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师范学院(英文名:Weinan Normal University,缩写为“WNU”),简称为“渭南师院”,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是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多科性应用型地方高校。
渭南师范学院肇始于1960年,经历了原渭南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渭南专修科、渭南师范专科学校等阶段,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原渭南师范专科学校与渭南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新的渭南师范学院。渭南师范学院两次获得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双百工程”先进单位等称号。
截至2025年2月,渭南师范学院拥有朝阳(主校区)、汉马、西岳、富平四个校区。学校拥有15个二级学院、60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340人,其中专任教师1066人,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万余人。截至2024年11月,校园面积共120.68万平方米。
2025年,渭南师范学院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于第463位。
历史沿革
前身
1923年,中国共产党陕西党团组织创始人之一、著名教育家王尚德创立赤水职业学校(以下简称“赤水职业”),招收小学和中学毕业的青年学生,培养初、中、高三级师范和农业科技人才,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在陕西渭南创建的第一所高校。
1925年10月,学校成立陕西第一个农民武装协会“农民协会”,同年成立陕西关中第一个党支部“中国共产党赤水特别党支部”。1928年5月,国民党军队许权中旅与渭华地区农民武装,包括学校的进步师生,在渭南市华州区发动渭华起义,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
1936年,赤水职业更名为赤水农业职业学校,隐蔽为革命培养人才。
1960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秦东地区的第一所高校渭南师范学院。
1963年,学院改制为渭南地区师资培训机构。1975年,陕西省政府批准设立了陕西师范大学渭南专修科,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渭南师范专科学校。
渭南师范学院时期
2000年,渭南师专与原渭南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本科层次的渭南师范学院,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截至2025年2月,渭南师范学院建有15个二级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有中外联合办学机构莫斯科艺术学院,有60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渭南师范学院院系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
*以上信息统计截至2024年5月
师资情况
截至2025年2月,渭南师范学院有教职工1340人,其中专任教师1066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455人。一批专业人员入选“特支计划”“三秦学者”津贴专家、陕西省教学名师等。聘请院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劳模等各界杰出人才担任“优师计划”学生校外辅导员、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渭南师范学院优质教师名单
*以上信息统计于2024年5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2月,学校被列为陕西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建有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3个,与陕西理工大学、延安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截至2023年12月,渭南师范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等重点(特色)学科。
渭南师范学院重点(特色)学科
*以上信息统计截至2023年4月
教学情况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特色专业及一流课程等8项,省级一流、特色专业及一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及示范课程102项,国家级、省级“四新”项目6项。
渭南师范学院优质专业
*以上信息统计来源于
渭南师范学院优质课程
*以上信息统计来源于
学生成绩
截至2025年2月,学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师范生技能、创新创业技能等竞赛中屡获佳绩。
学校交流
截至2025年2月,渭南师范学院与韩国、俄罗斯、美国等14个国家及地区的44所高校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创建莫斯科艺术学院获教育部批准,由中俄两国总理见签。学校以项目形式持续开展互派留学生、教师访学、国际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工作,每年选派多名教师赴国外高校开展访学、交流访问、汉语国际推广教学等工作,1200余名大学生赴国(境)外高校研修学习、攻读学位或参与交换生项目;300余名泰国、韩国等国留学生、交换生来校学习。大学生艺术团先后赴英国、爱尔兰等地访问演出。
渭南师范学院对外交流合作项目
*以上信息统计截至2025年4月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创建于1978年,曾获陕西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陕西省“2012—2021奋进耕耘奖”等奖项。
