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田县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下辖的一个县,位于东经81度9分~82度51分,北纬35度14分~39度29分,东连民丰,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与沙雅县相壤,西临策勒县,南与西藏自治区改则县、日吐县相接。于田县总面积4.032万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下辖2镇13乡,总人口为28.9万人,有维、汉、回、哈、柯、满等民族。
于田县属暖温带内陆干旱荒漠气候。南部山区为半温润气候区;中部平原为暖温干旱气候区;北部荒漠为极端干旱沙漠气候区。于田县沙漠、戈壁、裸岩等不能利用或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占总面积的94%,绿洲不足6%,境内发源于山区的大小河流共11条,其中可利用河流5条,平均年总径流量8.554亿立方米。境域内已知野生动物达201种,因纬度跨度大,有多种珍贵野生动物,主要有国家级保护动物雪豹、藏羚、藏雪鸡、野骆驼、鹅喉羚(黄羊)等。
于田县历史悠久,西汉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扜弥国,是丝绸之路南道重镇和佛教初传之地,也是兵力最盛的绿洲古国,东汉时衰落,后被于阗国所并。1884年清朝末年建立县治,保留于阗国名而称于阗[tián]县,1959年10月因简化汉字,经国务院批准改为于田县。
2024年,于田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5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4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5.0:17.9:57.1。于田县是中国著名的玉石之乡、肉苁蓉之乡、胡杨之乡、大叶紫花苜蓿[xu]之乡、探险旅游之乡、西部歌舞之乡、西部瓜果之乡,也是世界五大长寿乡之一。
截至2024年末,于田县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9个,实现到位资金50.10亿元,全县招商引资企业(项目)新增就业人数2027人。
历史沿革
于田县境,西汉时属扜弥国;神爵二年(前60年),西汉建立了西域都护府,扜弥属西域都护所领三十六国之一。
三国时期,扜弥国被于阗国吞并。
宋朝,咸平四年(1001年)喀喇汗王朝攻占了于阗国,于田人由佛教、摩尼教改奉伊斯兰教。
从13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于田一带归属蒙古察合台汗国统治。
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中央政权平定了准噶尔汗国部,统一了新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置四品阿奇木伯克,隶和阗办事大臣。光绪八年(1882年)置于阗县,县治初设在墨玉县。克里雅为驿站,称凯扬驿。光绪十一年(1885年)县治迁至克里雅,即今木尕拉镇所在地,隶和阗直隶州。
民国二年(1913年),于田县东部析置且未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于田县境西部分置策勒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于田县境东部分置民丰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于田县城;4月成立了于田县人民政府;1952年底调整为8个区公所、30个乡。1959年县名简写为于田。1977年属和田地区。
2020年11月,于田县经评估核查符合贫困县退出标准和条件,退出贫困县序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于田县位于和田地区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81°9′-82°51′、北纬35°14′-39°29′之间。东临民丰县,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与沙雅县接壤,西与策勒县相毗邻,南与西藏自治区改则县、日土县相接。县境南北长约466公里,东西宽30-120公里。总面积4.032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于田县东南部在喀什塔什山,南部边界在昆仑山脉。地形呈牛腿状。地势南高北低,南北高差3500米。自南向北形成高山、戈壁、沙漠等地貌单元,并有典型的冰川、冻土、火山、沙漠等地貌类型。
气候
于田县属暖温带内陆干旱荒漠气候。南部山区为半温润气候区;中部平原为暖温干旱气候区;北部荒漠为极端干旱沙漠气候区。
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春夏多风沙和浮尘等灾害天气。多年平均气温为11.6ºC,多年平均降水量47.7mm,蒸发量是2432.1mm,北部沙漠地带降水量仅为12毫米,多年平均相对温度42%,大于10ºC积温4208.1ºC,年日照总数为2769.5小时,日照率为62%,平原区年总辐射量为143卡/平方厘米,是辐射高值区,大部分灌区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13天。平原绿洲年平均风速1.8米/秒,风速以春季最大,平均2.2米/秒,秋冬季最小,平均为1.4米/秒,春季盛行东北风。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至2017年底,于田县土地资源面积为4.032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戈壁、裸岩等不能利用或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占总面积的94%,绿洲不足6%。
矿产资源
截至2017年底,于田县已发现的矿点(矿床、矿化点)达45处,矿种有11种,其中金矿3处,金铜黄铁矿4处,磁铁矿2处,和田玉籽料矿点10处,盐矿2处,石灰岩矿3处,石膏矿2处,煤矿1处,水晶矿1处,粘土矿14处。
