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侠百科首页
马里帝国
情感咨询师

马里帝国(Mali Empire),又名曼丁戈帝国、曼迪联邦,是西非中世纪时的一个伊斯兰教帝国,是古代最重要的伊斯兰文化与财富中心之一。位于西非的马里(Mali)、毛里塔尼亚(Mauritania)、塞内加尔(Senegal)和几内亚(Guinea)境内,其存在的大致年份为13世纪初至17世纪初。其全盛时期的版图,南起热带雨林,北至撒哈拉沙漠,西抵大西洋沿岸,东达尼日利亚,首都为尼亚尼,占据了非洲赤道以北大部分内陆地区。

马里帝国建立前仅是臣服于强大的迦纳帝国的小部落。11世纪后,随着马里同撒哈拉以北穆斯林之间盐运贸易的兴盛,原本的小部落逐步积累了大量的财富。1235年,凯塔氏族的松迪亚塔率领马林凯人军队在巴马科(Bamako)附近的基里纳(Kirina)打败了苏芒古鲁,并建立马里帝国,定都尼阿尼。13世纪初期,马里帝国在第九任国王曼萨·穆萨(Mansa Musa,约1280-1337年)的领导下,疆域和国力达到了鼎盛,控制了撒哈拉沙漠的商路,贸易范围涵盖了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埃及伊比利亚半岛以及地中海北面的欧洲国家。该时期的马里帝国粮食自给,贸易兴盛,手工、纺织业发达,军力强大。依靠商业税收和本国所产的黄金、象牙等奢侈品,国王曼萨·穆萨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1360年后,马里帝国内乱频发,王位更迭频繁,这使得国家常常处于动荡状态,给了外族觊觎的机会。14世纪后,马里帝国先后遭到莫西人和图阿雷格人的袭击和骚扰。15世纪中叶,马里属国加奥发展成为强大的桑海帝国。桑海帝国和摩洛哥不断蚕食着马里帝国的领土。进入17世纪,马里末代皇帝马哈茂德四世(Mansa Mahmud Ⅳ)在尼日尔河巴尼河之间被班巴拉人打败,出走康加巴,帝国宣告灭亡。

在马里帝国的政治体制内,国王是神的化身。马里的政治组织在很多方面都类似于加纳。宫廷雇用很多有读写能力的穆斯林担任记录员和大臣,让他们从事大部分的行政工作。马里帝国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各地种植不同的庄稼。稀树草原的主要作物是高粱和粟,冈比亚山谷和尼日尔河上游洪泛平原种植稻谷。北部干燥的萨赫勒草原专门放牧骆驼、绵羊和山羊。

鼎盛时期的马里帝国是非洲穆斯林世界的中心之一,在伊斯兰教教成为马里帝国的国教后,其重要城市廷巴克图吸引了大批伊斯兰学者,并成为与开罗巴格达大马士革齐名的伊斯兰学术研究中心之一。

历史沿革

马里帝国兴起于尼日尔河,北邻浩瀚的撒哈拉沙漠。马里帝国建立前仅是臣服于强大的迦纳帝国的小部落。11世纪后,随着马里同撒哈拉以北穆斯林之间盐运贸易的兴盛,原本的小部落逐步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尼日尔河上游稀树草原的布雷是重要的黄金新产地。这让草原上的索宁克人和马林凯人广泛地融入非洲黑人的贸易网络之中。南方索宁克人的分支索索人抢占了先机。在坎特(Kante)氏族的苏芒古鲁(Sumanguru)的领导下,索索人很快就建立了一个独立于加纳的新国家。索索人的国家靠劫掠和征服起家——杀死其他地方的统治者,夺取这些地方上缴给加纳的贡品。13世纪20年代初,苏芒古鲁的军队劫掠了南方的马林凯人,然后又攻击了北方的加纳索宁克人。1224年前后,苏芒古鲁的军队洗劫了加纳都城。松迪亚塔是马林凯人,出身于凯塔(Keita)氏族,在索索人的劫掠中幸免于难。松迪亚塔组织马林凯人奋而反抗索索人。他把众多马林凯人酋邦联合起来并置于其统治之下。1235年,他率领马林凯人军队在今天巴马科(Bamako)附近的基里纳(Kirina)打败了苏芒古鲁。击败苏芒古鲁后,松迪亚塔统治了索索人近期收服的索宁克人,包括很多之前隶属迦纳帝国的索宁克人。短短几年内,松迪亚塔建立起庞大的马里帝国,定都尼阿尼。尼阿尼位于尼日尔河上游南部草原黄金产地布雷附近。松迪亚塔在世时,马里帝国的版图就从西南森林边缘,越过了马林凯人和南方索宁克人的稀树草原,一直延伸到加纳帝国的萨赫勒地区。

