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西奥多·盖因
来源:互联网

爱德华·西奥多·盖因(1906年8月27日-1984年7月26日,英文名:Edward Theodore Gein),又名艾德(Ed)、艾德·盖因,是家中次子,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拉克罗斯,是美国的连环杀手,犯有谋杀、毁尸、盗墓等罪名,并有恋尸癖等行为。

艾德的母亲奥古斯塔·威廉明·盖因是一个极端虔诚的宗教妇女,扭曲的教育方式使得他对母亲有着病态的依赖和崇拜。艾德·盖因在母亲去世后依靠政府的农业补贴和做当地杂工维持生计。1947年至1952年间,艾德·盖因从至少九个当地坟墓中挖掘出尸体,挑选出与他母亲相似的女性,并用尸体的骨头和皮肤制作成纪念品。后来在尸体无法满足艾德的心理需求时,他将目标转向了活人。1954年,他杀害了小酒馆老板玛丽·霍根,1957年,杀害了五金店老板伯尼斯·沃登,同年11月16日,艾德被警方逮捕,并承认了其犯罪事实。鉴于艾德被诊断为患有精神分裂症,被送往精神病院治疗而无法接受审判。直到1968年,艾德才得到了杀害沃登这一起谋杀案的判决,其被判犯一级谋杀罪,但罪行因精神失常而被裁定无罪。之后,艾德再次被送往精神病院,并最终在精神病院度过余生。1984年7月26日,77岁的艾德因肺癌引发的急性呼吸衰竭去世。艾德去世后被葬在普莱恩菲尔德公墓,由于案件的轰动,其坟墓多次遭到破坏,并于2000年被盗,2001年6月在西雅图附近找到他的墓碑,后将它存放在威斯康星州沃沙拉县附近的一家博物馆中。

艾德的案件成为联邦调查局理解具有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罪犯的基石案例,帮助塑造早期的行为分析计划,影响了犯罪心理学的框架。艾德的故事对美国流行文化产生了持久的影响,他的人生和犯罪经历被改编成了多部影视作品,比如电影《月光之下》《惊魂记》《德州电锯杀人狂》等。

人物经历

童年经历

1906年8月27日,爱德华・西奥多・盖因(小名艾德)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父亲乔治是酗酒成性的无业游民,母亲奥古斯塔则是狂热的宗教极端主义者,家中还有比他年长两岁的哥哥亨利。这一畸形的家庭结构,成为艾德心理扭曲的起点。​艾德的母亲奥古斯塔以“道德卫道士”自居,对子女实施高压控制:她常年向艾德兄弟灌输“女人皆为魔鬼”的极端思想,严禁他们与异性接触,甚至要求二人发誓终身保持处男之身,宣称“唯有婚姻才能合理化亲密关系”。为隔绝“外界罪恶”,1914年,她带着全家迁居至普兰菲尔德275英亩的偏远农场,这里最近的邻居也在数里之外,彻底切断了艾德与外界的正常交往。​在家庭权力结构中,奥古斯塔刻意贬低乔治,将其塑造成“无能失败者”的形象,这使得艾德对父亲既恨又怕。一次艾德被同学欺负后向乔治哭诉,反遭痛打,彻底摧毁了他对父亲的信任。学校里的艾德是典型的孤僻者,在母亲的严厉禁令下,他不敢结交朋友,稍有越界便会遭受惩罚,只能将书籍作为唯一的精神寄托,这为他日后沉迷特殊题材读物埋下伏笔。

精神崩塌

进入青年时期,艾德与哥哥亨利的分歧日益明显:亨利更具独立意识,多次公开质疑母亲的专制,认为艾德对母亲的过度依赖极不健康。1940年,乔治因酗酒导致的心力衰竭去世,享年66岁。他的去世使得艾德和亨利不得不经营农场并打零工来供养母亲。1944年,兄弟二人在扑灭农场附近沼泽大火时,亨利离奇死亡,年仅43岁。​警方调查中发现诸多疑点:艾德报警时声称找不到兄长,却能精准带领警察直达尸体所在地;亨利遗体未受火灾波及,头部有明显钝器击打伤,最终法医判定死因为窒息。尽管缺乏直接证据,艾德最终被排除嫌疑,但小镇上始终流传着“艾德为维护母亲权威杀害兄长”的猜测,而奥古斯塔在事件后不久便重病缠身。​1945年12月29日,67岁的奥古斯塔因并发症去世,成为艾德人生的致命转折点。这个被他视为“神明”的女人,既是他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枷锁——母亲离世后,艾德先是用木板封存了她的卧室与起居室,保持其生前原貌如同“圣殿”,随后便陷入彻底的精神真空。​由于长期被母亲剥夺社交能力,艾德根本无法独立应对生活,他依靠政府的农业补贴和作为当地杂工打零工维持生计,这个角色使他一直处于社区生活的边缘。他只能再次转向书籍寻求慰藉。此时他的阅读方向已极度异化,开始痴迷人体解剖学、纳粹人体试验及盗墓题材著作,甚至将纳粹的“实验精神”视为崇拜对象,这些读物为他日后的恐怖行为提供了理论“灵感”。