生物资源
至2017年底,于田县已知野生动物达201种,因纬度跨度大,有多种珍贵野生动物,主要有国家级保护动物雪豹、藏羚羊、雪鸡、野骆驼、鹅喉羚(黄羊)等。县域内多数地方植被稀疏、种类简单,植物资源主要是以胡杨和多枝柽柳为主的天然荒漠林,总面积达到130.27万亩,主要分布在克里雅河下游沿岸及沿河低阶地上。
水能资源
至2017年底,于田县境内发源于山区的大小河流共11条,其中可利用河流5条,平均年总径流量8.554亿立方米,河流季节性反差极大,夏季洪涝,秋冬严重干旱,春季极为缺水,4-5月来水量仅占全年来水量的7%。地下水储存量为3186.84亿立方米,地下水综合补给量6.7294亿立方米,绿色平原区的地下水近期可利用开采量为2.28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0.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5.28万千瓦,年可发电量34214万度,主要蕴藏在克里雅河中上游。
行政区划
截至2025年6月,于田县下辖13个乡、2个镇、2个街道,205个行政村,766个村民小组。
乡镇分别为:木尕拉镇、先拜巴扎镇、加依乡、科克亚乡、阿热勒乡、阿日希乡、兰干乡、斯也克乡、托格日尕孜乡、喀拉克尔乡、奥依托格拉克乡、阿羌镇、英巴格乡、希吾勒乡、达里雅布依乡。县人民政府驻木尕[gǎ]拉镇。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于田县总人口为22.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0.18万人。有维、汉、回、哈、柯、满等民族,其中维吾尔族22.13万人,占总人口的98.3%,汉族人口3562人,占总人口的1.68%。
截至2017年,于田县总人口为28.95万人,其中维吾尔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3%。
经济
综述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于田县地区生产总值累计达44.15亿元,是十五期间(2001-2005年)的1.87倍,年均增长9.37。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56.2:10.97:32.83转变为2010年的40.86:10.01:49.13。
2020年11月,于田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
2024年,于田县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6.24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19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34亿元,同比增收0.02亿元,同比增长0.8%;非税收入完成2.85亿元,同比增长27.3%。地方财政总支出为59.68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3.51亿元,同比增长11.3%。财政自给率9.7%,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于田县GDP的10.7%,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47元,同比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0元,同比增长8.6%。
第一产业
2010年,于田县实现农林牧渔,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5978万元。粮食产量达到14.82万吨,以核桃、红枣、葡萄、杏为主的林果面积达到28万亩;人工种植多枝柽柳达到8.9万亩,接种红柳大芸8.6万亩,以玫瑰花、架子南瓜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面积达到5.1万亩,亩均收入1830元。实现农业年产值达6041万元,亩均纯收入6282元。牲畜年末存栏达87.84万头(只),出栏70.35万头(只)。
2024年,于田县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现价)37.25亿元,同比下降5.2%(可比价、下同),其中:农业总产值25.53亿元,同比下降15.2%;林业产值0.63亿元,同比增长32.7%;牧业产值9.64亿元,同比增长22.9%;渔业产值0.14亿元,同比增长5.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1亿元,同比增长34.1%。耕地总面积63.07万亩;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79万亩,粮食总产量18.11万吨;粮食作物中:小麦播种面积23.04万亩,总产8.75万吨,平均单产379.96千克/亩;玉米种植面积18.24万亩,总产8.10万吨,平均单产444千克/亩。水稻面积2.36万亩,总产1.18万吨,平均单产498千克;棉花播种面积2.71万亩,总产0.37万吨,平均单产135.57千克(皮棉)。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11.11万亩。(其中:玫瑰花4.86万亩、蔬菜4.80万亩,万寿菊1.45万亩)。设施农业温室大棚2003座,总收入5887.51万元,棚均收入2.97万元。大田拱棚1121座,总收入1143.42万元,棚均收入1.02万元。森林总面积282万亩,其中,天然林202.14万亩,人工林79.99万亩(生态林40.1万亩、经济林39.89万亩)。2024年度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防护林)6.41万亩,完成计划造林面积3.0万亩的213.7%。完成39.89万亩经济林的修剪管理,完成果树管理培训102期、培训2.5万人次,完成全年任务的121%,同比增加4500人。经济林实有面积39.89万亩。其中,挂果面积24.5万亩,产量16.5万吨。葡萄实有面积9.79万亩,结果面积5.27万亩,产量12.02万吨;杏实有面积1.59万亩,结果面积0.95万亩,产量0.53万吨,大枣实有面积3.86万亩,结果面积1.89万亩,产量0.82万吨。