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男,汉族,1968年11月出生,天水市人,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兼职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第十三届安徽省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2025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1年7月起,他历任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等职务。2002年9月,刘建国担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14年3月,刘建国获任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副院长。2019年10月,刘建国升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2021年4月23日,刘建国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2022年3月26日,刘建国出席并主持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交付启用仪式。2025年5月15日,刘建国续任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同年8月20日,刘建国被公布为中国工程院2025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刘建国长期从事环境光学监测技术和光学遥感监测技术研究。在环境污染光学监测新技术研究、目标散射特性及遥感监测技术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他曾主持承担国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10余项重要科研任务。他还独自或合作撰写并发表体现研究成果的论文600多篇,指导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30多名。刘建国曾获得合肥市(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省直机关优秀青年、科技奥运会先进个人、第12届“安徽青年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刘建国是天水市人,出生于1968年11月。1991年7月,刘建国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同年,刘建国被保送至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并保留学籍留所工作,分别于1994年和1999年在安徽光机所获光学专业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和2003年,刘建国分别在日本千叶大学和德国马普化学所作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91年7月起,刘建国先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等职务。2002年09月,刘建国担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14年3月,刘建国获任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副院长,分管技术科学研究、保密体系、质量体系(兼任管代)、技术安全等工作。2019年10月,刘建国升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
2021年4月23日,刘建国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4月26日,刘建国出席合肥研究院组织多项中科院成果亮相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并在开幕式上发布了“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现场监测技术系统及产业化”“GEOVIS空天大数据平台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等5项中科院科技创新重大成果。2022年3月26日,刘建国出席并主持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交付启用仪式。2025年5月15日,刘建国在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召开新一届领导班子宣布大会上获得任命,续任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同年8月20日,刘建国被公布为中国工程院2025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社会兼职
学术研究
刘建国长期从事环境光学监测技术和光学遥感监测技术研究。在环境污染光学监测新技术研究、目标散射特性及遥感监测技术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他曾主持承担国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10余项重要科研任务,在多个项目研究中,分别负责总体方案、电子学总体设计和光学系统装调等工作。如2009年主持完成了“重要大气复合污染物快速在线和时空分布监测技术系统开发”项目、“大气细粒子数浓度谱测定技术研究和仪器研制”项目;2012年主持完成了“灰霾监测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制”项目;2013年主持完成了“量子级联激光材料的光场控制、模式选取及应用”项目等,并有多个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或专利。
刘建国所带领的合肥物质科学院研究团队,建成并运行了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三个国家大科学装置,并申请成立了“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在这座以科学为名的“科学岛”上,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及相关科研平台,已累计实现授权发明专利2000多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同总额超过11亿元,孵化企业超过300家。他还独自或合作撰写并发表体现研究成果的论文600多篇,指导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30多名。
主要论文
专利成果
科研活动
获得荣誉
个人荣誉
仅收录部分,参考资料:
成果荣誉
人物事件
2015年,刘建国之子刘某阳凭借发明“便携式雾霾污染气体快速识别和检测装置”(又称“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获得多个省级、国家级奖项,并因此被合肥重点高中一六八中学录取。但该发明在名称、工作原理、外观方面,均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2年的一项科研成果高度一致。当时,刘建国任该所副所长,也是该科研成果所属项目的主要完成人。2018年就读合肥一六八中学的刘某阳再次凭借发明“酒驾安全激光快速筛查系统”,获得了多个奖项,并获国家专利。该发明也与刘建国2011年所申请的国家专利“激光酒驾道边在线监测系统”原理高度相似。刘某阳当时的任课老师证实,该发明在研究过程中确实得到了刘某阳父亲刘建国的指导和帮助,“属于‘大手拉小手’,父亲的项目他也可以参与,就相当于父亲搞一点东西给他做。”2020年,刘某阳被一所“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录取。2021年10月,刘建国被曝利用自己和实验室团队的科研成果,供儿子获奖升学。
相关回应
研究院
2021年10月27日上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官网发布声明称,该院已组织人员对此事进行调查,后续将及时向社会反馈调查结果。
教育局
2021年10月29日,合肥市教育局回应称,经核查,刘某阳并非通过特长生资格进入合肥一六八中学,而是正常参加中考、填报志愿入学该校,且刘某阳中考分数很高。
校方
10月27日晚,该高校回应称,刘某阳的报名资格及入围资格与获奖无关,是凭借高考成绩划线进入该校“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的,没有享受加分或者照顾政策。他所获得过的奖项也并不在加分之列。
本人
2021年10月27日,刘建国回应,儿子的中考和高考都和科创毫无关系,中考是通过学校里的全省拔尖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