从盗墓到谋杀

母亲去世后的十余年间,艾德的精神状态持续恶化,对母亲的病态思念逐渐转化为扭曲的实践。从1947年左右开始,艾德在夜间对三个当地墓地进行了数十次造访。他专门针对那些他认为与已故母亲相像的中年妇女的新坟。他后来告诉调查人员,在这些行动中,他常常会进入一种“迷糊”的状态。他会挖出尸体,带回农舍,用自学的动物标本制作技术来鞣制她们的皮肤,制作他那些恐怖的家居用品和服装。他承认成功盗掘了九座坟墓,并带领当局找到了这些地点,对其中几处坟墓的挖掘证实了他的说法。​据事后调查,他至少盗取了9具尸体,用她们的遗体制作恐怖的家居用品:人皮灯罩、颅骨碗、人皮马甲等。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他恋物仪式所需的“原材料”,以实现他终极幻想——用人皮制作一件“女人套装”。​

当墓地的“原材料”无法满足艾德的需求后,他从盗墓者升级为杀人犯。1954年12月8日,艾德犯下第一起确认的谋杀案:他杀害了他经常光顾的一家当地酒馆的51岁老板玛丽·霍根,调查人员在现场地板上发现了一大摊血迹和一枚用过的.32口径弹壳,但霍根的尸体不见了。次日,艾德依然到爱尔默·维克(Elmo Ueeck)家去做帮工干活,在工作期间,他跟爱尔默说他杀了一个人并且把尸体吊在家里,但因艾德以前的表现老实且温顺,没有人去怀疑他。多年后,艾德承认开枪打死了她,然后将她的尸体放在雪橇上,拖回了自己的农场。她的颅骨和一张用她的脸皮制成的面具,是1957年在他的房子里发现的恐怖物品之一。​他的罪行因第二起谋杀案败露:1957年,艾德曾出现在普莱恩菲尔德的五金店内,盖因询问了防冻剂的价格,还再三询问五金老板伯妮斯·沃登夫人的儿子弗兰克是否会去参加猎鹿活动。11月16日猎鹿活动当日,艾德走进五金店趁老板沃登分心时,用自己口袋里带来的一颗子弹装填了店里陈列的一支.22口径步枪,并向她开枪。其儿子副警长弗兰克·沃登(Frank Worden)在参加活动回来后发现房间的血迹和母亲失踪后立马报警,后来与警方发现艾德购买防冻液的货物收据,结合事发前艾德的异常行为,最终将艾德列为最大的嫌疑人。当晚,警察在艾德的农场发现沃登的尸体挂在谷仓里,整个房子里都是被重新用作家具和衣服的人类遗骸。此外,警察从农舍查获了骷髅碗、面具、人肉紧身胸衣和保存完好的器官盒,并在厨房门后的袋子中发现玛丽·霍根的面具。艾德被警察抓捕,经过审问后说出他的所作所为,平静地承认杀死了霍根和沃登,但坚称自己几乎不记得,他还承认在他所谓的“母亲的声音”的引导下进行过盗墓“夜行”。

审判与监禁

1957年11月21日,艾德因伯妮斯·沃登之死被沃沙拉县法院正式以一级谋杀罪起诉。其辩护律师以“被告人存在严重精神障碍”为由,提出无罪辩护,核心论据指向艾德作案时的非理性行为与恐怖犯罪手法。​为验证辩护主张,法院委托专业机构对艾德进行全面精神评估。鉴定结果显示,艾德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且伴随严重的人格解离与恋尸癖倾向——他在犯罪时无法分辨现实与幻想,将“处理尸体、制作人体制品”视为“与母亲重建联结”的合理方式,完全丧失了对行为后果的认知能力。基于这一结论,1958年1月6日,法院正式裁定艾德“精神上无行为能力”,不符合接受审判的法定条件,暂缓司法程序。同年3月,艾德被送往威斯康星州沃潘市的中央州立精神病罪犯医院,开始强制精神治疗。​

