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Guangzhou Metro),是服务于广东省广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国际地铁联盟(CoMET)的成员,于1997年6月28日开通第一条线路广州地铁1号线,是中国大陆第四个、华南地区首个开通运营地铁的城市。广州地铁是全国第三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是运营里程排名世界前五的大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截至2025年6月29日,广州地铁运营线路共19条,总里程达751.1公里,车站数量达309座,换乘站达61座,地铁线路覆盖全市十一个市辖区。
2022年全年,广州地铁客流为23.58亿人次,位居全国第一。2023年,广州地铁线网日均客运量为860.52万人次;2024年,日均客运量为887.92万人次。最高单日客流记录为2024年12月31日的1220.2万人次。广州地铁客运量占广州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61%。
截至2023年4月,广州地铁共有三号线东延段、五号线东延段、七号线二期、十号线、十一号线、十二号线、十三号线二期、十四号线二期、十八号线后通段、二十二号线后通段、八号线北延段、八号线北延段支线、广花城际、芳白城际、南珠(中)城际15条(段)地铁(城际)线路正在建设中,在建里程达371.8公里。
建设历程
早期构想
1958年,时任广东省省长的陈郁同志第一个提出在广州市修建地铁的梦想。1960年夏,陈郁省长任命时任广东省地质局局长李凤五与水文地质勘察一大队工程师吴章圣对广州市地下的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在几经分析论证之后,广州市提出第一份《广州市地下铁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964年8月,北部湾事件爆发,东南亚形势逐渐紧张。1965年初,广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地下电车工程建设指挥部,当时是结合战备工程建设,出于保密需要,根据“地下”二字共有9道笔画的缘故,该工程曾被秘密定名为“九号工程”。但由于当时技术、资金等问题难度太大,“九号工程”实际只按人防功能修,竣工后无法运行地铁,在广州市修建地铁的设想暂时搁置。
1970年,广州地铁筹建工作再次上马。然而,还是由于经济和技术等原因,地铁筹建再度夭折。1971年,广州市政府又拉起队伍,再次准备兴建地铁。但因为扩建的难度太大,工程很快又被迫下马。1973年,一直对未建成地铁而感到遗憾的老省长陈郁重拾地铁梦,希望广州地铁建设成像北京地铁那样以战备为主,但又能运行交通列车的隧道。1974年,地铁钻探开始后不久,积劳成疾的陈郁省长病逝于陆军医院,广州地铁又一次下马。数年间,广州地铁工程曾经先后六次上马,但五次因为各种原因被迫停下,史称“五下六上”。
正式起步
1978年,时任广州市人防办主任的魏轩提出将分散使用的人防资金集中起来修地铁,该想法得到省市领导的支持。1979年7月,广州市成立了地铁筹建处。1984年地铁筹建处正式划归广州市建设委员会管理,着手进行地铁建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987年,广州与里昂结成友好城市,同年5月31日,广州地铁筹建处与以里昂地铁公司为主的法国S·M·S集团签订合作协议,由法方出资为广州地铁编制一份可行性示范报告。1988年3月14日,《广州日报》刊登了由中法交通专家涉及出的四个路网方案,供广州市民讨论。最后由石安海副市长宣布确定“第一号方案”——“广州地铁十字方案”。该方案线网规划由两条线路组成,即为广州市目前建成的一号线和二八号线的一部分,总里程35公里。该方案对广州地铁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1989年9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广州地铁“十”字形线网规划方案》。
1991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1992年12月28日,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正式成立。
199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广州地铁一号线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993年12月28日,广州地铁一号线正式破土动工,这是广州地铁建设的起点。
1997年6月28日,广州地铁1号线首通段(西朗站至黄沙站)开通试运营。广州市迈向地铁时代,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四个开通地铁的城市。
