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侠百科首页
红山女神头像
情感咨询师

红山女神头像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物,于1983年11月2日在辽宁省凌源市牛河梁遗址出土,现收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被列为禁止出国(境)展览的珍贵文物。此头像当为女性神像,是当时的权势者。根据头像的面部特征分析,女神应属于蒙古人种,被考古界誉为“海内孤本”。

红山女神头像高22.5厘米,宽23.5厘米,由掺有草禾的黄土制成,采用泥塑工艺。头像尺寸与真人头部相近,五官比例协调,头部平直且有棱线,眼珠部分镶嵌有圆玉片,下巴丰满,颧骨突出,双耳长而圆润,嘴巴微张。额头和面部经过打磨,显得光滑。

红山女神头像是中原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大型人物泥塑,也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母祖像,为国家一级文物。对于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原始宗教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

基本情况

红山女神头像虽然存在头顶发部缺失、左耳断缺、下唇脱落以及左面颊和鼻部有裂纹等破损,但其面部整体结构得以较好保留。该头像高22.5厘米,宽16.5厘米,通耳宽23.5厘米,眼眶长6.2厘米,两眼间距3厘米,鼻长4.5厘米,鼻宽4厘米,耳长7.5厘米,耳宽3.5厘米,嘴长8.5厘米,唇高2至2.5厘米。

红山女神头像面部轮廓呈方圆形,较为扁平。额部宽平且圆隆,上方饰有突起的圆箍状装饰。耳前鬓角较为明显,形状方正且平齐,似经修饰。额下两侧相应于眉部处有一条棱线,延伸至鼻梁部位,眉弓不明显。眼窝浅而平,双目呈长而尖圆的形态,眼尾明显上挑,上下眼皮隐约可见。双眼中嵌有淡青色圆饼状玉片作为眼珠,直径为2.5厘米,正面凸起且经抛光,光泽滑润;其背面平齐,显示出加工时留下的痕迹。玉片正中部琢刻出一短钉,使其左右嵌入泥塑的眼眶内。

红山女神头像鼻梁低平且渐宽,鼻部下方残缺,鼻头部分是在头像出土位置附近的冲沟扰动层内清理出的,因其胎土、色泽、比例及断茬等与头像鼻部的残断处吻合,故确认其属于该头像。鼻翼和鼻尖呈圆头状,鼻底平坦,略微上仰,双鼻孔浅圆。嘴部较长,嘴角圆而上翘,上唇微微张开,薄而长;下唇已脱落,但可根据遗留唇痕进行复原。颧骨高起,面颊因上下唇的微翘而略显笑容。下颏呈圆尖状,且存在双下巴。耳部相对较小,宽平,上耳轮略微翘起,而耳腔和耳垂较小,耳廓形态明显简化。整体面部上部宽大而突出,下部则在两侧和前端略微内收,呈现出俯首状。

出土发掘

红山女神头像于1983年11月2日在朝阳市建平县凌源市交界处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孙守道郭大顺领导的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团队,在此前发现的神庙遗址进行深入考察时,一名考古队员在一个散布着陶制人体残片的土坑中,意外发现了一件疑似人头像的文物。考古队员小心翼翼地清理头像上的泥土,谨慎地将已经破损的鼻部陶片复位,完整的人面像逐渐显露出来。其五官比例和谐,额头宽阔,镶嵌玉石的眼睛神采奕奕,嘴唇上贴着蚌片,红润的脸庞带着微笑,似乎即将开口言语。在场的考古人员称其为:红山女神。

红山女神头像位于女神庙址圆形主室的西边一侧,紧靠主室的北墙壁,距主室中心100厘米,深度为距地表70厘米、距存庙口40厘米、距室底50厘米。出土时平卧,头向东北,面向上,四周堆满红烧土块。女神庙是一个重要的祭祀遗址,周围分布着红山文化的墓地群。建筑基址还出土了陶制祭器、泥塑人像和动物塑像等文物。