核桃面积18.81万亩,结果面积10.61万亩,产量1.59万吨。人工种植多枝柽柳21.4万亩,接种肉苁蓉9.32万亩,产量3.62万吨。天然草场906.29万亩。玫瑰花总面积5.18万亩,开花面积4.86万亩,产量1.14万吨,亩均收入3957元。牲畜存栏头数60.75万头(只);其中:羊存栏56.68万只,同比减少12.11万只,同比下降17.6%;牛存栏3.92万头,同比增加0.46万头,同比增长13.3%;牲畜出栏头数53.69万头(只),同比增长14.2%,其中:猪出栏227头,牛出栏1.98万头、羊出栏51.48万只。活家禽存栏23.11万羽(只),同比减少11.52万羽(只),同比下降33.3%;活家禽出栏73.29万羽(只),同比增加21.25万羽(只),同比增长40.8%;牛肉产量0.35万吨,羊肉产量为0.98万吨,禽肉产量0.14万吨;奶产量0.04万吨,禽蛋产量0.11万吨。水产品产量1138.2吨,同比减产1.5吨,同比下降0.2%。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1.76万千瓦,同比增长6.9%。
第二产业
2010年,于田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92万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286万元。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973万元。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1740.1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到109610平方米。
2024年,于田县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27亿元,同比下降0.2%;全县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4.03亿元,同比增长11.1%(可比价)。其中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6家,完成工业增加值2.90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全口径增加值的72.0%。全年工业企业销售产值(现价)12.20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轻工业8.12亿元,同比增长21.3%;重工业4.08亿元,同比下降23.2%;产销率99.4%。全社会用电量65110.3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6.6%。按用途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7709.3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0%;行业用电量47401.0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0%;其中第三产业用电量30880.7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6.2%(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用电量1071.8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4.4%)。
2024年,于田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2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7%。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6家,签订合同额10.56亿元,同比下降10.23%。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81亿元,同比下降17.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3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8%,房屋竣工价值2.55亿元,同比增长0.40%。
第三产业
2010年,于田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200.6万元。完成接待旅游人数4.5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82人次,完成旅游直接收入444万元。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62.27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7347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060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5605万元。
2024年,于田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3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亿元,同比增长4.0%。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58亿元,同比增长7.0%;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75亿元,同比增长9.5%。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02亿,同比增长5.8%;商品零售8.31亿元,同比增长8.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71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1.47亿元,同比增长3.