1998年7月28日,二号线海珠广场站动工。这是二号线动工的第一个站点。二号线首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于1999年得到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的批准。
1999年6月28日,广州地铁1号线全线(西朗站-广州东站)开通。
2001年12月26日,三号线首个工点大塘站开始动工。全线澄海天空玩具厂全线开工。
2002年12月29日,广州地铁二号线首段(三元里站-晓港站)开通,广州地下交通“十字形线网”初步建成。二号线在公园前站与一号线交汇,公园前站是广州地铁的第一个换乘站。
2003年6月28日,广州地铁二号线(三元里站-琶洲站)全线正式开通运营。
2005年12月26日,三号线(广州东站-客村站)、开通运营。
2006年12月30日,广州地铁3号线(天河客运站-体育西路站、客村站番禺广场站)开通运营。三号线是国内第一条采用“Y”字形运行的地铁线路。
一期建设
2004年7月1日,亚奥理事会宣布广州市获得2010年广州亚运会主办权。为亚运会能够顺利举行,广州市加紧筹备轨道交通线网建设,2005年8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了《关于广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的批复》(这份规划被称为“一期工程”)。确定建设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嘉禾至三元里段及江南西至广州新客站段、三号线新机场至广州东站段、四号线奥林匹克中心至新造段、五号线滘口至文冲段、六号线浔峰圩至燕塘段、八号线晓港至凤凰新村段,共127.6公里。
同时,对四号线新造至冲尾(现金洲)段、七号线广州南站至大石段,可在规划实施期间再根据沿线土地开发进展及客流需求情况、相关铁路建设项目进展情况,研究建设时机问题。
2002年10月15日,二号线完善工程得到国家计委的批复。2003年1月28日,广州地铁2号线完善工程与地铁四号线大学城专线(奥林匹克中心站(今黄村站)-新造站)的换乘车站琶洲塔站(今万胜围站)正式动工。
2004年5月28日,地铁5号线首期工程滘口至文园段开工建设。
2005年12月26日,广州地铁二号线延长段(琶洲站-万胜围站)、四号线大学城专线(万胜围站-新造站)开通运营。
2006年6月30日,广州地铁APM线(APM线)开工。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了四号线二期工程(新造站至冲尾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12月30日,四号线新造至黄阁段开通运营(预留官桥站、庆盛站),四号线是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第一条高架线路。
2007年6月,广州地铁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得到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
2007年6月28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项目举行开工典礼,正式全面动工.该项目即为后来的广佛线。
2007年6月28日,广州地铁4号线(黄阁站-金洲站)开通运营。
2009年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了《关于广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的批复》(被称为“一期修编工程”)。明确了“提前实施地铁六号线二期工程、地铁七号线一期工程、地铁九号线一期工程”。
2009年,七号线的首个工点大洲车辆段出入段线动工开始建设。
2009年9月29日,九号线(高增站-飞鹅岭站)的试验性工点清㘵站动工。
2009年12月28日,广州地铁5号线(口站-文冲站)开通。
2010年9月22日至24日,二、八号线拆解。该工程由地铁二号线首期工程晓港至江南西区间拆解并延伸延,由南延、北延及西延段组成,工程实施之后,原二号线三元里站至江南西站由新二号线运营;原二号线晓港站至万胜围站交由八号线运营。
2010年9月25日,广州地铁新二号线(嘉禾望岗站-广州南站)、八号线(昌岗站-万胜围站)、四号线北延段(黄村站-车陂南站)开通试运营。
2010年10月30日,广州地铁3号线北延长段(体育西路站至机场南站)开通。
2010年11月3日,广佛地铁广佛线首通段(魁奇路站—西塱站)、8号线(凤凰新村站—昌岗站)开通试运营。
2010年11月8日,APM线开通试运营。时值亚运期间,由于安保需求,赤岗塔站与海心沙站均不对外服务,亚运会结束之后赤岗塔站才开通对外服务。2011年2月24日,海心沙站对外开放。
2013年12月28日,广州地铁6号线首期(浔峰岗站-长湴站)正式开通试运营。(一德路站、沙河站暂缓开通)
2015年1月28日,广州地铁六号线一德路站开通。