经过十年系统治疗,1968年医院提交的评估报告显示,艾德的精神状态已显著好转:他能清晰表述过往经历,承认罪行并表现出懊悔,且具备协助律师进行辩护的基本认知能力。法院据此决定重启审判程序,于1968年11月7日开庭审理。​受限于当时的司法财务预算,检方最终选择仅针对“伯妮斯・沃登谋杀案”提起诉讼,暂不追究玛丽・霍根案及盗墓行为的刑事责任。审判分为两个关键阶段:​陪审团审判阶段:检方通过现场物证(沃登的遗骸、艾德农场的作案工具)、证人证言(艾德询问沃登营业时间的证词),证明其作案事实;辩护方则重点强调艾德的精神病史与犯罪时的无行为能力状态。最终陪审团综合证据,裁定艾德“犯有一级谋杀罪”。​法官审判阶段:由罗伯特・H・戈尔马法官独立审理,核心聚焦“艾德作案时的精神状态”。法官结合十年治疗记录、精神鉴定报告及庭审陈述,最终认定“艾德在杀害沃登时,因精神分裂症发作,完全丧失了对行为合法性的判断能力”,依据威斯康星州法律,以“精神错乱”为由撤销一级谋杀罪判决,裁定艾德无罪。​根据判决结果,艾德未被送入监狱,而是被重新送回中央州立精神病罪犯医院,继续接受强制治疗。​

1974年,艾德·希兰的健康状况出现明显恶化,不仅精神状态偶有反复,还伴随心肺功能衰退等老年疾病。他被转移至麦迪逊的门多塔精神健康研究所。在研究所的最后十年里,艾德表现出异常的温顺与配合,被医护人员评价为“模范病人”。期间他仅在1974年提出过一次释放申请,因评估显示其仍存在“潜在风险”被驳回后,便再未提及类似诉求。​1984年7月26日,77岁的艾德因肺癌引发的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去世。

个人生活

爱德华·西奥多·盖因出生在一个氛围扭曲至极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乔治·菲利普·盖因(George Philip Gein),母亲为奥古奥古斯塔·威廉明·盖因(Augusta Wilhelmine Gein),家中还有一个哥哥名叫亨利(Henry)。在这个家里,父亲乔治是个胆小懦弱又嗜酒成性的制革工人,工作上频繁失业,还时常对两个儿子恶语相向、拳脚相加。母亲奥古斯塔则是个专横跋扈、宗教狂热分子,对家庭以外的世界充满了深深的厌恶与鄙视。她一手包办了艾德和亨利的成长教育,不断地向兄弟俩灌输着极端思想:在她眼里,除了自己,所有女人都是罪恶的化身;情欲与肉欲是足以致命的罪恶;世界处处充斥着邪恶;酗酒和追求永生都是魔鬼的诱饵。她将艾德兄弟俩与外界完全隔绝开来,严禁他们结交朋友。奥古斯塔还把自己宣扬的诸多教义与《圣经》强行关联在一起。每天下午,艾德和亨利都会被迫聆听母亲朗读《圣经》,内容大多是《旧约》里的《启示录羊皮书》。奥古斯塔不遗余力地阻止儿子们与外界有任何接触,在她看来,任何来自外界的交往都会对儿子们产生腐蚀性的影响。尽管母亲对艾德进行着言语上的虐待和专制般的控制,但艾德却对她产生了一种强烈且难以割舍的依恋。在艾德眼中,母亲是他现实世界里唯一的权威与依靠,而这种扭曲的依恋,后来被证实正是他病态心理的根源所在。

1914年,奥古斯塔将位于拉克罗斯的杂货店变卖后,艾德一家迁至普莱恩菲尔德郊外一处占地275英亩的偏远农场,从此,艾德在空间上与外界社会彻底隔绝开来。在母亲奥古斯塔日复一日的“熏陶”下,艾德愈发孤僻,始终无法与同学们建立起任何有深度的联系。同学们对他的印象,停留在社交场合中的笨拙表现,以及那常常毫无缘由、透着古怪的怪笑上。不仅如此,艾德患有斜视,还有语言方面的障碍,这些缺陷让他极易成为校园霸凌的目标。被欺负后,艾德只能将满心的委屈带回家,而书籍成了他逃避现实、寻求慰藉的唯一港湾,他也因此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次,艾德被欺负后哭着回家向父亲乔治诉苦,没想到乔治不仅没有给予他丝毫安慰,反而对他一顿暴打。从那以后,艾德心中,父亲便不再是那个可以依靠、值得信赖的人,而对母亲那近乎专制的强权,他反而愈发依赖。1940年4月1日,父亲乔治因心力衰竭永远离开了人世。父亲的离世,让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艾德和亨利肩上,艾德和亨利不得不经营农场并打零工来供养母亲。

