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拥华(英文名:Yonghua Tang),男,1976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教授,文艺学博士生导师,媒体与创意写作方向硕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原副院长。
汤拥华研究方向为中西美学、文学理论与批评。汤拥华曾在上海师范大学从事文艺学专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6月,汤拥华进入浙江工商大学工作,先后担任人文学院教学副院长,教授等职务。2011年11月10日,汤拥华在《文艺研究》期刊上发表论文《“抒情传统说”应该缓行——由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课〉引发的思考》。2014年6月30日,汤拥华在《文化与诗学》期刊上发表论文《高友工“美典”说的三个向度》。2017年1月20日,汤拥华在《探索与争鸣》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方法的殖民性——殖民地文学研究的一种理论路径》。2023年5月10日,汤拥华在《文艺研究》期刊上发表论文《后哲学的文化批评如何可能——以罗蒂“文学文化”概念为中心》。2025年6月,汤拥华参加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25届毕业典礼,在典礼上他以《像我们这样想不开的人哪》为题发表了致辞。
截至2024年11月,汤拥华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等课题多项。汤拥华曾获得中国文艺理论学会论文双年奖“中坚组”一等奖。2022年,汤拥华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
人物经历
1976年12月,汤拥华在湖南省常德市出生。2001年,汤拥华获得上海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汤拥华获得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随后,汤拥华在上海师范大学从事文艺学专业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6年6月,汤拥华进入浙江工商大学工作,先后担任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教学副院长,教授等职务。2010年9月22日,汤拥华参加由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1001班和蓝星文学社共同举办的杭州市读书会之“追风筝的人”。同年11月27日,汤拥华参加由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举办的第八期下午茶——“学科话语的构建”活动。2011年11月10日,汤拥华在《文艺研究》期刊上发表论文《“抒情传统说”应该缓行——由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课〉引发的思考》。
2013年10月20日,汤拥华在《华文文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再论“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2014年6月30日,汤拥华在《文化与诗学》期刊上发表论文《高友工“美典”说的三个向度》。2015年3月,汤拥华一行人代表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开展校际调研工作,双方就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学生培养和发展规划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并针对一些专业新近情况彼此交换了意见。2016年2月18日,汤拥华在《现代中文学刊》期刊上发表论文《文学:在话语与生存之间——文贵良著“话语与文学”读后》。2017年1月20日,汤拥华在《探索与争鸣》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方法的殖民性——殖民地文学研究的一种理论路径》。
2021年12月10日,汤拥华在《文艺研究》期刊上发表论文《何谓剧场性:一种元理论的考察——与王音洁“复象与镜像——当代剧场与影像创作的流动图景”对话》。2023年5月10日,汤拥华在《文艺研究》期刊上发表论文《后哲学的文化批评如何可能——以罗蒂“文学文化”概念为中心》。2024年6月6日,汤拥华应邀为武汉大学文学院师生作《重看山水:中国风景美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主题讲座。同年11月,汤拥华在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百川讲坛第402讲中,以《作为风景的海洋:以沈从文的青岛书写为中心》为题进行专题演讲,开展了有关海洋风景书写的讨论,同时介绍了风景批评的问题意识、主要论题与分析方法。
2025年6月,汤拥华参加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25届毕业典礼,在典礼上他以《像我们这样想不开的人哪》为题发表了致辞。
研究方向
汤拥华研究方向为中西美学、文学理论与批评。
主要成就
汤拥华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等课题多项。
主要作品
专著
论文
仅展示部分,参考资料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2025年6月,汤拥华的毕业致辞《像我们这样想不开的人哪》走红网络。一千多字的演讲稿里,既有短剧、穿越文中的网络热梗,又不乏温柔细腻的情感表达,引发热议。同年6月24日,汤拥华告诉大皖新闻记者,没想过会这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