二期建设
2012年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了《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2~2018年)》(被称为“二期工程”)。明确将建设八号线北延段工程,十三号线首期工程,十四号线一期工程,二十一号线工程,四号线南延段工程,十一号线工程,十四号线支线工程。。这份规划主要目的是尽量覆盖城市外围组团,强化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的联系。
2013年11月5日,四号线南延段(金洲站-南沙客运港站)开工。
2013年11月15日,二十一号线首个试验性工点钟岗站正式动工。
2014年,八号线北延段(文化公园站-滘心站)获批,正式动工。
2014年,十四号线首期(嘉禾望岗站-东风站)及知识城支线(新和站-镇龙站)获批动工。
2015年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通过了《关于同意调整广州市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工程建设方案的复函》。同意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佛山市顺德区。
2016年9月28日,广州地铁11号线首个工点鹤洞东站开工建设。
2016年6月23日。广州地铁七号线西延顺德段正式开建。
2016年12月28日 ,广州地铁6号线二期(长湴站-香雪站)(植物园站、柯木塱站暂缓开通)、七号线一期(广州南站-大学城南站)和广佛线二期(魁奇路站-新城东站)开通运营。至此,广州地铁开通运营里程已达308.7公里,居全国第三,世界前十。
2017年2月15日,广州地铁3号线北延(机场南站-机场北站)开工。
2017年6月28日,六号线植物园站、柯木塱站开通运营。
2017年12月28日,广州地铁4号线南延段(金洲站-南沙客运港站)、九号线一期(高增站-飞鹅岭站)(清塘站暂缓开通)、十三号线首期(鱼珠站-新沙站)和十四号线知识城支线(新和站-镇龙站)等4条共81.6公里线路同时开通试运营。同日,四号线庆盛站开通。
2018年4月26日,广州地铁三号线机场南至机场北段开通试运营。
2018年6月30日,广州地铁9号线一期清塘站开通试运营。
2018年12月28日,广州地铁14号线一期(嘉禾望岗站-东风站)、二十一号线增城广场站-镇龙西段、广佛线燕岗至沥滘段建成开通。自此,广州地铁覆盖所有市辖区,实现“区区通”。
2019年12月20日,广州地铁21号线员村至镇龙西段开通运营。
2019年12月28日,广州地铁8号线凤凰新村至文化公园段开通运营。
2020年11月26日,八号线北延段(滘心站-文化公园站)开通运营。(西村、彩虹桥站暂缓开通)
2022年9月28日,八号线北延段彩虹桥站开通运营。
2022年12月28日,八号线北延段西村站开通运营。
三期建设
2017年3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了《关于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的批复》。确定建设三号线东延、五号线东延、七号线二期、八号线北延、十号线、十二号线、十三号线二期、十四号线二期、十八号线和二十二号线共 10 个项目。批复中明确了“支持广州市重点区域、新区建设和南沙自贸区发展”,并且“应优先采用市域铁路”。广州地铁将建造的步伐迈向广佛之外,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2017年10月31日 ,十八号线、二十二号线两条线路进入建设阶段。
2017年12月26日,十三号线二期首个工点天河公园站动工,十三号线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8年11月19日,广州地铁3号线东延段、五号线东延段、七号线二期、十号线、十二号线、十四号线二期同日开工建设。
2020年7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通过了《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明确了建设南沙区至珠海(中山)城际(广州市地铁十八号线南延段)、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广州地铁十八号线北延段)、芳村至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城际(广州地铁二十二号线北延段)、佛山市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广州地铁二十八号线)。
2021年9月28日,地铁十八号线首通段(万顷沙站-冼村站)正式开通初期运营。同日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铁路(以下简称广花城际)项目正式开工。
2021年12月31日,芳村区至白云机场城际(以下简称芳白城际)正式动工。
