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1962年生于山东曹县,现担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文联主席。他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曾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文艺评论一等奖等奖项。他的代表作品有《民艺学论纲》、《设计论》、《民间工艺学》等。潘鲁生曾担任中国文化名家、中央联系的专家、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还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潘鲁生曾参加2012年12月27日至2013年1月12日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千佛山校区美术馆举办的展览。2023年4月23日,他的作品《四时工巧:乡土中国寻美》荣获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
人物经历
2021年2月12日,参加的“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1春节大联欢”活动播出,潘鲁生演唱歌舞《春节序曲》。
2021年7月27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27日在京闭幕,大会选举潘鲁生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2021年11月23日,参加由中国网制作的大型实景文化类深度访谈节目《似是故人来》。
2021年12月11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担任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1年12月16日,当选为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委会副主席。
2021年12月,当选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22年2月1日,参加的”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2春节大联欢“节目播出。
2022年12月,任全国艺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
2022年12月29日,据澎湃新闻消息,参加的综艺节目《非遗里的中国》首季开篇将于12月30日在CCTV1首播。
2023年1月22日,参加的《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3春节大联欢》播出。3月8日,参加的《花开中国》2023“三八”国际妇女节特别节目在CCTV-3播出。
社会任职
长期从事设计教育与民间文艺保护实践,担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编出版委员会主任、《中国民间工艺集成》总主编,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课题首席专家,提出"手艺农村扶贫计划”、“为人民而设计"“民间文化生态保护计划”理念,创建“中国民艺博物馆”,荣获全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
主要成就
研究成果
坚持田野调研,开展艺术学、设计学和民艺学理论研究,致力构建“民艺学”学科体系,著有《民艺学论纲》《设计论》《民间工艺学》《手艺农村》《美在乡村》等,主编《云冈纹饰全集》《手艺中国》等书系。
追求德艺双馨,作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从事艺术创作,探索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美术与设计作品,入选第七至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曾在中国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美术馆,意大利威尼斯罗塔宫、意大利国家陶瓷博物馆,法国卢浮宫装饰艺术博物馆、法国小皇宫博物馆、法国皮尔卡丹艺术基金会,西班牙毕加索博物馆,韩国大邱Dusan ArtCenter,瑞典皇家理工大学等举办艺术展览。作品参加“第52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主持重大设计任务,主持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总体设计,担任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艺术总监,主持新中国成立70年国庆招待会装饰艺术设计,担任囯家公园形象标志设计艺术总监,主持完成中共一大纪念馆前厅壁画创作。
发表论文
获得荣誉
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文艺评论“一等奖、“泰山文艺奖”一等奖。
2021年6月28日,潘鲁生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23年4月23日,潘鲁生的《四时工巧:乡土中国寻美》获得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
社会活动
2015年12月10日上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副院长苗登宇来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淄博陶瓷学院创业中心,考察淄博陶瓷学院校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博山区委书记许冰、区长任书升及相关工作人员陪同考察。
2018年9月19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率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维新、秘书长黄超芬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吴京男等一行到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艺术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