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侠百科首页
寒原盐土
情感咨询师

寒原盐土是一种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干旱气候及封闭地形条件下,经过土壤盐化过程形成的土壤。这种土壤主要发育于湖积物上,具有独特的剖面结构,包括灰白色的盐结壳层、腐殖质层以及浅棕色至黄棕色的母质层。寒原盐土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西部的羌塘高原、藏南宽谷湖盆区、河流沿岸及局部洼地,尤其是西藏的那曲、阿里及日喀则等地。

形态特征

寒原盐土的剖面结构通常呈现Z-A-C构型,地表有一层厚度约为1-4厘米的灰白色盐结壳层(Z)。这层盐结壳层之下是一层约10厘米厚的腐殖质层(A),颜色为棕色或灰棕色,且发育并不明显。再往下则是浅棕色或黄棕色的母质层(C),有时会带有锈纹斑(CU),并包含一些白色粉末。整个剖面表现出强烈的石灰反应,有时还会夹杂着多量的砾石。在地势低洼的区域,底层土壤中的锈纹斑更为明显,呈现出蓝灰色,并具有潜育特征。

分布范围

寒原盐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部的羌塘高原和藏南宽谷湖盆区、河流沿岸及局部洼地,其中以西藏的那曲、阿里及日喀则等地最为常见。总面积达到1025.1万亩。

成土环境

形成条件

寒原盐土的形成得益于青藏高原的特殊气候条件,这里气候寒冷、干旱,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而蒸发量却在200-2500毫米之间,导致蒸降比极大。此外,冬季的大风天气使得空气相对湿度极低,气候异常干燥,加速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促进了土壤盐分在地表的聚集。高原地区的构造湖也为寒原盐土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易溶性盐来源。随着高原的持续隆升,湖泊迅速萎缩,湖水矿化度增加,湖盆区土壤的盐化程度也随之增强,最终形成了寒原盐土。

成土特点

寒原盐土的形成主要是由土体中可溶盐的移动和累积所驱动。这些盐分主要来源于湖泊,南部湖泊富含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因此形成的盐土以苏打为主;而北部湖泊则富含硫酸盐和氯盐,形成的盐土以氯化物一硫酸盐或硫酸盐一氯化物为主。湖泊退缩后,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蒸发作用增强,导致盐泥中的盐分向地表聚集,进而形成盐土。同时,植物的生长也会促进土壤盐分的聚集。

土壤理化特性

寒原盐土的特点在于盐分的表聚性强,表土含盐量高,盐分组成多样。有些地区以氯化物为主,占盐类总量的80%以上;其他地区则可能以硫酸盐为主,占总量的70%以下。阳离子以钠为主,其次是钙和镁,但在某些地区镁离子的含量显著高于钙离子,钙、镁比值甚至可以降至0.12。此外,部分寒原盐土还含有残余磷酸钠或碳酸镁,使其呈强碱性反应。土壤质地黏重,腐殖质积累较少,氮素和磷素含量偏低,但钾素含量丰富。

利用与改良

寒原盐土因表土含盐量高,土壤养分含量低,不利于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的发展。尽管如此,在部分地区仍能发现稀疏的草甸或湿生植被,可用于放牧,但产量和承载能力有限。对于这类土地,可以通过降低地下水位或蓄淡冲洗的方式进行改良,以提高地力,发展种草养畜业。而对于那些盐分含量较高的小面积寒原盐土,则可以考虑开采其中的苏打、芒硝、食盐、硼砂等盐类资源,作为工业原料使用。

参考资料

羌塘高原寒旱核心区土壤-环境关系解析及土壤推理制图.百度学术搜索.2024-11-25

中国土壤数据库.中国土壤数据库.2024-11-25

土壤修复改良解决方案.新浪看点.2024-11-25

运动小飞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