2022年3月31日,广州地铁二十二号线首通段(番禺广场站-陈头岗站)开通初期运营。广州地铁运营总里程突破600公里,达到607.6公里。
2022年5月1日,广州地铁7号线一期西延顺德区段(广州南站-美的大道站)开通初期运营。
2023年3月30日,南沙至珠海市(中山市)城际(以下简称南珠(中)城际)正式动工。
2023年6月28日,广州城市地铁八号线北延段(白云湖站广州北站)及支线(江府站-纪念堂站)工程开工活动在八号线北延段凤翔路站施工现场举行。标志着八号线北延段及支线正式开工
2025年6月29日,广州地铁10号线首通段和12号线东段、西段正式开通初期运营,广州地铁城区“X”形对角线正式打通,地铁线网运营里程达到751.1公里。此外,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2025年还计划开通7条长128公里的地铁和城际线路。
路网概况
运营线路
广州地铁共运营地铁一至九号线、十三号线、十四号线及知识城支线、十八号线、二十一号线、二十二号线、广佛线。运营旅客自动输送系统APM线16条线路。
运营车站
广州地铁截至2023年5月共有304座车站,大多数车站为地下地铁站。高架车站分布于四号线、五号线、六号线、十四号线、二十一号线上;地面车站分布于一号线上。
广州地铁共有换乘站41座。其中广州南站为四线换乘站,嘉禾望岗站和番禺广场为三线换乘站,其余皆为二线换乘站。
设施与设备
线路设施
车辆设施
服务设施
无障碍设施
卫生间及母婴室
广州地铁在早期建设时期由于国家地铁规划设计标准没有厕所要求,导致一、二、三号线各站点厕所普遍缺乏。后来修建四、地铁5号线时陆续修建一些厕所。从修建地铁六号线开始,所有的地铁站点都设置了厕所。
广州地铁于2016年底首先在广州南站试点建设第一间母婴室。2017年起,新开通线路站点均设置母婴室。
广州地铁卫生间及母婴室具体分布如下图:
女性车厢
2017年起,广州地铁在一号线与十三号线每列车进行女性车厢试点。选择范围是每列车的一节车厢,时间为早晚高峰(节假日不实施),其他时段该车厢则作为普通车厢使用。“女士优先”并不是强制措施,而更多的是为了营造尊重女性的氛围,提升公共交通中的人文关怀。其他线路因为列车运能条件限制暂不考虑实施。
爱心服务
广州地铁为特殊乘客提供多项爱心服务。提倡将"爱心专座"留给老人、小孩、孕妇成行动不便的乘客使用。在列车两端为老人、小孩、孕妇、抱婴者、行动不便人士设立了"爱心专座"。有需要的乘客可到站台两端"爱心候车区"候车。自2009年起广州地铁为残障人士提供专人护送、全程接力式的“爱心直通车”服务。
自动体外除颤器
广州地铁在线网各车站都安装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AED安装的具体位置根据车站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原则上摆放在车站控制室附近。为方便乘客了解AED的配置情况,广州地铁在官方APP上更新AED车站的服务设施信息和相应位置,并将相关告示在车站区域和地铁电视上发布。并且地铁站配置的AED可以开放给地铁站周边区域使用。
红十字救护站
广州地铁自2022年起在团一大纪念广场、广州火车站、广州南站、珠江新城、体育西路、嘉禾望岗站、纪念堂、小北、东山区、番禺广场(18号线)等10座重点车站挂牌“红十字会救护站”,在春运期间以及重要节假日的客流集中时间段,上岗红十字会的专业应急救护志愿者。
技术与标准
地铁标识
广州地铁的官方标识为羊角造型,结合了广州的别称广州市(Yangcheng)的 “Y”缩写和广州市市徽“山羊”;标志可抽象为胜利的手势,寓意欣欣向荣;同时,标志代表了无限延伸的两条铁轨,寓意四通八达,体现了现代化的轨道行业的属性。广州地铁的“羊角”标识广为广州市民熟知和喜爱,地铁官方也常以“羊角”自称。
导向系统
导向标识
广州地铁在车站周边500米范围内连续设置了导向柱,导向柱包含有全国统一的地铁标识、"羊角"logo、距离标记信息、车站中英文站名、车站编码等信息。跟着箭头方向走就可以达到相应的地铁站。同时在地铁出入口设置了形象标识柱,晚上发光方便识别。部分车站设置LED电子门匾,方便乘客了解车站运营时间、节假日延迟服务时间等信息。
数字编码
广州地铁的数字编码主要包括车站、站台和屏蔽门数字编码。车站编码由线路号和车站号组成,按照线路走向“从西往东”或“从南往北”的顺序依次编码,如1号线线路走向为“从西往东”,因此西塱站为1号线第一个车站,编码为“101”;站台编码以列车行驶方向为准,按阿拉伯数字顺序分别编码,遵循唯一性原则,同一车站站台不重复,如客村站3号线站台为1站台、2站台,8号线站台为3站台、4站台;屏蔽门编码的规则和车站编码一致,按线路走向“从西往东”或“从南向北”的顺序依次编码。
行业标准
广州地铁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订工作,为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
核心技术
MTC-I型CBTC信号系统
