时,区境东部受土默特右旗和萨拉齐县管辖,中西部为三公旗和五原县节制。而五原、萨拉齐二县在1914年(民国3年)以前隶山西省,之后受绥远特别行政区管辖(民国17年,绥远特别行政区改称绥远省)。

1923一1926年(民国12年至民国15年),区境大部由包头设治局管辖,东部仍由萨拉齐县节制。民国12年3月,京包铁路通车到萨拉齐县包头镇,包头镇始和萨拉齐县分治、析萨拉齐县磴口以西、五原县西山咀以东设包头设治局。

1926年1月至1937年12月(民国15年1月至民国26年12月),区境大部受包头县节制,最东部仍由萨拉齐县管辖。

1945年8月至1946年2月(民国34年8月至民国35年),区境归包头市政务委员会和萨拉齐县管辖。

1946年2月至1949年12月(民国35年2月至1949年12月),区境分属包头市、包头县、萨拉齐县管辖。1946年(民国35年)绥远省政府撤销包头市政务委员会,分设包头市和包头县。1947年2月(民国36年2月)包头市和包头县又合署办公,市长兼任县长。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3月25曰至1953年10月5日,仍沿袭民国建置,区境分属包头市、包头县、萨拉齐县管辖。

1953年10月5日,区境归包头市人民政府郊区临时工作委员会管辖,境内始单独设制。

1953年,绥远省人民政府撤销包头县建置,设立包头市人民政府郊区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临时工委”,为包头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1954年5月临时工委被撤销,设立包头市人民政府郊区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仍为派出机构。

1960年4月至1963年5月1日,包头市郊区建制被撤销,区境分属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和石拐矿区管辖。

1963年5月1曰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批准,恢复包头市郊区建制。1963年5月1日设立包头市郊区人民委员会;1968年2月改称包头市郊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月改称包头市郊区人民政府。

1998年,郊区有二个乡(河东乡、国庆乡)和十九个行政村划归东河区、石拐区、青山区和昆区,总面积达500余平方公里。

1999年8月10日,民政部批准(民发[1999]22号)将包头市郊区更名为九原区。

2000年,九原区辖4个镇、9个乡、1个苏木。

2002年九原区辖5个镇、5个乡、1个苏木:沙河镇、莎木佳镇、兴胜镇、麻池镇哈业胡同镇、沙尔沁乡、古城湾乡、新城乡、哈林格尔乡、哈业脑包乡、红旗农场。

2007年,九原区辖7个镇、3个乡、1个苏木:沙河镇、莎木佳镇、兴胜镇、麻池镇、新城镇、哈林格尔镇、哈业胡同镇、沙尔沁乡、古城湾乡、哈业脑包乡、阿嘎如泰苏木

2008年6月,包头市制定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将九原区沙尔沁镇整建制划出,将兴胜镇所属的29个村,麻池所属的5个村,哈业胡同镇所属的15个村,阿嘎如泰苏木所属的1个嘎查划出。区划后九原区辖区总面积由1858平方千米缩减为734平方千米。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包头市九原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处于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结合部。地跨东经10°37″--110°27″,北纬40°5″--40°17″之间,占据包头的西郊、南郊。它东邻东河区、石拐区,北靠青山区、昆都仑区,西连巴彦淖尔的乌拉特前旗北依大青山乌拉山,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的达拉特旗相望。

地形地貌

九原区的地形是北高南低,且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绵延千里的阴山山脉(昆仑沟以西为乌拉山,以东为大青山)横亘于九原区北部。黄河沿九原区南境从西向东蜿蜒而过,阴山和黄河之间是冲积平原。九原区东北还有一块不大的丘陵区。

气候特征

九原区属北温带大陆气候,干旱多风,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夏季温和短促,秋季凉爽温差大,冬季温长而寒冷。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气温6.8摄氏度,七月平均气温22.5—23.1摄氏度,一月平均气温-13.7摄氏度。无霜期约165天,最大冻土深度1.4米。

