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泽公园(英文名:Yingze Park),山西省四星级公园、太原市五星级公园,是太原市大型的综合性公园,也是省城人民休息游览、节日集会、文娱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位于太原市中心迎泽大街中段,北靠迎泽大街,东依青年路,南接南沙河,西临解放南路,占地总面积为666900平方米。
迎泽公园因位于古太原城迎泽门外而得名。迎泽公园始建于1954年,是太原解放后新建的第一个公园,1957年6月1日正式售票开放,2002年7月1日免费向社会开放。
迎泽公园分为文化休闲区、科普区、游艺娱乐区、管理区、生产区、儿童活动区6个功能区域。主要景点包括迎泽湖、湖心岛、音乐喷泉、太原晋商博物馆、牡丹园、动物园、儿童乐园等。迎泽公园曾获得山西省绿化先进单位、太原市文明单位、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名称由来
迎泽公园因位于古太原城迎泽门外而得名。
历史沿革
清朝光绪十二年夏末,汾河水泛滥,冲决了汾河沿岸的堤坝,太原城被淹,暴雨停后,不得不凿开南侧的城墙,将洪水排出,而当时分洪的区域就选在了迎泽区门外的荒地上。从此,迎泽门外就留下一个小湖泊。久而久之,演变为一片低洼的沼泽地和臭水沟。直到解放前,大南门外还是一片荒芜,大部分为低洼的河滩和坟地,平时臭气冲天、污水横流。
1952年,太原市人民政府为满足人民文化生活需求,本着为工业建设服务、改变旧城市建设新城市的方针,决定在迎泽大街南侧建设迎泽公园。1954年,确定迎泽公园南、北湖地区的方位,并按照城市规划,发动全市人民义务劳动挖湖堆山、叠墙铺路、植树栽花,建设亭台楼阁、园林设施,1956年初具规模,1957年6月1日正式售票对外开放。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太原市在公园筹办大型游园活动和焰火晚会,总指挥由副市长任善征担任,游园活动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这一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同时公园文体活动也开展起来,仅1959年5月、6月就举办了42场晚会。
1954年,迎泽公园开始筹建。因为地处古太原迎泽门外,同迎泽大街、迎泽大桥一样,新公园定名为迎泽公园。同年,政府发动全市人民引排污水、挖湖堆山、叠墙铺路、植树栽花。建园初期有关部门就提出“要把迎泽湖水搞成活的”,公园就以七孔桥为界分为南、北湖。1954年开始挖南湖,1955年开始挖北湖。此项工程经过规划,从上游把汾河水引进黑龙潭,经过西海子,再通过迎泽大街铺900米长,内径50厘米的水泥管引进迎泽湖,然后经过今山西医科大学退到东干渠。迎泽公园内的七孔桥1955年初建时只有五孔,1962年就又增建两孔,到1964年最终完成。
1956年,太原市设立园林处,迎泽公园为园林处园林科下属单位。同年,朱德委员长游览公园。1957年6月1日,迎泽公园基本建设完成,正式售票对外开放,成为当时全国少有的城市大型公园。1958年,仿北京颐和园长廊建成。1958年,迎泽公园内的藏经楼(又名风华楼),原是太谷区东达寺的建筑之一,由太谷县原貌迁来,建于1.2米高的石砌台基上,直到1960年才全部安装完成。
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太原市在公园筹办大型游园活动和焰火晚会,总指挥由原太原副市长任善征担任,游园活动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这一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直到70年代初。1960年,公园开始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有舞会、晋剧、电影、相声、曲艺、音乐、水上音乐、荷灯晚会、划船比赛、象棋比赛以及厂矿职工业余剧团和学校纪念六一、十一联欢晚会演出等。同时,还举办了多次花展。