广州地铁7号线采用的是首套国产MTC-I型CBTC信号系统,这是中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铁信号系统。2008年,在国家自主化政策的指引下,广州地铁联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开始研发被誉为地铁“大脑”的国产MTC-I型CBTC信号系统,历经五年研究,先后完成了产品雏形、实验室试验、再到现场动车小试,于2012年,取得英国劳氏铁路第三方产品颁发的国际最高安全等级的安全认证,同时经广东省科技成果鉴定,认为该系统“是国内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铁信号系统,具有通用化水平高,维护成本低,车地通信稳定可靠等特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13年该产品落地广州地铁7号线开展实际工程应用,经过4年时间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充分的调试,2016年底,装备全套MTC-I型CBTC信号系统的广州地铁七号线实现全系统、全功能一次性开通试运营。列车正点率高于99.996%,时刻表兑现率高于99.998%,运营可靠性居广州地铁线网之首。该项信号系统在后续开通的十八、二十二号线上也得到运用。
5G智慧地铁
2020年,广州地铁、广州移动和中兴通讯共同启动了5G智慧地铁项目,致力于实现地铁系统的全面数字化转型。该项目针对地铁广区域、多专业、精应用等特点,通过深入研究5G的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等技术特性,构建人、设备、环境的深度交互模式,实现5G智慧车站、5G车地通信、5G数字化隧道等多个场景化应用。2023年,该项目获得了GSMA全球移动大奖——最佳移动互联经济创新奖。
全自动驾驶
2022年3月31日,在二十二号线开通时,广州地铁首次在地铁线路上投用GoA3级全自动驾驶功能,实现了在无需司机操作的情况下,列车可自动完成发车、运行、开关门作业、自动对标、站台门与车门自动对位隔离等作业,有效降低了司机和调度人员在驾驶操作、组织行车等方面的作业强度,同时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提高运营安全系数。2023年1月7日,GoA3全自动驾驶功能在十八号线上也成功投用。预计2023年通车的七号线二期也将使用GoA3级全自动驾驶功能。广州地铁十、十一、十二号线将使用更高等级的GoA4级无人值守全自动驾驶。列车唤醒、休眠、启动、停止、车门的开闭,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列车运行全部为自动驾驶。
运营与服务
运营时间
运营模式
广州地铁在常规的地铁运营模式外,还在有条件的线路上开行快车。快车仅停靠部分站点。截至2023年5月,广州地铁开行快车的线路共有三条:十四号线、十八号线、二十一号线。
票务情况
票价情况
广州地铁线网票价按里程分段计价:
起步4公里以内2元;
4至12公里范围内每递增4公里加1元;
12至24公里范围内每递增6公里加1元;
24公里以后,每递增8公里加1元。
广州地铁APM线(简称APM线)实行票价2元的单一票制。
车票种类
客流信息
总体客流
广州地铁单日客运量最高记录为1220.2万人次,纪录时间为2024年12月31日。
单线客流
单站客流
规章制度
广州地铁的管理条例有: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该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015年5月20日由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2015年12月23日公布实施。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该守则自2019年12月25日实施。
《广州市地铁车站命名规则》,该规则自2019年3月15日实施;经市政府同意,广州市民政局修订的《广州市地铁车站命名规则》于2023年2月3日起实施。
《广州地铁票务规则》,该规则自2006年12月30日起施行。
《城际轨道广佛线乘客守则》,该守则自2019年12月27日起印发实施。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8号)》,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 广州市应急管理局 广州地铁集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意见》
《广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切实加强地下管线安全警示标志标识和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
《关于加强地铁控制保护区内工程勘探及地下工程管理的通知》
建设规划
在建线路
在建地铁线路
截至2023年5月,广州地铁共有12条(段)轨道交通线路正在建设中。分别为如下线路:
