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庵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的六龙山麓。最初得名于其独特的地理特征——一个天然山洞前清泉涌出的池水,形似莲花。
莲池庵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明末遗老无相和尚所辟建。莲池庵的建立与当时的社会动荡密切相关,无相将困龙庵的佛像转移至此,利用其隐蔽性作为避难所和抗清联络点。无相亲自参与了莲池庵的修建,建立了前殿和后殿,并在洞旁的小山“三昧塔”上修建石阶和“金顶小庵”。经过十年努力,莲池庵初步建成。无相圆寂后,大模禅师继任住持,对建筑进行了大规模更新和维护。康熙五十二年,大模禅师圆寂,补松接任住持,继续募捐修复莲池庵,并增植松树,保护了庵的自然环境和建筑。
莲池庵的方位布局与自然地形巧妙融合,沿山腰奇峰和峭壁而建,形成了一个隐蔽而优美的自然环境。作为文化遗产资源,莲池庵已被列入茶园山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研究范畴,并在1981年被定为县级自然风景保护区,成为铜仁市的文化与自然遗产。2015年,莲池庵遗址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莲池庵遗址石厂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二十余处不同时期文人墨客石壁诗词题记是莲池文化历经酝酿、兴盛、衰落对不同时期当地百姓精神层面的慰藉、思想境界的提升及文化内涵的养成影响深远。
命名
莲池庵最初修建时,选址在一个山洞前,这个山洞内有清泉涌出,形成了一个池子,其形状酷似莲花,因此得名“莲池”。根据澹园的《莲池洞诗志序》记载,莲池庵位于铜仁市东部二十里处,周围是万壑千岩,丹台翠巘的六龙山,山中有一峭壁危峰,峰中有一洞,洞前有形如莲花的池子,泉水清澈,味冽,故此地被称为莲池洞。
历史沿革
莲池庵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至明万历年间,由一位名为无相的明末遗老参与辟建。根据道光年间的《铜仁府志》记载,无相在六龙山西北端发现了一个山洞,洞前有一清泉汇聚成池,形状似莲花,因而选定此地建立莲池庵。无相对于这个隐蔽且环境优美的地方非常满意,认为它是一个理想的修行之地。无相为了建立莲池庵,四处募化筹措材料,并亲自参与了建筑的修建工作。他首先建立了前殿供奉释迦牟尼等佛陀,后殿供奉观世音等像,并在洞前建楼,洞旁的小山“禅定塔”上修建了石阶和“金顶小庵”。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莲池庵初步建成。
莲池庵的建立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据《铜仁市志》记载,无相因明季苗乱和清军镇压,将原困龙庵的佛像搬至莲池洞,因为莲池洞在战火中是一个安全的避难所。莲池庵的建立,不仅因为其自然环境优越,还因为无相作为爱国人士,希望借此地作为抗清的地下通讯联络点。无相圆寂后,莲池庵由大模禅师住持,期间对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和维护。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大模禅师圆寂,补松成为新的住持,并继续募捐修复莲池庵,增植松树,使得莲池庵的自然环境和建筑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地理环境
莲池庵遗址位于贵州省省铜仁市碧江区,属于六龙山,六龙山为武陵山脉中段,梵净山的分支,由老山口分脉迂回环绕至漾头约一百六十余里,千峰耸峙,万壑横布,重峦叠嶂,连绵不绝。莲池庵所在位置山清水秀,拥有天然山洞和清泉,洞前水池形状如莲花,周围环境幽深,植被茂密,具有隐蔽性。莲池庵的地理优势在于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曾是苗族同胞的宗教活动中心和据险固守的营盘。当六龙山迤山亘水延伸到离铜仁城东南十五里处的岸背村后,于山腰奇峰百叠、峭壁十寻处劈出一洞,轩爽深邃,石厂天成,中出一泉,汇而成池,池形如天生的莲花。莲池庵的选址不仅因其自然美景而受到无相和尚的喜爱,同时也因其隐秘的地理位置,在战乱时期成为了一个安全的避难所。
方位布局
莲池庵的方位布局依据自然地形设计,巧妙融合了周围的自然环境。莲池庵位于铜仁市城东南7.5千米处岸背村后的六龙山麓,沿幽谷密林攀跻而上,发现洞天福地。莲池庵的建筑沿山腰奇峰百叠、峭壁十寻处劈出一洞,轩爽深邃,石厂天成,中出一泉,汇而成池。
开发与保护
莲池庵因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隐蔽的地理位置被选中,后成为文化遗产资源,被列入茶园山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研究范畴。莲池庵遗址作为不可移动文物,其保护策略涉及对现存遗址的梳理、建筑格局的探明、莲池文化的深入探寻与史料文献的收集整理,以及作为茶园山文化组成的一部分,诠释其历史文化价值。1981年,莲池庵被定为县级自然风景保护区,成为铜仁市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既是吸引游客的旅游胜地,也是佛教信众的朝拜圣地,对促进当地的文化旅游和佛教文化交流扮演着关键角色。
文化意义
莲池庵是铜仁蕴积传统文化的宝地,同时也是佛教胜地,佛教文化沉淀更深。历代僧人的兴建修葺使莲池在清代香火鼎盛。文人墨士更是将莲池庵视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留下了丰富的诗词作品和文学论著。
相关事件
2024年,铜仁市碧江区人民检察院在开展文物保护专项监督过程中发现,莲池庵遗址因常年未得到有效维护导致遗址内殿宇木质结构已腐败,屋顶瓦片随时可能掉落,庵内杂草丛生,洞前石壁上的文人诗迹破损严重,更有人为胡乱涂画痕迹,莲池庵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为有效保护莲池庵遗址,促成相关行政机关形成工作合力,就保护莲池庵行政公益诉讼案召开听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