13世纪初期,马里帝国在第九任国王曼萨·穆萨(Mansa Musa,约1280-约1337年)的领导下,疆域和国力达到了鼎盛,控制了撒哈拉沙漠的商路,贸易范围涵盖了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埃及伊比利亚半岛以及地中海北面的欧洲国家。该时期的马里帝国粮食自给,贸易兴盛,手工、纺织业发达,军力强大。依靠商业税收和本国所产的黄金、象牙等奢侈品,国王曼萨·穆萨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相传1324年,曼萨·穆萨赴麦加朝圣,马里帝国浩大的骆驼队和国王、大臣、随从们华丽的装束,震惊了沿途的国家。在开罗,由500人组成的仪仗队手执金制仪杖开道,每人身上带着6磅黄金。随后是100头骆驼组成的运输黄金队,每头骆驼驮达300磅黄金。再后边是1000头骆驼驮着食物、礼物以及大批穿着金饰服装的妻妾、侍从等8000名随行人员。曼萨·穆萨沿途大为购买、施舍,致使沿途地区金价下跌,当时埃及金价下跌了五分之一,12年以后才恢复过来。此次事件也使得马里帝国的盛名远扬欧洲

1360年后,马里帝国内内乱频发,王位更迭频繁,这使得国家常常处于动荡状态,给了外族觊觎的机会。14世纪末,马里帝国的迪尤拉商人向南深入至今天加纳的阿肯(阿坎语)森林。在那里,他们把整个黄金生产纳人跨撒哈拉贸易网络中。阿肯黄金产地得到开发后,黄金贸易中心向东迁移,廷巴克图和杰内取代了瓦拉塔而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

14世纪后,马里帝国先后遭到莫西人和图阿雷格人的袭击和骚扰。到了15世纪初,马里已经无力控制其广阔的领土,大片的土地趁着中央政府的虚弱而宣告独立。15世纪中叶,马里属国加奥发展成为强大的桑海帝国。桑海帝国和摩洛哥不断蚕食着马里帝国的领土。而到了16世纪,又恰逢西方不断扩张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时代,西方殖民主义者从沿海顺塞内加尔河冈比亚河入侵。西方的贸易,特别是非洲奴隶贸易,引起了马里社会内部矛盾,最终使帝国土崩瓦解。进入17世纪,马里末代皇帝马哈茂德四世(MansaMahmud IⅣ)在尼日尔河巴尼河之间被班巴拉人打败,出走康加巴,帝国宣告灭亡。

地理特征

位置境域

马里帝国位于今天西非的马里(Mali)、毛里塔尼亚(Mauritania)、塞内加尔(Senegal)和几内亚(Guinea)境内,其存在的大致年份为13世纪初至17世纪初。其全盛时期的版图,南起热带雨林,北至撒哈拉沙漠,西抵大西洋沿岸,东达尼日利亚,首都为尼亚尼,占据了非洲赤道以北大部分内陆地区。

气候

马里帝国所处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其中几内亚湾沿岸地区多属热带雨林气候,盛产热带经济作物,是西非的主要经济区。北部为撒哈拉沙漠,全年干旱,尼日尔河呈弧形,流经干旱草原,对西非中部地区的农业灌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地形地貌

马里帝国所处地区除西部有海拔较低的高原以外,大部分是起伏和缓的浅平盆地,沿海有狭窄平原。

政治

在马里帝国的政治体制内,国王是神的化身,权力集中,而在王位继承方面却异常混乱,因此常因争夺王位而影响帝国稳定。马里的政治组织在很多方面都类似于加纳。宫廷雇用很多有读写能力的穆斯林担任记录员和大臣,让他们从事大部分的行政工作。在帝国的偏僻地区,过去的地方首领只要收集贡品并向帝都纳贡,他们的位置就能保住。曼萨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营级指挥官在宫廷中位高权重。每个营都有少量的精锐骑兵和大量配有弓弩的步兵。军队保护帝国,防范外敌人侵,巡逻贸易路线,并保证地方首领向国王进贡。王室收入主要来自纳贡和征收上来的贸易税。与迦纳帝国的国王一样,马里帝国的曼萨对帝国进出口及途经帝国的货物征税。

人口

曼丁哥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也是西非最大的族群。在加纳帝国崩溃后,曼丁哥人建立了马里帝国,也称曼丁哥帝国,是古代最重要的伊斯兰文化与财富中心之一。