在建城际线路
广州地铁还建设三条城际线路,这三条线路均可与广州地铁十八号线、二十二号线贯通或跨线运营。建设情况如下:
拟建线路
广州地铁有还一条地铁线路八号线东延段与一条城际线路佛山市经广州至东莞城际(简称:佛穗莞城际)处于已批复未开建状态,两条线路都计划于2023年动工。
策划线路
根据2021年9月29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印发的《广州市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第四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研究,策划轨道交通二十二号线南延段工程与城市轨道第四期建设规划线路等。“十四五”规划中,处在策划阶段的线路共有9条。这些线路尚未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批复。
总体规划
根据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的《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年)》,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由高速地铁、快速地铁、普速地铁三个层次构成,共规划线路53条,规划总里程2029公里,其中高速地铁5条、452公里,快速地铁11条、607公里,普速地铁37条、970公里。中心城区站点800米人口、就业岗位覆盖率超过 80%。
特色与价值
吉祥物
广州地铁的官方吉祥物为“科技范”悠悠(YoYo)。“悠悠”2013年在公众票选中诞生,其整体形象动感时尚,演绎广州地铁的科技领先优势,寓意广州地铁的优质服务为市民带来悠然的乘车体验。它以车头为原型,高科技的电子脸屏,动感俏皮的表情形态,象征着广州地铁的科技领先优势,以及为乘客带来的悠然乘车体验。“悠悠”应用于安全乘车提醒、文明友爱出行等乘客界面,为乘客营造更加轻松有趣的乘车环境。此外,广州地铁还上线了地铁吉祥物系列创意产品。 2018年“悠悠”升级成为“悠悠街坊”吉祥物家族——上班族“茶煲”、高中生“阿笼”、爱美辣妈“阿花”、舞狮队小成员“狮头妹妹”、穿街走巷的“鸡公榄爷爷”。
文化特色
为了与广州市两千年城市文化的积淀相匹配,广州地铁持续打造"地下文化长廊",深挖城市文化内涵,推出主题丰富的文化活动,坚持将文化元素不断融入车站设计和线网建设过程中。实现由点到站、由站到全线、由全线到整个地下空间文化长廊的构建。从一号线、二号线车站站名由书法家撰写,到六号线一期、七号线一期设置文化主题墙,再到四号线南延段、九号线、十三号线一期、十四号线及知识城线打造文化主题站,以及正在十一号线建设主题文化线,广州地铁实现了文化与地铁的进一步紧密融合。
主题车站
广州地铁着力打造文化主题车站,让市民在乘坐地铁同时,感受广州悠久的历史文化。
主题列车
广州地铁努力将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列车空间,多次推出主题列车活动,使广州地铁的每一程都成为有文化的旅程。
2018年3月,全国首列“中国很赞”主题地铁列车在广州地铁8号线上线运营,这辆车由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与广州地铁共同打造。列车上的话语都来自超过2万网友在人民日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的互动留言,广大网友在留言中说出了中国最让自己骄傲的事,以及对祖国的祝福和期许。
2021年6月28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联合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在海珠有轨电车共同推出了“中共三大”主题列车。主题列车展览内容由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策划,将与中共三大相关的广州革命建筑元素巧妙地运用到设计上,加上“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12字方针,体现出中共三大的文化沉淀和历史意义。
2021年12月20日,广州地铁联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广东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在一、二号线上推出“健康号”主题列车。活动围绕广东居民健康公约三字经、慢性病防治两大主题,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形式宣传健康相关知识、传播健康生活理念。
2023年4月14日,中共广州市委国安办、广州市国家安全局、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联合推出“国安号”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地铁主题列车。在二、三、五号线上首发,助力全民国家安全宣传教育。
