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简称广师大,英文名称为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简称GPNU,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是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前身为1957年筹办广东民族学院,1977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于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中国首批授予学士学位的普通高等学校之一,1998年更名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同年,原广东省机械学校并入,2005年原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8年正式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2025年4月8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与南京晓庄学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东校区、西校区、北校区、白云校区、河源校区等5个校区,占地面积2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3万余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43万余平方米。设有26个二级教学单位,74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9大主要学科门类。学校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民族学、新闻传播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中国共产党史党建学、物理学),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会计、新闻与传播、应用心理、交通运输、设计)。学校有全日制在校总人数为33309人,其中本科生31081人、研究生2145人,留学生83人。学校有教职工1973人,其中专任教师127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50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220人。图书馆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纸质馆藏总量为239.10万余册,中外文纸本期刊6147余种;中外文学位论文约564万篇,音视频资源约18.25万小时。学校建设有校内实验及实训场所336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273个、校外教育实践实习基地179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亿元。
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位列第319名。
历史沿革
广东民族学院
广东民族学院是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前身,1957年10月1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首任校长是老一辈革命家罗明同志,首任学院党委书记是社会学家刘渠教授,1961年6月,学校根据从广州搬迁到海南通什办学,1977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于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中国首批授予学士学位的普通高等学校之一,1982年,学校回迁广州市。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1998年更名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转型为技术师范教育、中国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2000年学校开始面向全球40多个国家招收留学生。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职业教育师资缺乏问题,2002年,学校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成为全国八所独立设置的技术师范院校之一,2002年、2005年,原广东省机械学校、原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先后并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校还举办了本科层次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及翻译学院两个独立二级学院。2003年,学校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征地1260多亩建设新校区,并于2007年获得国务院批准。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1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列入“十二五”期间广东省重点建设高校。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8年1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1年7月,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计划(2021—2025年)建设高校名单。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2024年4月26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成立。2024年8月30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市教育集团和成员校揭牌仪式在河源举行。2025年4月21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广州船舶工业有限公司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实行学校、学院(中心)两级管理体制。截至2024年12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专业学院有电子与信息学院、外国语学院、机电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美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民族学院(与民族研究所合署)、体育与健康学院、光电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财经学院等26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74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打造民族学、教育学、电子信息3大学科高峰,ESI工程科学学科全球排名前1%;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是“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和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职教专硕”)教育试点单位,有29个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师资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有教职工1973人,其中专任教师127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501;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220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332人;聘请企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非遗传承大师等兼职教师1000余名。教师队伍中,有双聘院士、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有全国优秀教师、巾帼发明家优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全国“2019 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人才3人,正副高职称教师58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70人。
教学建设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先后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民委、省教育厅选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民委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东省中职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等。同时,学校还是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广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中德合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理事长单位、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会长单位。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建有7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和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110余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学校构建了高素质“双师型”职教师资与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体系,建有各级产业学院15个,其中省级及以上产业学院8个;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获批“广东省大学科技园”“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单位资格;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开展协同创新战略合作项目,与知名企业共建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64个。近三年,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系列竞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获大奖,共获国家级奖励500多项、省级奖励1800多项。近五年,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
合作交流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是中非(南)职业教育合作联盟成员单位、“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成员高校,与英、美、澳、日等国十多所高校开展了学分互认、学位联授合作,与波兰AGH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了伊拉兹马斯大学项目学术交流合作以及教师互派、学生交换合作,获批多项广东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海外名师”项目。先后培养来自亚、非、欧、美等洲70多个国家的4000多名来华留学生,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主,本科、研究生教育和对外汉语教育培训多层次、高质量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新体系。选派了近200人次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赴境外高校培训或访学。学校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牵头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层次职教师资培养产教联合体,近两年获批部级交流项目2项。截至2024年12月,学校与企业、学校等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31个,其中教育实践教学基地212个,专业实践教学基地219个。现拥有国家级及省级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3个、省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共44个。学校有产业学院15个,其中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1个,省级产业学院6个,校级产业学院7个。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12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图书馆纸质馆藏总量为242.94万余册,中外文纸本期刊5609种;中外文电子图书约170万册,中外文学位论文约721万篇,音视频资源约22.13万小时;引进了SCIE、EI、ScienceDirect、Wiley、IEL、EBSCO、SpringerLink、Emerald、CNKI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中外文数据库59个。馆藏古籍、新线装书5746册、民国时期图书5452册。
学术期刊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是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东省技术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刊号:CN44—1746/Z,每年发行6期,其中第1、2、4、5期为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6期为自然科学版。人文社会科学版设有教育学(职业教育)、民族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学、语言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艺术与文化研究等栏目。自然科学版主要涵盖数学、物理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工程学、智能制造、光电工程、教育技术、图书情报学、体育学等学科。该学报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入库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7-2019)。2002年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优秀整体设计学报”。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建设有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知识产权大数据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研究基地(中华民族共同体华南及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粤港制造云服务国际合作基地)、8个省级研究基地、5个省人文社科普及基地、1个省科普教育基地、1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41个,建有广东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14个。与地方政府共建了顺德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和河源市广师大研究院。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2021年以来,学校获批国家基金项目立项87项,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526项。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科技成果推广奖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九届广东杰出发明人奖、广东省专利银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5项,实现了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
学校排名
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位列第314位。
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位列第328位。
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位列第319名。
校园文化
校徽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徽主色调为绿色和红色,背景色为白色,外形为圆形,由双圆组成,外环上方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下方为“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内环为学校标志性建筑图案和数字1957组成。
校训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训为厚德、博学、唯实、求新。校训标识字体为鲁迅体。
校旗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旗为长方形,长宽比例3:2,旗面白色,中央上方印有校徽,下方为鲁迅体红色字样的中文校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和黑色字样的英文校名“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校歌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歌为《在成长中自强不息》,由黄昂作词,陈艺峤作曲。
校园环境
学校布局
截至2024年12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占地面积2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426521.03平方米,实验室实习场所总面积138237.09平方米,室内体育用房面积15902.44平方米,运动场面积102177平方米,运动场馆数量达到159个。有东校区、西校区、北校区、白云校区、河源市校区五个校区,学校法定住所为广东省天河区中山大道西293号(东校区)。
校区情况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东校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293号,分布有研究生院、电子与信息学院、机电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光电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等。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西校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576号,除教学大楼外,还有拥有图书馆、食堂餐厅、运动场地等设施。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北校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园西路183号,由三栋教学楼,图书馆,篮球场等组成。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白云校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环镇西路155号,占地面积1291.9亩,主要由三栋教学楼、学生活动中心、实训楼、食堂餐厅等组成。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东环路教育城内,占地面积1081亩,分布有电子与信息学院、机电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光电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等16个学院,同时还拥有图书馆、食堂、生活配套、运动场地等设施。
校园风光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2011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被评选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13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
2015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获评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7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2022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团被广东省委、广东省学联授予“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2023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被评为2020—2021年度广州市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先进单位。
2025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被评为2022—2023年度广州市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先进单位。
2025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被评为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