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是由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和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联合组建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以量子计算为研发方向。成立于2022年2月,主任是张辉博士。
2022年8月21日,由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等承办的首届量子计算产业峰会在安徽合肥市召开。2023年5月,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研制出中国国产量子计算超低温温度传感器,并于2024年1月7日发布了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2024年11月,本源量子已向海外首次销售量子算力。
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是安徽省首个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进一步推进了工程化量子计算机的研发以及产业的落地应用。
历史沿革
2022年2月,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发布2021年度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评审结果,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和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联合组建的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获批。同年8月21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CCF量子计算专业组、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承办,合肥市人民政府、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第一届CCF量子计算大会暨首届量子计算产业峰会在“创新之都”安徽合肥市召开。
2023年5月,由安徽省科技厅、合肥市科技局、合肥高新区管委员指导,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量子计算产业联盟大会在合肥市开幕。同月,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研制出中国国产量子计算超低温温度传感器。2024年1月7日,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与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联合发布了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夸父 KF C72-300)。同年10月8日,官方称,中国首条超导量子计算机制造链会在近期启动升级扩建,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现有整机组装间也开始扩容。2024年11月,本源量子已向海外首次销售量子算力,系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机时。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源悟空”云服务研制团队负责人赵雪娇表示,“‘本源悟空’上线后已为众多科研领域提供了量子算力支持。截至该月,国内多所高校用户已经订购使用‘本源悟空’量子算力,有60余所中国高校已部署围绕‘本源悟空’为核心的自主量子计算教育方案。
组织架构
研发方向
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围绕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展开,致力于研发超导与硅基半导体两条兼容半导体产线工艺的量子计算芯片,同时从芯片、测控系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到云平台进行整机全栈式布局。
研究成果
2023年5月,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研制出中国国产量子计算超低温温度传感器,并已投入国产量子计算机中使用,科研人员形象地称其为“量子芯片温度计”。该超低温温度传感器支持实时温度监测,具备较高测量精度等优势。该产品测温范围10mK~40K,通用性很广,可以方便地安装到稀释制冷机上。
2024年1月7日,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与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联合发布了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夸父 KF C72-300)。“悟空芯”采用了72个计算量子比特的设计方案,还包含126个耦合器量子比特,共有198个量子比特,其实际运行状态下的比特弛豫时间T1≥15.3μs,退相干时间 T2≥2.25μs。与前两代量子芯片相比,第三代超导量子芯片具有更高的相干时间,性能上有显著提升。该超导量子芯片已在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运行,能够实现量子叠加和纠缠等特性。截至2024年10月8日,中国第一条量子芯片生产线研制的72比特“悟空芯”已在“本源悟空”上稳定运行超9个月,已经完成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发送的27万个量子计算任务。
2025年6月16日,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布消息称,中国首款面向千比特规模设计的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ez-QEngine2.0,正式交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电信量子集团等多家科研与产业单位。
重要意义
中国的量子计算中大规模量子比特的制备、量子比特操控精度等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尚未破解,量子计算机软硬件支撑尚不完备。而且中国的量子计算产品工程化基础不足,产业协同也尚未完全形成。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的组建,以量子计算为研发方向,致力于推进中国量子计算机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该研究中心的获批也进一步推进了工程化量子计算机的研发以及产业的落地应用。同时,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也是安徽省首个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