主题文化墙
广州地铁还结合车站所在地域的特色,设置文化墙,展现历史文化特色。
地铁博物馆
广州地铁博物馆是广州地铁集团建设、运营的“站, 园,馆,商”四维一体的轨道交通科普博物馆。地铁博物馆针对千万地铁出行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普遍关心、好奇的地铁设计、建设和运营三大主线开展轨道交通知识普及,宣传广州市城市建设,展示轨道交通发展成果。
地铁图书馆
在广州地铁番禺广场站内,有一个占地面积80平方米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是广州图书馆·地铁番禺广场站分馆,由广州图书馆和广东城际铁路运营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于2021年9月28日随广州地铁十八号线番禺广场站一同投用。馆内共藏有22类图书共8000余册,设有借阅区、阅读区和休息区,并通过智能化自助借还机,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
拾光音乐厅
“拾光音乐厅”是广州地铁集团联合珠江钢琴集团共同打造的公益、共享、沉浸式音乐体验空间,于2023年4月21日正式上线,设在番禺广场站十八、二十二号线换乘三号线的通道处。音乐厅开放时间威每周五17:00-20:00,每周六、日14:00-17:00,乘客可在该厅登记并进行即兴表演。据统计,上班族、学生、退休职工等是音乐厅的常客,他们大部分都是专门到车站打卡演奏。
广播
广州地铁播音报站,采用普通话、粤语、英语三种语言依次播报。由广东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周咏负责播报普通话及粤语女声,音乐制作人李负责普通话及粤语男声。
相关事件
建设事故
2009年15日17时15分,广州地铁3号线北延段施工九标工地地下施工现场突遇不明气体,造成现场作业人员中毒,造成3人死亡。
2013年1月28日16时40分,正在建设施工的广州市地铁八号线折返线隧道区间工程项目,因隧道施工(矿山法)造成荔湾区康王南路与杉木栏路交界处地表塌陷,塌陷面积约690平方米。2013年6月9日,该事故被定性为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2018年1月25日17时10分,广州市轨道交通21号线水西站至苏元站区间左线盾构机带压开仓动火作业时,焊机馈线短路引发火灾,3名仓内作业人员失联,施救过程中土仓压力急速下降,掌子面失稳,突发塌,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08.98万元。
2019年12月1日9时许,广州地铁11号线沙河站施工区域发生地陷,事发时,途经该区域的1辆清污车和1辆电动自行车掉落其中,车上3人随车掉入。41天后,3名失联人员遗体均被找到。
封闭驾驶室窗户
2013年9月2日,广州地铁2号线一列车在傍晚时分连续两次被乘客解锁车门。第一次是有乘客解锁车门欲回月台拿行李;第二次是司机停车处理乘客解锁车门期间,有乘客透过驾驶室车窗玻璃看到后方列车正驶来,担心遭到追尾事故,拉下紧急按钮再次解锁车门。自该事件发生之后,广州地铁为安全起见,于2014年陆续对列车驾驶室窗户进行封闭。
六号线拆除座椅
广州地铁6号线起于交通拥堵不堪的金沙洲地区,经过老城区众多居民区、商圈、传统批发市场,但车辆仅采取四节编组配备,原因是站台无预留而无法加挂车厢。2013年六号线甫一开通,广州地铁便拆除列车车厢的部分座椅以容纳更多乘客。六号线拆除座椅的做法引发广州市市民的热议,认为该做法给部分需要座位的人士带来不便。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认为,六号线采用4节车厢与规划的预见性不够有关。
西塱站更名
西塱站地处广州市荔湾区,广州地铁多年前征收西塱麦村的菜地建设地铁,站名便取自该村名。1997年地铁一号线开通时,西塱站的站名由于当时字库没有收录“塱”字,用了“朗”字代替。就这样被迫叫了21年“西朗”。2011年,六号线地铁站点曝光,其中一站“柯木塱站”已经无需用“朗”字代替。这也引发了西朗站该不该改回原名的热烈讨论。2018年4月,广州市民政局根据广州地铁的更名申请,就“西朗站”更名“西塱站”征求意见。其后,广州地铁宣布逐步将线网中的“西塱站”改为“西塱”。
植入槟榔广告
2020年,广州地铁部分线路通过站点语音播报的形式,植入了槟榔企业“和成天下”的广告。由于槟榔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为一级致癌物,有关人士认为广州地铁及公交站点等地随处可见的槟榔广告严重影响了“槟榔致癌”的科普效果。据报道该广告已于2020年停止发布。
署前路站征拆风波