截止2024年9月,学校拥有图书馆3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 30090.0平方米 , 阅览室座位数2870 个。拥有纸质图书 256.81万册,拥有电子期刊17.50万册,学位论文581.52万册,音视频110791.0小时。其中接受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约翰·里根曾多次赠送英文《美国大百科全书》《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等图书80余种计152册;已故香港汉荣书局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石景宜先生曾数次赠送港台图书6276册,价值50余万元。馆藏文献以师范教育为特色,其他方面兼顾,印刷型与数字化文献兼顾;有2套影印本《四库全书》及比较丰富的“华山文化”“司马迁与史记”等地方文献资料。
学术刊物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于1986年创刊,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其中特色栏目“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栏目。《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曾获多项国家级及省级奖项。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曾获奖项
*以上信息来源于,统计截至2016年7月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2月,渭南师范学院拥有省部级科研机构16个、厅局级、校市共建或校级科研机构8个。
参考资料:
学术成果
截至2025年2月,渭南师范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形成一系列标志性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及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委表彰。
渭南师范学院科研奖项
参考资料:
校园文化
校训
渭南师范学院校训是经世致用,和而不同,寓意为认认真真谋事,实实在在做事,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利益出发,从有利于事情的解决出发,崇尚实干,同时坚持历史地、辩证地、发展地看问题,重视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正确的思想观点和经验,重视并善于团结大家、充分发挥大家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学校精神
渭南师范学院学校精神是天天奋斗,天天快乐,寓意为自己的幸福、为百姓的幸福、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幸福而努力,在永远的努力中永远快乐、永远幸福。
校徽
渭南师范学院校徽(即“校标”)为圆形,四周是环绕状的绿色橄榄枝,顶端是一颗红五星,中间是含有“天天奋斗、天天快乐”学校精神的深红色展开书册图案,书册图案下方的阿拉伯数字“1923”为学校始建时间,底部为飘带,上有汉字校名。
校旗
渭南师范学院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中间上方为金色校标,下方是金色中、英文学校校名。
校歌
渭南师范学院校歌为《向创幸福的方向前进》,由渭华作词,李清乐、白锐、梁晶作曲。
《向创幸福的方向前进》
大家向创幸福的方向前进!
渭水华岳的师生们,
创业的步伐加快了, 创业的脚步强劲了。
治学为学子的成长路, 勤学为家国的发展梦, 践行经世致用,和而不同;
科学为指引, 天天奋斗,天天快乐!
努力,努力, 大家向创幸福的方向前进!
努力,努力, 大家向创幸福的方向前进! 前进!
校园环境
云帆体育馆
渭南师范学院的云帆体育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的比赛场馆之一。馆内建有一个篮球竞赛场地,十二块羽毛球训练场地,两块篮球训练场地,乒乓球训练中心,综合训练馆等。
渭华门
渭华门坐落于于中心广场上,2012年筹建。"渭华门"的建成是渭南师范学院履行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职能,进一步营造良好育人环境、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的切实举措,是该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标志设施。象征渭南师范学院传承“坚定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渭华照金精神,努力培养具有科学信仰、科学能力、科学品质、科学精神等科学素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以上信息统计来源于,截至2025年5月
历任领导
*以上信息统计截至2023年4月
校区情况
朝阳校区(主校区)
渭南师范学院朝阳校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朝阳大街中段西部,为学院主校区。朝阳校区云帆体育馆为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U19女子五人制篮球比赛任务场地。
汉马校区
渭南师范学院汉马校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站南路24号。贯通渭南师范学院各校区的26路公交线路起点即为汉马校区。
西岳校区
渭南师范学院西岳校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朝阳大街中段东部。西岳校区是经济与管理学院2019级学生的所在校区,具有学生公寓、餐厅、教室、教师休息室、辅导员办公室、辅导员值班室、后勤服务中心值班室、学生活动礼堂等基本保障设施。
富平校区
渭南师范学院富平校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怀德大道西段,于2017年开始建设,富平县人民政府对“富平校区”的建设在土地征用、建设规划、施工许可等方面给予最大的政策优惠及积极配合。富平校区占地面积约797亩,一期建筑面积9.95万平方米,二期建筑面积约22.80万平方米。
所获荣誉
学校排名
2024年,渭南师范学院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于第396位。
2025年,渭南师范学院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于第46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