年平均降雨量33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094米,日平均风速3米/秒;全年日照时数317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是70%,是全国日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水文

九原区经的河流有;黄河昆都仑河、五当河和三嘲河。

黄河流经九原区长约80公里,水面宽130~458米,水深1.4~9.3米,平均流量824秒立方米。昆都仑河流经郊区长约32公里,平均流量0.1~3秒立方米。最大洪水流量3100秒立方米(1958年8月7日)。五当河流经郊区长约30公里,平均流量0.1~3秒立方米,最大洪水流量1660秒立方米(1958年7月26日)。三湖河流经郊区长约45公里,水面宽20米左右,平均流量8秒立方米。另外,还有东河、二道沙河、四道沙河等季节河,当地称“干河槽”,平时河床暴露,雨季山洪溢满河槽,南流注入黄河

总计地表水年总量约2.38亿立方米,从70年代开始,年利用量约1.1亿立方米,其中黄河水0.7亿立方米,其它河水和洪水0.3亿立方米,污水0.1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九原区境内有金、铁、煤、粘土、大理石碳酸钙、石英石、长石、云母和石绵等。金分布于阿嘎如泰苏木境内的梅力更沟、哈德门沟一带,属石英正长石脉型同钾,硅化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含量为18克/吨,远景储量50万吨以上。铁分布于壕赖沟、杨树沟,为鞍山式磁铁矿石,储量为3813万吨。煤多分布在莎木佳、国庆和兴胜一带,可分为长焰煤、气煤、气肥煤、集煤、焦瘦煤等,多为中低灰、低硫磷易选煤,其中莎木佳一带煤质较好,热量在5000—7000大卡之间,储量约6992万吨。粘土主要分布在兴胜一带。石英石、长石分布在莎木佳、兴胜一带。碳酸钙主要分布于兴胜、国庆、莎木佳和阿嘎如泰苏木。石绵分布在昆都仑区沟一带,集中于长宽各15公里的范围之内。

生物资源

野生动物有:鸟类较多,分为留鸟、候鸟、旅鸟。常见的有石鸡、麻雀、山雀科猫头鹰喜鹊、家燕、太平鸟、绿头鸭等30余种。两栖动物中华蟾蜍等2目4种。爬行纲有蜥蜴、鳖等3目5种。哺乳动物有刺猬亚科、团羊、狐属、狼、草兔黄鼬岩羊、黄羊、鼠等。

野生植物有:侧柏山杨春榆柞树白桦山杏虎榛子、山樱桃、黄刺玫、胡荆子、酸枣树文冠果、胡权子、油松、绣线菊、牛尾蒿、隐子草、谷菜委陵菜虎尾草、扁穗丙草等。

行政区划

截至2025年8月,九原区辖4个街道、3个镇、1个苏木:沙河街道、赛汉街道、萨如拉街道白音席勒街道麻池镇哈林格尔镇哈业胡同镇阿嘎如泰苏木。区政府驻沙河街道。

人口民族

2012年总人口20.1万人,由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19个民族构成。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总人口24.5万人,由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19个民族构成。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九原区常住人口245190人  。

截至2025年8月,九原区总人口25万人,居住着蒙、汉、回等20多个民族。

经济

综述

2013年,九原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17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29亿元,增长18%;财政收入预计完成33.5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8075元,增长9.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5184元,增长11%。

2018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9.5%左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3%。

2019年,九原区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第三产业加值同比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0:39.1:55.9,三产比重首次突破50,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2021年,九原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93.01亿元,增长8.0%。

2023年,九原区生产总值完成351.6亿元、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9亿元、增长2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7.8亿元、增长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4亿元、增长8.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61040元、30876元,分别增长4.6%、6%。

2024年,九原区生产总值完成368.7亿元、同比增长8.1%;规上工业产值完成392.6亿元、同比增长8.5%,增加值增速2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1.3亿元、与上年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9.8亿元、同比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9亿元、同比增长3.3%。