2020年,广州市发布《关于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号线署前路站项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告》,从署前路上的陈树人纪念馆和越秀区图书馆,到庙前直街(北侧),均在征拆之列。该项文件发布之后,东山口一度冲上热搜,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文艺界人士、文保专家都频频发文,为东山口署前路、庙前直街的文化价值、历史遗迹呐喊。而据东山街道办事处的相关人士透露,征迁区域范围内暂无挂牌的文物建筑。最终署前路站缩小拆迁范围,位于署前路上的陈树人纪念馆、越秀区图书馆等房屋暂不拆迁。同时根据原计划十号线署前路站与一、六号线东山口站的换乘通道改为远期实施。此次征拆风波之后,署前路站情形便一直不明朗,成为十号线唯一未动工、也不知能否动工的车站。2022年3月,地铁十号线东湖至寺右新马路区间开始进行沿线房屋鉴定,之后盾构机便要始发掘进隧道。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一旦盾构通过署前路站的位置,就很难再在署前路设站了。
停运事件
2020年5月22日凌晨,广州市、东莞市等地出现持续性强降水,早晨6时14分,广州地铁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十三号线官湖车辆段地面积水严重,雨水倒灌进隧道导致无法出车,十三号线暂停运营。经过抢修,十三号线于2020年6月13日恢复对外运营服务。
2025年7月19日,广州地铁发布预警公告,称台风"超强台风韦帕"预计正面袭击广东省,为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根据应急预案,台风期间部分地面路段(含高架线路)会视情况采取停运措施。
神舟路站进水事件
2021年07月30日13时许,广州地铁21号线神舟路站正在施工的预留出入口地面挡水墙出现小面积倒塌,导致地面积水通过通道涌入车站,黄村站至苏元站共 6 站暂停营运 7 小时。
惊悚形象禁止进站
2023年10月17日,广州地铁方面表示,根据《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第十三条(九)规定,“恐怖”妆面或惊悚形象禁止进站,为了便于乘客出行,广州地铁在汉溪长隆站设置了卸妆水等物品,以供乘客使用。
清明期间可携带香纸进站
2024年3月28日消息,广州地铁表示,清明节期间,用于拜祭的香纸烛宝可少量包装好后携带进站。为应对清明节所带来的人流量影响 ,广州地铁加大运力配置,延长服务时间。广州地铁全线网安排30列以上备用车,根据现场客流情况灵活上线疏导客流,节日期间,在日常周六日运力安排的基础上,将在线网增加26~28列车上线,保障乘客出行顺畅,在假期最后一天(4月6日)延长一、二、三(含三北)、五、七及八号线运营服务时间1小时。
广州地铁被雷电击中
2024年5月6日20时,受雷暴天气影响,广州地铁1号线西塱站车辆段内一处接触网被雷电击中并产生瞬时火光,供电设备自动启动保护性措施而出现短时跳闸,随后技术人员介入处理。经检查,供电设备安全。事件未影响地铁正常运营。同时,广州地铁表示将密切关注天气及设备状态,确保运营安全。
广州地铁10分钟内同站进出免费
2024年5月25日,据媒体报道,地铁同站进出是否收费的问题引起关注,而广州地铁对于乘客“过街、如厕、走错”等进闸未乘车的情况,10分钟内可以免费同站出闸,乘客可与工作人员确认后开放边门通道通行,如乘客已经刷卡,可人工办理退款。据悉,这是广州地铁一直采取的做法,并非近日才开始实施。
允许个人投放广告
2024年6月,广州地铁推出个人广告业务,允许市民在地铁站内的广告屏幕上投放生日祝福、求职信息、相亲广告等个人内容。自上线以来,该业务因其贴近生活、亲民化的特点,迅速成为市场焦点,被戏称“E人屏”。许多市民表示,这种广告方式不仅价格合理,操作简便,还让日常生活充满了惊喜和仪式感。
广州地铁安检
2024年12月8日,广州地铁官方微博发布地铁安检相关消息,表示为保障市民出行安全,进入地铁站“人过门,物过机”,携带物品均需过安检机。如通过安检门、安检机有提示报警的,安检员将会人工进行复查及开包复检,确认无问题后予以放行。广州地铁同时提醒,早晚高峰时段进站时间较往日将可能有所增加,赶时间的乘客,请提前做好出行规划。
被指像“棺材”地铁口拆除事件
2024年12月30日,广州地铁花地湾站一新装修的出入口外形被市民吐槽像“棺材”,该出入口为广州地铁花地湾站D出入口。截至当日晚间,上述出入口已经进行围蔽,有工人在施工,正在进行拆除工作。2024年12月31日,广州市万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作出《关于花地湾地铁口改造事件的通报批评》,万溪公司表示,经公司研究决定,对规划设计与产品策略部项目景观设计师朱某某、规划设计与产品策略部部门负责人李某、公司经营管理团队产品分管副总经理杨某等3人给予公司内通报批评、降1级等处理,对公司经营管理团队联席总经理吴某某给予公司内通报批评处理;对项目设计单位上海广亩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合作并永不再予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