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5.79亿元,同比增长0.3%。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9个,其中新建项目39个,往年结转项目10个,自治区外项目11个。实现到位资金50.10亿元,同比增长28.0%;其中新执行项目累计到位资金44.40亿元,占全县到位资金总额的88.6%;续建项目累计到位资金5.70亿元,占全县到位资金总额的11.4%,自治区外项目累计到位资金19.51亿元,占全县到位资金总额的35.4%,全县招商引资企业(项目)新增就业人数2027人。完成接待旅游人数142.5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79亿元,同比增长32.7%。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25亿元。本地固定电话年末用户1.01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15.94万户,全县100%的乡(镇)通电话。全县互联网接入用户6.01万户。
文化
饮食
维吾尔族饮食主要包括饭食、烧烤、羊杂等。
饭食包括抓饭、拉面、馓子、烤卡瓦、阿勒瓦、手抓羊肉、斯克马克等。抓饭主要原料有大米、胡萝卜、羊肉、鸡肉、牛肉、皮牙子(洋葱)等,再放上孜然芹等佐料制作而成。拉面通常用羊肉、辣子、西红柿、芹菜、青萝卜、白菜等辅料制作。环饼以面粉、熟油、鸡蛋、花椒水为原料炸制而成。阿勒瓦是先将面粉用油炒成金黄后,再将足量的冰糖、方糖用开水溶化后倒入锅中煮沸,将炒好的面粉搅入锅中翻炒至不粘锅、可以拉起即成。手抓肉是将羊肉放在锅里加入清水煮沸后去沫,加入盐、洋葱、大蒜调料而成。斯克马克是将玉米面粉用开水和好,在锅中加入足量的水,待水开锅后,再把羊肉、西红柿、白菜、芹菜、萝卜(也可放入青杏)等锅里,用擦子将和好的面擦成条(或搓成团)放入锅中,煮熟调味即可。
烧烤包括馕(羊肉烤包子)、烤全羊、新疆烤羊肉串、肚子烤肉、烤乳鸽、库买其等。馕主要原料是面粉,加上食盐、洋葱、牛奶、芝麻,待发酵后制成各种形状,放入馕坑烤制而成;烤包子主要原料是以白面为皮,馅以肉和皮牙子为主,加上孜然、胡椒、盐等佐料,放入馕坑烤制而成。烤全羊主要做法是将两岁左右的壮肥羊宰后,用鸡蛋、姜黄、孜然和少许面粉制成佐料,涂在全羊表面,将全羊架好放入馕坑,盖上坑盖进行烘焙。烤羊肉串分为炉烤、馕坑烤,炉烤为小串,馕坑烤为大串,主要用切成大小适中羊肉片加上盐、孜然、胡椒、干辣椒、面粉、鸡蛋等佐料,然后串在特制的铁上,架于炭火上烧烤而成。肚子烤肉,将两个烤羊腿上的肉切成小肉丁,然后拌撒佐料,里面放有孜然、皮牙子、辣椒面、再撒上咸盐水,拌匀后装在洗净的羊肚子里,封口扎紧后放入烧得滚烫的沙塘子里,经过半小时的闷烤而成。库买其用羊肉、洋葱和调料制馅,用面皮包成圆形或半圆形,在把炭火拨开,将生的面饼埋在烧烫的沙子里,烘焙约半个小时即可取出食用。
服饰
维吾尔族妇女爱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套坎肩,衣裙宽大,胸前多褶。于田维吾尔族妇女爱在头上披纱巾,头右侧戴一顶“太力拜克”小帽。维吾尔族姑娘成婚之后要举行少妇礼,她们就会穿上箭服,戴上小太力拜克。维吾尔族男人多以小花帽和刺绣衫为主,有时在外面加一件长坎肩。
婚姻
婚姻大多经过择偶、说媒、订亲仪式、商定彩礼和举行婚礼五个阶段。
早上,新郎新娘家各自招待前来祝贺的客人,客人一般要向新郎新娘赠送礼品。中午,新郎带着迎亲乐队高高兴兴地去女方家迎亲。婚礼由毛拉主持,在得到新郎新娘同意嫁娶回答后,新娘在新郎母亲的陪同下到男方家。下午,在新郎家举行“揭盖头”礼。由新郎母亲当着满屋客人的面,用筷子揭掉新娘头上的盖头,接着新郎与父母互送礼品。有条件的家庭也在餐厅请客,餐厅里举办的婚礼更是热闹非凡,亲朋好友会在餐厅跳舞区,把一对新人围在圈内,共同跳舞庆贺。
丧葬
维吾尔族实行土葬,丧葬仪式按伊斯兰教规进行。死者临死前,亲友都来告别,儿女在床前领受遗嘱。葬前先净身再将遗体装入灵柩,抬到清真寺诵经祈祷后,送墓地安葬。举行丧葬仪式时,家属要请阿訇为亡者念经祈祷,亡者亲属要站在门口迎送吊丧者。葬毕亡者家属3天内不动炊烟,由亲戚邻居送饭,葬后的第3天、第7天、第20天、第40天和满1年时要做“乃孜尔”,以示缅怀和哀悼,愿死者入土为安、上天堂。
地方特产
于田县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葵花、茴香,以及各类瓜果。甘草、大芸、麻黄、红花、紫草等多种名贵中药材也是于田特产。
交通
截止2010年底,于田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3070公里,其中1232.5公里等级公路(沥青路面为841.881公路,砂砾路面为390619公里),自然路面660公里,1177.5公里等外路。
2019年,于田万方机场开工建设,于田机场设计满足年旅客吞吐量为1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为400吨,建设3200平方米的航站楼和6个机位的站坪。
社会
相关新闻
2020年6月21日,新疆于田6.4级地震,震中周边人口稀少
教育
2024-2025学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总数166所,其中幼儿园78所、小学73所、初中及一贯制学校11所、普通高中3所、职高学校1所。教学班级2012个,其中幼儿园268个、小学1168个、初中369个、普通高中167个、职业高中40个。在校学生总数85763名,同比减少303人,下降0.4%,其中幼儿园4668人、小学48031人、初中19025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14039人。教职工5888人(学前1211人、小学2769人、初中1350人、普高494人、中职64人),其中专任教师5314人、教辅人员425人、工勤人员57人、行政人员92人。党员教职工2247人。
文化事业
至2010年底,于田县有文艺表演团体1个,图书馆、文化站18个,体育场馆数1个,剧场、影剧院数1个。图书馆图书总藏量8万余册;博物馆1个,藏品500件;于田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34个。