第一产业

2013年年实现增加值13亿元,增长1.6%。发放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等各类政策性资金3700余万元。农牧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投资1.1亿元,完成黄河九原段20公里路坝一体工程,组织实施陈家圪旦中低产田改造、公济渠节水改造等5个农田水利项目,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万亩、高产稳产田1万亩。哈业胡同农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启动农畜产品交易市场,配套完成打不素至民胜通村公路等6个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区面积达到1.1万亩;呱呱叫生产基地(一期)、蒙泰绿源肉羊等4个项目建成运营,蕴玉农业、田源牧场等8个项目进展顺利,菜、乳、肉等农畜产品产量达到61.2万吨。

2023年,九原区升级1500亩智能温室,建设4个千亩“四控”示范区,新增1万亩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应用1.6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打造2万亩玉米密植滴灌高产示范区,粮食总产量达到3.1亿斤,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力做好进口母牛等奶业振兴项目,建成运营3个3000头智慧牧场。示范推广505亩盐碱水域养殖,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食品园区稳步壮大,沙域香、禾辰牧业等项目建成投产,美番了、海阔天空等5个项目快速推进,久元乳业巴氏奶、昕达燊(二期)饲料等3个项目引进落地,园区产值达到1.5亿元。

第二产业

2013年,九原区实现增加值161.6亿元,增长11.8%。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中国神华煤化工、明拓高碳铬铁(一期)、爱德建筑配件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运营平稳,实现产值60亿元;神华碳四综合利用、腾亿锻造等9个项目投产达效,鑫达金矿扩能、科强保温材料等23个项目进展顺利,形成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规模扩张的良好态势。九原工业园区承载力不断增强。完成综合商务区(一期)主体工程,实施园中园标准化厂房、污水处理厂等配套项目,入园企业达到70家,2013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0亿元,实现税收7.2亿元,成为自治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23年,九原区新增工业供地3000余亩,实施九昌路、春晖大街等4条4.3公里园区道路,建成18万平米标准化厂房,投用污水泵站、起航大街雨水管网等4个基础配套工程,推进特勤消防站、应急事故水池等3个化工园区整改提升项目,顺利打通园区工业蒸汽主管网,打造自治区首个“智慧园区+化工集中区”数智化管控平台。中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材料、光威大丝束碳纤维等11个优质项目竣工试产,永和新材料产业园、沣晟泰间位芳纶纤维等13个新产业项目实现“从无到有”,总投资588亿元的28个“两大主导”产业项目快速起势成势,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40%。

2024年1-5月份,九原区规上工业产值完成158.2亿元,同比增长3.7%,增加值增速4.5%。

第三产业

2013年实现增加值124亿元,增长8.9%。煤炭运销业运营平稳,金创大厦28家企业完成运销量3200万吨,上缴税金6亿元;汽贸服务业快速推进,庞大、利丰等汽车商贸城20个4S店投入运营,实现销售收入12.4亿元;综合物流业稳步发展,实施万路通等综合物流项目,建成呼铁局包头现代综合物流园;商贸地产业加快发展,开工建设包商银行大厦,完成天福广场等项目主体工程,实施大成逐鹿会等房地产项目,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9.7万平方米、销售收入9.9亿元;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梅力更景区、赛汗塔拉公园等景点提档升级,“休闲采摘农业一日游”等观光农业逐步兴起,全年接待游客7万人(次)。

2023年,九原区引进落地正信集团、融担基金等6家金融企业,内蒙古骑士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北京证券交易所乳业第一股。丰富横竖街特色街区层次,新建北方最大裸眼3D天幕情景街等五大板块,举办“问鼎九原·梦回秦汉”等文旅活动80余场,客流量突破750万人次,成功创建自治区级休闲旅游街区。全面激发消费活力,引进七篓零食、哈喽仓储购等新业态,升级示范便民市场2个,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3个,组织“礼享九原”系列促消费活动13次,拉动消费1.1亿元以上,“宜居、宜业、宜游”的社区生活圈初具规模。