艾德对哥哥亨利怀有深厚的爱意,然而亨利生性抗拒母亲奥古斯塔的“专制统治”,时常与母亲爆发激烈争吵。1944年5月16日,艾德和亨利一同去扑灭自家附近沼泽地燃起的大火,不幸的是,亨利在这场意外中失去了生命,年仅43岁。沃沙拉县治安官在调查报告中指出,亨利身上的瘀伤与烧伤情况并不相符,但最终仍裁定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亨利离世后不久,奥古斯塔便因承受不住打击而病倒,于1945年12月29日因中风离世。母亲走后,艾德做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举动:他用木板将奥古斯塔生前居住的卧室和起居室严严实实地封存起来,自己则蜗居在厨房和一个狭小的单人后屋里,把房子的其余部分如同供奉神明的神社一般精心保存着。奥古斯塔的离世,如同一把利刃,彻底斩断了艾德与家人之间最后的情感纽带。这一事件也被大众广泛认为是导致艾德从长期严重的心理压抑状态,滑向活跃且残忍的精神变态的导火索。

人际关系

相关争议

警方认为艾德的哥哥亨利之死并非意外,而艾德成了头号嫌疑人。原来,艾德报警时声称,自己扑灭大火后遍寻亨利无果,可警察赶到现场,他却径直将警察领到了亨利倒卧之处。从亨利身上的伤势来看,显然并非死于火灾——他的身体并未被水火烫伤,但头部却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伤。这些可疑之处,让警方认定艾德就是杀害亲兄弟的凶手。然而,法医的尸检报告却显示,亨利是因窒息而死,基于此,警方最终排除了艾德的嫌疑。尽管艾德被无罪释放,但多年过去,仍有人怀疑是“虔诚”的艾德因亨利触犯了奥古斯塔的禁忌,而将其杀害。

行为动机分析

盖因一直对中年女性的尸体十分着迷,尤其是与母亲相似的中年女性。在杀死玛丽和伯妮斯前,盖因一直在盗尸,他会将盗来的尸体进行处理,然后制成人皮大衣和人皮面具。但是后来盖因开始对活人下手,于是玛丽和伯妮斯被他杀害了。对于盖因的这种改变,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认为,尸体已经无法使盖因获得心理满足,所以他才会选择活人下手。第二种解释认为,盖因从未想过杀人,他想要的一直是新鲜的尸体,只是后来随着天气变冷,盗尸变得困难起来,所以盖因只好杀人。盖因在审讯过程中告诉警方,他喜欢趁着月圆之夜穿上人皮大衣,戴上人皮面具,好像自己变成了一名女性,然后放纵地敲着人皮鼓。盖因的案件之所以立刻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是因为许多人都对盖因的怪异行为感到匪夷所思,他为什么如此迷恋中年妇女的尸体,还要穿上一件人皮大衣并戴上人皮面具。

犯罪心理学家认为,如果连环杀手有一个十分霸道的母亲,对孩子的控制十分严格,那么孩子就无法实现性别认同(对自己性别的正确认识)。在一个人正常的成长过程中,3岁左右就可以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知道自己的性别是稳定的。在正确的性别认同基础上,儿童会喜欢和同性儿童一起玩耍,并自然而然地遵从内在的性别角色要求来控制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言行与性别要求保持一致。盖因的性别虽然是男性,但在奥古斯塔的霸道教育下,盖因开始鄙视男性,并对自己的男性角色感到厌恶和愤怒,在他心目中女性是神圣的、圣洁的,他一直渴望自己成为一名女性。但是变性手术对盖因来说不仅价格昂贵,风险也比较高,于是盖因只能用“真材实料”来把自己伪装成一位女性,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成了人皮大衣,每当他穿上人皮大衣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女人,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在被捕的时候,盖因已经年过半百,但却表现得像个孩子,这点让警方印象深刻。每当警方向盖因提到奥古斯塔的时候,盖因都会表现得很伤心,甚至会忍不住哭泣起来,由此可见盖因是个心智极度不成熟的人,他对母亲的依赖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玛丽和伯妮斯与奥古斯塔长得十分相像,这也是盖因杀死她们的原因之一。但在盖因心中,这两个女人根本无法与母亲相提并论,母亲在他心目中没有人能取代。因此有人认为每当盖因穿上人皮大衣的时候,就会觉得母亲好像回到了自己的身边,他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怀念母亲。为了满足对母亲的依赖心理,盖因用常人难以接受的方式为自己复制了一个母亲。