截至2024年末,于田县有艺术团体1家,送戏下乡90次,演出280场次;文化馆1个,文化站16个,培训次数11次,活动次数120次;图书馆1家,总藏书量7.2万册;检查文化市场441次,收缴盗版出版物(盗版书)0个(本)。博物馆1个,纪念馆1个、电影院1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国家级3项、自治区级4项、地区级31项、县级56项,成为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乡。
截至2024年末,于田县有县级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1个,县“户户通”运维中心1个,建立村级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站200个,全年维修“户户通、村村通”设备789户,维修大喇叭590个。
体育事业
截至2024年末,于田县建成体育场馆2个,全民健身场地120个,其中:乡镇体育健身场所15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05个,场地面积8.5万平方米。
卫生
至2010年底,于田县有卫生机构有31所,其中县医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妇幼保健站1所,维吾尔族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16所,企事业单位诊所2个,营利性医疗机构8所。另外村级卫生室有173个。有卫生工作人员1068人,其中正式在编718人,卫生技术人员数548人。
截至2024年末,于田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69家。其中,医院6家(公立二级甲等医院2家、社会办医院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6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6家、乡镇卫生院15家、村卫生室197家、个体诊所30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采供血机构1所)。医疗卫生机构核定床位1646张(其中县级医院核定床位750张,占比45.6%),实际开放1776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床位数5.8张。年末有卫生工作人员2770人。其中,计划生育宣传员231人、技术人员1573人(医生584人、技术人员989人),乡村医生434人。
社会保障
2024年,于田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877人,全年新增自主创业人数98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30人,登记失业率0.6%。
截至2024年末,于田县实现技能培训总数12657人,通过培训实现多渠道稳定就业12024人,就业率达全年培训总人数的95%。县儿童福利院1所,有孤儿60人。2024年底5所农村幸福大院集中供养老人189人(男112人,女77人)。
截至2024年末,于田县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187户1871人,累计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0.13亿元;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493户37997人,累计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99亿元。为4539户5585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0.06亿元。80-89岁的老年人每月补贴50元,90-99岁老年人每月补贴120元,10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补贴200元的标准,为1367名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84.92万元。全年为3571名残疾人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护理补贴755.44万元,其中享受护理补贴的695人,享受生活补贴的1035人,同时享受“两项补贴”的1841人。社会福利院1个,社会福利院床位数360床。
截至2024年末,于田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3970人,累计征缴养老保险金0.18亿元,累计发放养老金0.43亿元,发放率100%;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231人,征缴保费0.84亿元;医疗保险:全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965人,基金征缴1.44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4704人,征缴0.94亿元,其中:个人征缴0.57亿元。失业保险:全县参保人数15096人,基金征缴0.14亿元;工伤保险:全县参保人数20466人,基金征缴0.07亿元;生育保险:全县参保人数260669人。
环境保护
截至2024年末,于田县污水处理厂2个,垃圾填埋场1个。环境空气站监测有效天数365天,数据有效率99.7%,其中:优良天数137天,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37.5%,轻度污染天数74天,比例为20.3%,中度污染天数47天,比例为12.9%,重度以及以上污染天数107天,比例为29.3%,(重度污染天数29天,比例为7.9%,严重污染天数78天,比例为21.4%)。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1.84吨。
旅游
于田县风景名胜主要有古老的喀孜拉克遗址(媲摩城)、喀拉墩遗址、火山遗址、阿什库勒冰湖古代冰川遗址;高原村寨、长寿村探奇、大漠圣泉、圣母滩、沙漠村庄、龙湖风景和被誉为"世界沙漠旅游景观之最"的达里雅博依等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