2024年1-5月份,九原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5亿元,同比增长4.5%。

文化

九原区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蒙古族文化底蕴。生活习惯、饮食文化、民族服饰、民族习俗、民族礼仪等显示出少数民族独有的特色。

境内蒙民早餐时多饮奶茶,佐以炒米烙饼之类食物,有不饮空心茶之习。蒙民多以炒米、奶茶、乌如木、酸奶、羊肉为主食。每逢春节,家家炒炒米、拉馓子、炸油食等。蒙古族有饮酒之习,忌吃马肉,鱼被视为圣品。肉食以全羊为最上,款待贵宾时用。食用全羊各分八块,略用刀叉,但多用手持食,不用筷箸之类。

境内蒙古族,男子穿蒙古袍,旗袍左右开叉,一般均系腰带。腰带上别一小褡裢,用以装钱及小什物。妇女也穿蒙古袍,但两侧不开岔。蒙古族服饰大多喜欢色彩艳丽的红、蓝、紫。喇嘛则穿黄色。忌用黑色,黑色为服孝时所用。

境内蒙古族有献哈达的传统习俗。一般在佛像前祈祷、拜年、祭祀、婚宴、喜庆、见尊长等都行此礼,以表示敬意和祝贺。最为普通的见面礼是递鼻烟壶。客至,一般都行请安礼。在喜宴或请客时,晚辈对长辈都要按顺序叩头,而后敬酒。

交通

京包、包兰、包神、包白铁路贯穿九原区全境,“海铁联运”大型集装箱站将货物直抵天津港发往世界各地;210国道、110国道纵横国道境内,呼包高速公路与正在修建的丹东市至拉萨高速公路相接横贯该区;包头机场位于九原区中部,距九原区政府所在地仅5公里,航班可直达北京、上海市、武汉等全国大中城市。

社会

教育

2013年建成白音席勒、哈林格尔幼儿园,启动沙河八小主教学楼和49中体育馆项目建设。为义务教育阶段2639名住校生提供免费午餐,为329名贫困生发放教育救助金60.4万元。

2018年,实施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工建设麻池中学综合楼、包46中足球馆,完成13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清理取缔各类违法违规校外培训机构18家。实行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等三项改革,引进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重点院校15名免费师范生。教育质量显著提升,中考总均分位居全市前列,重点高中上线比例提升13.5个百分点,举办“全国学校体育联盟”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初高中男女篮球等特色教育再创佳绩。

2023年,九原区提档升级包四十六中学等3个校园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世纪路二小等5个重点教育项目,新增2所“民转公”幼儿园。组建2个教育集团,全市首创发放教育人才安家补贴235万元,招聘引进优秀教师158人,2023年中考高分段人数大幅跃升,高考高分段考生提升幅度居全市首位,包三十三中男女篮球等特色教育再创佳绩,获评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民生

2013年建成大九原历史文化展厅和青少年文化宫,为14个村(社区)投放168件全民健身器材,为21240户农牧民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燕家梁元代遗址被评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九原区人大代表票决的10个民生实事项目完成7个,3个分年度实施项目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果,完成投资4.67亿元,完成投资率151%。揭牌运营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发放各类救助补贴2825万元,供应平价暖心煤1.1万吨,居民低保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分别月增42元、182元。高标准建设基层医保服务站9个,打造基层医保服务点87个,实现“15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全覆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46万元,建成2个特色品牌零工市场,新增城镇就业4385人,农牧民转移就业128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4%。精心呵护“一老一小”。新建镇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个,引进北京乐老汇等智慧养老企业合作运营12个养老服务站点,开元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富力社区成为自治区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试点。设置托育机构13家,增设托位900个,入选自治区社区托育服务试点地区。

科技

2023年,九原区精准开展“四个一”专项行动,为17家企业导入创新研发专家(团队),引导22家企业建立研发机构、12家企业选投战新产业、14家企业开发新产品,成功引进大连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深云智合AI智造园等科创平台,落户全市首家氢能研发院士工作站。率先开展“科技体检”工作,帮助30家企业争取科技资金1876万元,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企业研发中心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9家、数量实现倍增,全年社会研发投入增长30.1%。