造成盖因种种恐怖和怪异行迹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是专家研究的重点。有的专家认为,盖因并非在无法控制的杀人欲望的驱使下杀人,这或许正是盖因相对于连环杀手来说杀人数量少的原因所在。不少连环杀手会通过杀人而获得力量感和控制感,但盖因并非如此,他只是在寻找不同的尸体零件,然后用这些零件拼凑一个母亲出来。他会把自己套进去,从而成为奥古斯塔。母亲奥古斯塔在盖因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是神圣的。因此,盖因一心想成为女人,成为奥古斯塔。盖因会成为一个怪物般的人,奥古斯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盖因成长于一个正常的家庭,享受正常的母爱长大,那么盖因的人生就会拥有另外一种可能。据说,奥古斯塔在生下亨利这个儿子后,一直想要个女儿,但盖因却是个男孩。总之,奥古斯塔是盖因生命中的唯一,是他的依赖,也是他的信仰。

有的专家则认为,盖因潜意识里是憎恨母亲的。盖因杀死的两名中年妇女都与奥古斯塔相貌相似,他在通过杀人表达对母亲的憎恨。之后两名被害人的尸体都被盖因肢解了,这种肢解尸体的行为也充满了憎恨的情绪。被捕后,盖因被诊断出患有慢性精神障碍。在著名犯罪心理学家约翰·道格拉斯看来,盖因所犯下的两起谋杀案都未进行任何的善后处理,例如擦干净地板上的血迹,案发现场的种种迹象都会使人联想到被害人已经当场死亡。但是案发现场都未发现尸体,盖因将尸体带走了。凶手移走尸体时通常会善后,这样便可以给警方的侦查工作带来困难。如果凶手移走尸体的目的并非干扰警方的侦查工作,那么他极有可能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虽然奥古斯塔的霸道教育方式让盖因变成了一个怪物,但责任也不全在奥古斯塔身上。其实许多孩子和盖因一样,也是在母亲的严格控制下长大的。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很难形成独立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被挫折、孤独、自卑和屈辱的感受所笼罩,却很难做出改变,因为改变的过程十分痛苦,相当于自己的世界要崩塌了。在霸道母爱下成长的孩子虽然难以获得真正的独立,但并不会成为盖因这样的怪物。盖因的哥哥亨利与盖因一样从小被母亲控制,但他可以及早地意识到盖因对母亲的依赖是错误的,并且极力反抗母亲的霸道。盖因这个怪物的诞生除了母亲这个外在因素外,还有他自身的内在因素在起作用。

社会影响

艾德的案件成为联邦调查局理解具有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罪犯的基石案例,帮助塑造早期的行为分析计划,影响了犯罪心理学的框架。该案还影响了威斯康星州对收容所罪犯的强制性定期精神病学检查,以确保对心智能力的持续评估。案件的判决平衡了正义与同情心,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巩固了“如果被告由于精神疾病或缺陷而缺乏充分能力来认识其行为的不法性或遵守法律,则不承担刑事责任”的原则,并成为后来案件的基石参考。艾德的故事因其惊悚性与心理复杂性,在美国文化中产生长久的影响。在影视领域,多部经典作品以他为原型或灵感来源: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惊魂记》(1960)中,对母亲极端依赖的诺曼・贝茨,直接映射艾德的心理特质;《德州电锯杀人狂》(1974)里用人体制作道具的Leatherface,复刻了艾德“人体制品”的恐怖元素;此外,《疯狂》(1974 年)和《月光之下》(2000 年),乃至美剧《美国恐怖故事:疯人院》(2012)中的血腥脸角色,均融入了艾德案件的核心情节,使其成为“恐怖符号”的代名词。​在音乐领域,艾德的罪行同样成为重金属乐队的创作素材。鞭打METALLICASlayer在1990年发行的歌曲《Dead Skin Mask》,以“人皮面具”为核心意象,直接取材于艾德制作人皮制品的经历,歌词中“面具之下藏着谁的脸”的追问,成为重金属音乐中“解构人性阴暗”的经典片段。截至2001年,据媒体报道,全球已有182个专门介绍艾德生平与案件的网站,其热度远超同期其他犯罪者,足见其在大众文化中的持久影响力。