马里帝国内部出现了专业的商人阶层。在西部,他们被称为万加腊(Wangara),在东部,他们被称为迪尤拉(Dyula)。他们本是马林凯人、巴马纳人(Bamana)或索宁克人,通常是穆斯林。他们将马里帝国的贸易带到西非最边缘的角落,穿过森林交换来可乐果,把可乐果、盈余粮食、狩猎物(肉、皮、羽毛、象牙)和西非黄金运到萨赫勒地区的贸易城镇瓦拉塔、塔得迈卡、廷巴克图和加奥。

社会文化

经济

马里帝国的经济基础是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都城尼阿尼位于帝国土地肥沃的南部地区的中心。与迦纳帝国不同,马里帝国横跨南部稀树草原,降雨丰富,常年有粮食盈余。各地种植不同的庄稼。稀树草原的主要作物是高粱和粟,冈比亚山谷和尼日尔河上游洪泛平原种植稻谷。北部干燥的萨赫勒草原专门放牧骆驼、绵羊和山羊。粮食在地区间通过贸易流通,特别是从稀树草原和尼日尔河流域洪泛平原卖到萨赫勒地区的贸易城镇。马里帝国的大部分粮食是由个体农民生产的。农民住在小村庄里,把一部分盈余粮食上交当地酋长,酋长扣留一部分后,再把余下的上交中央政府。同时,曼萨和他的军队指挥官掌管着自己的“国有农场”,使用奴隶为军队和宫廷生产粮食。此外,马里帝国的主要经济活动是黄金贸易,控制黄金贸易是马里帝国建立的巨大推动力。

13世纪初期,马里帝国在第九任国王曼萨·穆萨(Mansa Musa,约1280—约1337年)的领导下,疆域和国力达到了鼎盛,控制了撒哈拉沙漠的商路,贸易范围涵盖了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埃及伊比利亚半岛以及地中海北面的欧洲国家。该时期的马里帝国粮食自给,贸易兴盛,手工、纺织业发达,军力强大。依靠商业税收和本国所产的黄金、象牙等奢侈品,国王曼萨·穆萨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地中海南岸是非洲通往欧洲和近东的贸易中心,出产食盐。马里帝国的南面,通往非洲热带雨林,那里盛产黄金,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产地。但由于处于赤道附近,天气炎热,人们需要一种防止食物变质的方法。盐可在高温环境下帮助储藏食物,但当地的西非人自己不会制盐,于是,穆斯林从北部带来盐并与他们交换黄金。马里帝国就成了这个重要贸易路线的必经之路,因此它获取了权力和大量的财富积累。

宗教

马林凯人的传统宗教与西非其他农业群落的宗教类似,其核心信仰是“土地神”保佑了庄稼丰收。他们认为,在特定地区定居下来的最早的农耕先民与土地神达成了约定——后者确保庄稼丰收。通过与祖先心神沟通,马林凯人才能与先民和“土地神”保持联系。村庄首领,马林凯人称之为曼萨(mansa),是先民的直系后裔。曼萨头衔世代承袭,与马林凯人农业生产所依赖的“土地神”有最直接的联系。作为祖先的守护者,曼萨既是宗教首领,又是世俗首领。

鼎盛时期的马里帝国是非洲穆斯林世界的中心之一,在伊斯兰教教成为马里帝国的国教后,其重要城市廷巴克图(Timbuktu)吸引了大批伊斯兰学者,并成为与开罗巴格达大马士革齐名的伊斯兰学术研究中心之一。其中较为有名的当属科兰尼克·桑科雷大学。该大学属于历史上最早建造的几个大学之一,最多时共有20000名学生在此学习《伊斯兰教圣经》、医学、法律、历史、文学、天文和地理等不同科目。

国王穆萨曾带着价值约5亿美元的黄金去朝圣,是为了做慈善。伊斯兰教的扎卡特传统要求教徒每年都捐出个人资产的2.5%来帮助穷人,因此,人们倾向于推断运往麦加的黄金只是曼萨·穆萨财富的2.5%,但也许是为了补偿多年来对履行宗教义务的懈怠,穆萨这次格外慷慨。据说,他每周都会出资修建一座清真寺,这样持续了约一年,总共大概留下了52座清真寺。

风景名胜

世界遗产廷巴克图的桑科雷清真寺由曼萨·穆萨出资建造。他聘请了著名建筑师阿布·伊萨克·阿里·萨希里(Abu lshaq al-Sahili),让他从安达卢西亚(位于今西班牙境内)远道而来。

