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永珹(1739年2月21日—1777年4月5日),男,清朝满洲正黄旗人,第二代履亲王,乾隆帝第四子,其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珹年幼之时在避暑山庄阿哥所学习生活。乾隆十九年(1754年),爱新觉罗·永珹与富僧额之女完婚。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他出继履亲王允裪之孙,降袭履郡王。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爱新觉罗·永珹去世。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爱新觉罗·永珹被追赠为亲王。
爱新觉罗·永珹熟习文言文,曾师从蔡新等人,著有一部诗集《寄畅斋诗稿》。
人物生平
乾隆四年正月十四卯时,爱新觉罗·永珹出生,母亲为大嘉嫔淑嘉皇贵妃(后成为淑嘉皇贵妃),年幼之时,其在避暑山庄阿哥所学习生活。
爱新觉罗·弘历十六年(1751年),皇帝命钮祜禄氏总督阿里衮之女嫁于爱新觉罗·永珹,后来阿里衮之女尚未出嫁便去世了。随后,乾隆将玶常在和硕额驸富僧额之女指婚给爱新觉罗·永珹。期间,富僧额为给女儿置办嫁妆,向皇帝请求借领俸禄和养廉银。乾隆下旨,富僧额不必借领,由内务府大臣依照三阿哥福晋的父亲之旧例照办,永珹福晋的嫁妆依照永璋福晋之例照办。
乾隆十九年(1754年),爱新觉罗·永珹与富僧额之女成婚,花费崇文门税务处八千三十余两白银。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爱新觉罗·弘历下旨,爱新觉罗·永珹出继为和硕履懿亲王允裪嗣孙,并降袭履郡王。1763年开始,他出任武英殿修书处管理大臣。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十一月,孝圣宪皇后八十大寿的宴席上,皇四子为太后跳舞祝寿。乾隆四十二年丁酉二月二十八日辰时,爱新觉罗·永珹去世,终年三十九岁,朝廷以亲王礼仪将其安葬,谥号“端”。乾隆四十四年,皇帝追赠爱新觉罗·永珹为亲王。
亲属关系
人物轶事
1780年,高宗第五次游江南后返回北京时得知,在北京西南的涿州市,有一个和尚称他身边的少年是爱新觉罗·永珹的次子,为其妾所生。和尚说,此子在年幼时因患有天花,被其父另妾逐出府门,那妾嫉恨其母。此后,那妾又说此子已死,为拖人耳目,把另一个孩童的尸身指为此子埋葬了事。
后来,和尚救活并收养了这位皇孙,并告知皇帝。乾隆为弄清事实真相,命人将和尚与少年送北京核查。后来,爱新觉罗·永珹的遗孀说没有此事,那个少年(可能已受到威胁) 也供称和尚说假话。于是皇帝下旨处死和尚,少年流放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之后,少年在伊犁仍宣称自己是皇孙。数年后,伊犁将军松筠下令处死少年。
人物作品
主要作品
爱新觉罗·永珹熟习文言文,曾师从蔡新等文人大臣,著有一部诗集,名《寄畅斋诗稿》,其中有170首被选入《熙朝雅颂集》。
作品风格
爱新觉罗·永珹受到儒家诗教影响,其诗风格平和,温柔敦厚。诗作内容多为个人生活的反映,也有少数篇什反映当时的重大社会事。
史书记载
谕前命皇四子嗣履亲王后著即袭封履郡王。以承王祀。于明年就府。
甲子。上临西花园。视皇四子履郡王永珹疾。皇四子履郡王永珹薨。谕曰、皇四子履郡王永珹、秉性醇良。持躬端谨。朕诸子中次序最长。昨因遘疾。竟至不起。著派爱新觉罗·福惠爱新觉罗·永璇穿孝。与金简办理丧仪。所有一切典礼。加恩照亲王仪注行。乙丑(二十九日)。上诣九经三事殿、大行皇太后梓宫前供奠。临履郡王永珹第赐奠。回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