制作工艺

红山女神头像采用黄土质的塑泥制作,具有较大粘性,掺入一定量的草禾,未进行烧制。其内胎泥质较粗,而捏塑的各部位则为细泥质。外皮经过光滑打磨,出土时面部呈现鲜红色,眼眶和面颊部位尤为明显,唇部装饰以朱色。头像后半部分缺失但相对平齐,是否因塑成后附贴于墙壁而造成的损坏,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头像后断面中部可见一根直径约4厘米的竖立木柱痕,该柱由颈底直通至头顶部,并有草禾类物质包扎的痕迹。

相关研究

身份研究

红山女神头像当为女性神像,是当时的权势者,由5500年前的“红山人”模拟真人塑造的女祖像,而不是由后人想象创造的“神”。该头像高度写实,造型逼真,根据头像的面部特征分析,女神应属于蒙古人种,被考古界誉为“海内孤本”。有学者认为,红山文化女神崇拜与中华民族的女娲传说有紧密联系。

特征研究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红山女神头像,制作于5500年前的红山文化,以真人形象为模型,展现出显著的蒙古人特征,其面部特征与现代华北人相似。头像呈现出典型的“盾牌型”面庞,面部特征包括高耸的眉毛、杏仁形眼睛、微微上翘的眼角、圆润的鼻尖、纤薄的唇线及大而有轮廓的耳朵。头部装饰可能为花环、盘发或粗布巾带。

面容复原

在女神形象的复原过程中,首先对出土的陶塑进行了图像修复及五官的详细测量与标记;然后,从警星部件库中筛选出合适的五官组合,构建出人像。通过对细节的调整,最后确定了她的表情基调,并为其披上黑色长发,以提升整体形象的真实感和美感。

馆藏与展览

红山女神头像现收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被列为禁止出国(境)展览的珍贵文物。

影响与价值

红山女神头像是中原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大型人物泥塑,也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母祖像。它既是一尊难得的艺术杰作,也是一件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宗教思想史、民族文化史具有极高的价值。

红山女神头像不仅是红山文化艺术成就的象征,对于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原始宗教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已知的中原地区北方史前文化中,红山文化代表了最高水平。红山文化的发现促使专家学者们重新思考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古国的状况,将中华文明的起源时间从距今四千年前推前至五千年前,并将对中华古国的认识从黄河流域扩展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红山女神像不仅承载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信息,其造型方式也反映了古代先民的审美认知。红山女神像的艺术造型特点,如形状、色彩和构成,体现了先民们在自我发现和自我认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审美意识,展现了原始的自然风貌,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

文物评价

“她是红山人的‘女祖’,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共祖’。”——中原地区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

“女神头像十分珍贵,让我们看到了5000多年前的祖先形象。文物原件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内展示的是复制件。”——王轩龙 评

相关事件

2025年1月,辽宁朝阳一女神形象的花灯引起热议,有网友认为不如2024年的同款花灯好看。图片显示,两组花灯的外观差异较大。2024年花灯头饰丰富精美,一旁的简介牌写着“红山女神”,创意源于朝阳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红山女神头像。

负责活动运营的公司人员介绍,2025年的活动确实有女神形象花灯,网传情况暂不清楚。双塔区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这组花灯的原型应该是文物“红山女神像”,花灯还原度是比较高的。花灯初步安装后,确实是网传的样子,但不是最终的呈现效果,对于网友的反馈非常重视,正在积极沟通。朝阳市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已在网上关注到这件事,将会进行反馈。

参考资料

国宝在辽宁②|红山女神像:中华民族的“共祖”.度看辽宁.2025-01-17

红山文化女神像——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25-01-17

【万泉·观博手记】陶塑女神头像:红山女神,中华民族的共祖.新浪看点.2025-01-17

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概述.朝阳市人民政府.2024-08-01

..2024-03-02

..2025-01-18

探寻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 走进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光明网.2025-01-18

视频:5500年前红山女神“复活” 专家复原绝美真容.搜狐视频.2025-01-18

辽宁朝阳一“女神”形象花灯引争议,文旅局:原型是出土文物复原像,正积极沟通.凤凰网.2025-01-18

运动小飞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