史书记载

关于马里帝国的历史,有两类证据:其一,同时代北非穆斯林的文献记载;其二,曼德语族的口述传统,特别是史诗《松迪亚塔》。突尼斯柏柏尔学者兼官员伊本·赫勒敦(Ibn Khaldun)和阿尔及利亚伟大作家兼旅行家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两人都记载了14世纪的马里帝国,他们的作品是关于马里帝国的重要文献。伊本·赫勒敦主要论述北非历史,取材广泛。1352年,正值马里帝国权力达到顶峰之际,伊本·巴图塔访问了马里。他实地观察且生动地描述了撒哈拉绿洲、马里都城尼阿尼(Niani)的生活,也记录了在宫廷听到的口述传统。

在文字出现前的非洲社会里,口述传统是历史和文化代际相传的主要载体。哪里有权势强大的王国,哪里就有丰富的口述传统。这些口述传统以诗歌的形式,经世代原原本本的吟诵流传下来。一些口述传统起初是颂诗,由宫廷御用诗人和乐师吟诵,有时也会歌唱。这些口述传统叙述了统治者及其先辈的丰功伟绩。史诗《松迪亚塔》就是这样的口述传统,它也是口述历史、文学和表演艺术的重要作品,至今仍在曼德语族社会中流传。在当代,《松迪亚塔》主要为表演艺术。表演世家历经多个世代把它传承下来。每一次传承,《松迪亚塔》的表演都会交给“特许的”新一代表演者。然而,《松迪亚塔》的故事轮廓一直未变。其他文献揭示,一个类似于《松迪亚塔》中松迪亚塔的人物,确实在13世纪前后开启了马里帝国的扩张。

地理学家伊本·白图泰。游历完整个亚洲伊斯兰教世界后,伊本·巴图塔在曼萨穆萨之弟曼萨苏莱曼统治期间访问了马里。1352年,伊本·巴图塔开启了马里帝国之旅,途经了产盐地塔阿扎和萨赫勒地区的贸易城镇瓦拉塔。他的旅行记录是研究14世纪马里帝国的重要史料。“753年1月[即公元1352年2月]初,我和一个商队出发了。率领这支商队的是阿布·穆罕默德·扬达坎·马苏菲(Abu 穆罕默德 Yandakan al-Masufi),愿真主垂怜他。商队包括一群西吉尔马萨商人和其他人等。25天后,我们到达了一个名叫塔阿扎的村庄,这里什么都没有。但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塔阿扎的房屋和清真寺的建筑材料是石盐,房顶是用骆驼皮做的。塔阿扎没有树,只有漫天黄沙和一个盐矿,当地人就在地下挖盐。盐呈厚板状,一块挨着另一块,像是有人把它们放在地下一样。一头骆驼可以载两大块盐。除了挖盐的马苏法人(Masufa,一个柏柏尔族群)的奴隶,没有人住在那里。他们的食物是从达尔阿(Dar'a)和西吉尔马萨运来的海枣骆驼肉和从苏丹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之地)运来的阿尼里(anili)……

我们在那里待了10天,痛苦不堪,因为那里的水含有盐分,苍蝇聚集。我们离开塔阿扎时带了一些水,之后进入了荒漠。这是一段10天的路程,水源罕见。但进入荒漠后,我们发现了大量聚集着雨水的水池。有一天,我们在两个岩质山丘间发现一个盛满清水的池子。因此,我们装满水袋,洗了衣服……那些天里,我们总走在商队的前面。一旦发现适合放牧的地方,我们就在那里放牧。我们一直如此,直到一个名叫伊本·兹瑞(IbnZiri)的人在沙漠中失踪之后,我们就既不走在前面也不落在后面。”在马里都城尼阿尼舒适地度过8个月后,伊本·巴图塔才踏上归程,途经廷巴克图加奥、塔凯达(Takedda)和图瓦特(Tuat)。一开始,伊本·巴图塔极力抨击马林凯人的饮食单调:碎米方便食品、蜂蜜和牛奶。但是,他很快就对马林凯人产生好感,因为马林凯人既好客又讲公道。关于公道,伊本·巴图塔写道:“黑人有些品质,值得称道。他们很少不讲公道。比起其他地方的人,他们更憎恶不公道之举。他们的苏丹(曼萨)对哪怕只有极小恶行的人都不会开恩。在他们国家,人是绝对安全的,旅行者和当地人都用不着担心抢劫者和暴民。”14世纪,马里声名远播,那时的欧洲地理学家在制作地图时都特别关注马里。在一幅1375年绘制的地图中,坐在御座上的马里国王右手拿着金块身处西非的中央。一个来自沙漠帐篷居所、戴着面纱、骑着骆驼的桑哈扎人正向他走来。

参考资料
运动小飞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