1961年,为庆祝建党40周年,公园在七一期间举办四季“七一花展”,省、市领导多次参观并邀请北京、上海市、长春市等13个省市园林花卉专家共同评赏。1964年,先后有古巴代表团、阿尔巴尼亚代表团及徐特立、吴玉璋等来公园参观。1966年至1976年期间,公园管理受到文化大革命影响,部分园林建筑遭到破坏,公园景观受到严重损毁。尽管如此,公园仍努力加强建设,于1973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正式开放了电转马,仅六一儿童节当天就有近万名儿童参加活动,同时还举办了周末电影、象棋比赛、武术表演等文艺体育活动。
1977年,太原市人民政府投资,修复公园景观,二次挖湖砌岸、修墙铺路,迎泽湖深度由1.1米加深到1.5米,把原来4000多米长的土坡湖岸砌成了3米高的片石湖堰,配以自然山石点缀;在北湖中心利用湖中土方堆成湖心岛,在岛上建小亭1座,定名为湖心亭。1979年在公园设立了照相馆。20世纪80至90年代,公园内先后建设旱冰场、牡丹园、月季园、鱼展馆、花展馆、网球场、水榭、船码头、木香花院、假山亭、花窖等,增添了大量的游乐设施,公园景观进一步丰富,功能更加齐全。1984至1985年,门票每张0.03元。1984年,游客数量达到235万人次,年收入38万元;1985年游客数量达到247万人次,收入46万元。1986年,门票每张0.1元,月票1元,年票6元,外宾门票1元。1990年12月1日起,门票每张为0.2元。
1991年每张门票由0.2元调为0.3元,年票由6元调为12元,并开始对残疾人免收门票,当年游人量达300万人次,收入120万元。1993年4月调为0.5元,1994年3月20日起,每张门票由1元调为1.5元。1995年1月起,月票5元,年票20元。1995年4月1日起执行淡、旺季两种价格门票收费标准,旺季2元,淡季1元。到2002年免费开放前,公园年游客量为300多万人次。
2002年,迎泽公园完成了周边区域及园内2725平方米临建违建的拆除,园路硬化6600平方米,安装近500套庭院灯、草坪灯、投光灯等照明系统,建设11个集散广场,总面积达9572平方米,围墙改造850米,完成5处出入口建设,对10座公厕进行了改造并新增环保型厕所3座,制作导游图指示牌400块,新增休闲座椅、石桌石凳等服务配套设施800套,改造新增园林绿地6处,种植园林植物10万余株,布置花卉11万盆(株),新增补栽草坪2.09公顷。10余个工程50多个项目的建设。7月1日,公园实行免费开放。同年8月,迎泽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被列为太原市环境水体重点达标项目,通过“清淤、截污”工程手段和“生物净水”科研课题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基本达到了国家娱乐用水B类水质标准。2004年10月,迎泽公园南湖游乐园开始建设。2006年,迎泽公园北面的儿童乐园开始改造。2009年10月,迎泽公园针对公园北大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改造。2010年4月26日,新建的仿明清牌楼风格公园北大门暨“锦绣太原”牌楼正式揭牌。
2016年3月,为配合地铁2号线施工,迎泽公园假山开始拆除。4月,迎泽公园的商业性建筑拆迁。7月16日,迎泽公园封园,实行建园来最大的一次全面改造。2017年7月,在原有改造范围基础上,公园南湖游乐场的全部游乐设施实施拆除。10月1日,迎泽公园在完成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升级改造后正式对市民进行开放。同年10月,国家天文台受太原市委托在迎泽公园研制并安放1:2水运仪象台。2018年8月,迎泽公园观象台落成。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迎泽公园续建工程完工并向游客开放。
2022年6月,由于太原地铁施工建设需要,迎泽公园北门“锦绣太原”牌楼将迁改。6月24日,迎泽公园儿童活动区正式开放。8月28日上午,太原市迎泽公园北门平移工程顺利完成,将重达600余吨的北门牌楼向南平移24米,开创了太原市仿古类建筑物平移施工先河。
景区布局
迎泽公园内布局基本按地形划分,分为北湖景区,中部景区,南部景区和南湖景区。北湖景区建筑绣绮亭,迎泽公园西门附近还有景亭,果园附近有玫瑰亭,与长廊相对的有六角亭,牡丹园里有牡丹亭,小茅亭,四角亭。中部景区建筑藏经楼,位于迎泽公园中央,各式桥,廊,亭,榭[xiè]及棚架,雕塑等园林小品星罗棋布,掩映在碧树鲜花丛中。迎泽公园内建有花展馆,水族馆,书画展览馆,盆景园和牡丹,芍药,玫瑰等多种专类植物园,还建有网球场,微型高尔夫球场,游乐场等娱乐活动场馆。南部景区建筑悦心苑是结合古典楼榭风格与现代建筑材料于一体的园林建筑,是迎泽公园各类花卉展览的主要场所。南湖景区设有池越忠烈士纪念碑。