卫生医疗

2013年建成萨如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哈林格尔中心卫生院,新(改、扩)建3个苏木镇计生服务站和村(社区)服务室。

2023年,九原区推动区中医蒙医医院新院区开业启诊,购置5723万元大型先进医用设备,成立7个“博士工作站”、10个“名医工作室”,引进包钢医院48个专家团队,实现中心城区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差异化发展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麻池镇中心卫生院建成自治区首家基层智慧化接种门诊,哈林格尔中心卫生院获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通报表扬。

社会保障

2013年,九原区养老、医疗等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2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8%,将14类重大疾病和无责任方意外伤害事故纳入大病保险范围。按照上级要求提高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为1885名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增养老金177元,为599名牧民发放禁牧补贴299.5万元。

2024年,九原区强化防返贫常态化监测,坚决守住防止返贫底线。新增养老保险扩面4000人以上,推动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到97%以上。持续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全面推行“九原民政智慧救助”APP,不断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建设枢纽型养老服务综合体,建成麻池镇区域养老服务示范中心,投用老年助餐示范服务点位5个,持续激发“银发经济”发展潜力。推动完成双拥共建“四个一”工程,持续扩大“荣军联盟”品牌影响力,确保实现“双拥模范区”创建九连冠。

公共服务

内蒙古自治区九原:融合聚力 打造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坚持区、镇、村三级共同发力,紧扣农村牧区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粪污利用等关键环节,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改进激励制度,制定村规民约,构建起“建、管、用”一体的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服务体系。

2020年12月11日,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名单。

2023年,九原区开展“基层政务服务提升年”活动,“一窗式”综合受理改革全面铺开。深入推进“两优”专项行动,新增“一件事一次办”109项,公布“免证办”事项408项,配置“自治区通办”事项160项,企业群众办事要件精简32.1%,全程网办率达到95.9%。打造全市首家标准化园区政务服务站、镇级便民服务中心,下沉市区两级事项200项,全国首创“三证齐发”实现标准地“百分百”供应,打响九原“就近办”便捷式服务品牌。解决工业用地遗留问题48个,减免企业税费2.2亿元,兑现产业扶持资金1.1亿元,协助获批银行贷款11.4亿元,集聚产业工人2776人,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694户、增长17.2%。

旅游

九原区境内留有赵长城、秦长城、汉代古城、元代村落等历史遗址区内国家级旅游景区有梅力更景区、赛罕塔拉生态园、包头世鹿园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梅力更召1处。2011年梅力更召“信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内旅行社有2家、旅行社分社2家;区内星级休闲乡村旅游示范点4处;休闲度假村2处;农业采摘观光园2处;农、牧、渔家乐43家。

代表人物

吕布

吕布(?-199年2月7日),字奉先,汉族,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五原郡九原县人(今包头市九原区)。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绍效力,后占据徐州市,自成一方势力。于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由于《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演绎,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

获得荣誉

2020年4月,入选第五届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城市名单。

2020年12月,入选自治区双拥模范城(旗县、市区)名单。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参考资料

九原区概况.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政府.2024-08-26

历史沿革.xianyu.chinaxiaokang.com.2020-03-24

地理.xianyu.chinaxiaokang.com.2020-03-24

自然.xianyu.chinaxiaokang.com.2020-03-24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5-08-30

九原区.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8-30

人口.xianyu.chinaxiaokang.com.2020-03-24

包头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1](第二号).包头市统计局.2021-06-29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www.jiuyuanqu.gov.cn.2020-03-24

2021年四季度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2%.白云鄂博矿区人民政府.2022-07-13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九原区人民政府.2025-08-30

九原旅游业概况.www.jiuyuanqu.gov.cn.2020-03-24

《关于命名表彰第五届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城市、第六届文明村镇、第九届文明单位标兵及文明单位的决定》.中国文明网.2020-08-18

运动小飞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