相关事件

疑似关联案件

艾德直到去世,他只承认谋杀了沃登和霍根,但调查人员怀疑艾德与另外四人的失踪有关。这些失踪案中的第一个是8岁的乔治亚·让·韦克勒(Georgia Jean Weckler),她于1947年5月1日在威斯康星州阿特金森堡失踪。当日下午,这位小女孩曾搭乘邻居的顺风车从学校回家,邻居将韦克勒放在12号公路附近,那条路直通韦克勒家的农场,然而她最终未能到家,最后被人看见时,她正在开启自家信箱。有目击者称现场出现过一辆深色福特轿车(艾德当时拥有的正是一辆福特轿车)。另一位失踪少女是14岁的伊芙琳·格蕾丝·哈特莉,其于1953年10月24日失踪。调查人员虽就失踪案讯问了艾德,并搜查其住宅寻找遗骸,但未能在其产业内发现任何与她相关的痕迹。调查人员还怀疑艾德与维克多·哈罗德·特拉维斯的失踪案有关。这位42岁的男子曾在1952年11月1日与雷蒙德·伯吉斯在普莱恩菲尔德酒吧停留后双双消失。特拉维斯失踪前曾不顾劝阻在艾德家附近狩猎。艾德涉嫌的最后一起失踪案发生在1954年6月,受害者是其邻居詹姆斯·沃尔什。沃尔什失踪后,艾德反而时常探望其遗孀,帮忙料理家务。经过测谎仪检测,艾德最终被排除与这些死亡和失踪事件的关联。精神科医生也得出结论,认为他的暴力行为仅针对那些与母亲容貌相似的女性。至于在其住所发现的其余多达40具遗体,艾德声称均是从墓穴盗取所得。

农舍被烧毁

1958年3月20日,爱德华·西奥多·盖因的及其内含物在拍卖的前一天晚上被烧毁,调查人员从未确定原因。据报道,盖因在被拘留期间得知火灾消息时,只是耸了耸肩称烧了也好。后来有传言称它被卖给了一位热衷于将其变成“恐怖之屋”博物馆的买家,他用来运送尸体的汽车在拍卖会上被卖给了一位福特嘉年华杂耍表演的经营者,后者向公众收取25美分的门票供人参观。

坟墓被盗

爱德华·西奥多·盖因去世后被葬在普莱恩菲尔德公墓,由于案件的火爆,其坟墓多次遭到破坏,并于2000年被盗,2001年6月在西雅图附近找到他的墓碑,后将它存放在威斯康星州沃沙拉县附近的一家博物馆中。

相关博物馆

佐治亚州萨凡纳的Graveface博物馆以盖因的房子的再现以及“前所未见的犯罪现场照片,以及案件中仅存的证据”(由一绺人发制成的钥匙扣)为特色,游客可以参观体验艾德的经历。

相关评价

他安静、彬彬有礼,几乎像孩子一样。(门多塔州立医院护士 评)

艾德的行为被归类为仪式化的悲伤反应,而不是性虐待狂。(联邦调查局行为科学部门 评)

“彬彬有礼,但在情感上发育迟缓”,他的世界观完全由他母亲的布道塑造。(艾德的老师们 评)

参考资料 >

Ed Gein Timeline: The True Story, Crimes, Trial, and Legal Legacy .lawyer monthly .2025-10-23

Edward Theodore Gein.crimemuseum..2025-10-23

艾德·盖恩:《惊魂记》与现代恐怖片的灵感来源,普莱恩菲尔德屠夫的真实故事.马丁-希德杂志.2025-10-23

ed gein的故事-以奇怪的方式使用人体部位的杀手.9unknownfacts.2025-10-23

Ed Gein.www.britannica.com.2024-10-22

No Texas, No Chainsaw, No Massacre: The True Links in the Chain.www.popmatters.com.2024-10-21

Ed Gein, The Monstrous Serial Killer Of 1950s Wisconsin .ATI.2025-10-23

艾德盖恩真实故事与疑问? 女友艾德琳真有其人? 哥哥怎么死的? 《惊魂记》男主角是同志?.marieclaire.2025-10-23

The real story behind Ed Gein, villain of Netflix’s ‘Monster’.telegraph..2025-10-23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