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大会是中国质量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性质量会议。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提质增效升级,加快建设质量强国,2014年全国“质量月”启动仪式于9月1日在北京举行。之后分别在上海、深圳市、杭州市和成都市成功举办四届。2025年9月16至17日,第六届中国质量大会在中国南京举行。
会议背景
质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关乎亿万群众的福祉。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推动各方把促进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经济质量效益上来,把注意力放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来,牢固确立质量即是生命、质量决定发展效益和价值的理念,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紧紧依靠深化改革,在不断发展中打好全面提高中国经济质量攻坚战,实现宏观经济整体和微观产品服务的质量“双提高”。
提升质量归根到底靠企业。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讲道德、讲诚信的经济。企业要坚守商业道德,担起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主体责任,在创新、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下功夫。各行各业都要瞄准质量顽症,加快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品。要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坚持严字当头,注重基础和细节,向管理要质量。要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技能,培育职业精神,造就责任心强、有专业素养的职业队伍。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激励企业诚信经营、多出优品、打造精品。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特别是强化对关乎群众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质量监管。努力塑造中国产品和服务的良好品牌,不仅让国内消费者喜爱,而且在国外声誉良好,做到“双满意”。
历届会议
2014年
2014年9月15日,首届中国质量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本次会议以“质量、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来自美欧等国家和地区及国际质量组织负责人,中外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等600多人出席。
2017年
2017年9月15至16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大会在上海举行,此次大会由质检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本届会议主题为“质量,改善供给 ,引领未来”。除主旨演讲外,此次大会届还设五个分会场。会议主题分别是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质量挑战的答案、质量改善生活:来自公共领域的观点与实践、技术革命与质量再思考:全面质量管理的创新、认证认可助力质量提升”。9月16日,在闭幕式上大会还发布《上海质量宣言》。
2019年
2019年12月5至6日,第三届中国质量大会在深圳举行,此次大会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本届会议主题为“质量,变革 ,共享”,邀请了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国际质量相关组织负责人,部分国家和地区质量主管部门负责人和跨国企业负责人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讲,交流推动质量变革的路径和方法,分享数字化时代质量管理创新实践经验,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共识,强化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持续推进全球质量治理与合作。
2021年
2021年9月16日至17日,第四届中国质量大会在杭州举行,此次大会以“质量、数字、绿色、融合”为主题,本届大会设有开幕式、闭幕式和6个专题分论坛,共涉及50多个国家、16个国际组织,一起推动打造全球质量合作共同体。
2023年
2023年9月,第五届中国质量大会在成都举办,这是首次由西部省市承办的国际质量盛会。本届大会以“经济复苏中的质量变革与合作”为主题,邀请各方代表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的热点质量话题和质量管理前沿内容,凝聚质量共识,促进质量合作,加快质量变革,推动全球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
2025年9月16至17日,第六届中国质量大会在中国南京举行。本届大会以“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9月16日上午为主题大会,会上颁发第五届中国质量奖。9月16日下午举行4个专题会议和2项专项活动,专题会议包括质量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暨2025年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周江苏省专场活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发展与协作专题会议、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暨电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专题会议、推动质量治理现代化,助力提振消费信心专题会议;同步举办国际和国家级质量技术机构服务企业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对接会、南京市政府与质量领军企业高质量发展对话会。9月17日上午为闭幕式,包括中外嘉宾演讲、发布《南京质量倡议》。
相关奖项
全国质量奖是国家在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争创中国质量奖是树立质量标杆、服务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第四届中国质量大会中,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获第四届中国质量奖,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2家组织、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飞行师刘传健1名个人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历史影响
紧紧抓住提高质量这个关键,可以推动中国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促进各国加强质量检测、技术研发等方面合作,建立强有力的监管合作机制。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也会致力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与合作体系,坚持倡导贸易自由化,不断加大进口,不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吸引更多外国企业到中国市场公平竞争,在互利共赢的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