地理位置
迎泽公园位于太原市中心迎泽大街中段,北靠迎泽大街,东依青年路,南接南沙河,西临解放南路,全园总面积63.26公顷,其中迎泽湖面积16.8公顷。
管理机构
截至2013年,太原市迎泽公园设办公室、党总支办公室、计划财务科、规划建设科、园艺管理科、经营管理科、物业管理科和监察队,职工126人;下属太原市迎泽公园园景发展中心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职工119人。同年,王洪任党总支书记。
主要景点
迎泽公园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面积达到38.01公顷,园林植物42.5万余株,植物品种184种。树木茂密,花卉繁多,三季有花,四时有景。除此之外还建以牡丹园、玫瑰园、玉兰园、海棠园、杏树园五个植物专类园。建有望月阁,观澜阁,望远阁、梨园唱和等明清风格的园林建筑及院落两处。古建筑的设计参考山西省民间古建,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园林古建搭配湖景山景,植物障景,高低错落,层次分明。主要景点包括迎泽湖、湖心岛、音乐喷泉、太原晋商博物馆、牡丹园、动物园、儿童乐园等。迎泽湖是公园的核心景点,湖面宽阔,碧波荡漾,周边有湖心岛、音乐喷泉等景观。晋商博物馆展示了太原市的历史和文化,牡丹园则在春季花开时景色优美。动物园和儿童乐园分别提供了动物观赏和儿童游乐设施。
藏经松雪
藏经松雪地处藏经楼广场,冬季雪后藏经楼、雪松相互映照。
七孔观鱼
七孔观鱼临近公园景点七孔桥。游人在岸上或喂食或鼓掌相呼,群鱼从四面八方游来,争享食物。
长廊烟霁
长廊烟霁位于七孔桥旁长廊,临湖而建,可观远山古楼,可观烟雨濛濛,可观雨后晴空。
湖心望月
湖心望月位于湖心岛望月阁,每当夜幕降临,望月阁灯火在黑夜中散发出微黄的光晕,可以登顶望月,感受微风拂面。
栈桥荷影
栈桥荷影位于公园西南侧、泽众书院西北方。
清台钟古
清台钟古位于天象台顶的“清台钟古”,每天都会准时响起。
凤池仙境
凤池仙境是公园景观之一,雾化后的亭台楼阁烟雾缭绕,若隐若现。
牡丹醉春
牡丹醉春位于迎泽公园南部。园内栽培牡丹3000余株、品种270多种,是华北地区少有的大型牡丹园。
银杏叶雨
在公园南区银杏大道,秋天道路两旁满眼金黄的银杏落叶。
锦绣太原
迎泽公园新北门暨“锦绣太原”牌楼,在设计上以北京雍和宫东西牌楼为蓝本,雕梁画栋,彩绘采用高规格的和玺彩画,两侧加砖雕碉楼作陪衬。
绿绣亭
绿绣亭位于北湖东岸,1956年从南肖墙居民院内原物迁到此(原是官僚资本家别墅建筑),后增加石鼓,1957年竣工。由康生题词“心潮逐浪高”。
怡园
怡园以明清传统砖木建筑风格为主,园内有假山怪石、亭台楼榭。
池越忠烈士纪念碑
池越忠烈士纪念碑位于南湖景区,是为纪念1983年15岁女学生池越忠为营救落水儿童牺牲而建立的。
南湖游乐场
南湖游乐场有过山车、激流勇进等大型游乐设施。
儿童乐园
儿童乐园有适合儿童游玩的各种游乐设施,如旋转木马、碰碰车等。
牡丹园
牡丹园园内栽培了众多品种的牡丹,每年春季牡丹盛开时,色彩斑斓,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七孔桥
七孔桥位于迎泽湖之上,连接着公园的不同区域。
迎泽湖
迎泽湖湖水面积占公园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分成南、北、中三个部分。游客可以在湖边漫步、欣赏湖景,还可以选择乘船游览。
晋商博物馆
晋商博物馆坐落于迎泽公园东南一隅,总建筑面积4989平方米,共分为中部,南侧,北侧。晋商博物馆,中部为会馆区,坐西朝东,依次为鸡爪牌楼、一进院、二进院,二进院内建有戏台、碑亭、石牌楼、献殿及大殿等建筑。南侧为偏园。北侧为会客接待区及碑廊。
悦心苑
悦心苑是结合古典楼榭风格与现代建筑材料于一体的园林建筑,是迎泽公园各类花卉展览的主要场所。牡丹园每到立夏前后,牡丹竞相开放,并且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已成为迎泽公园的传统花事活动。
藏经阁
藏经楼,原名藏经阁。现存建筑遗构为清代,坐北朝南,通高18米,占地面积1142.4平方米。建于高1.2米的石砌台基上,面宽五间,进深四间,三层四檐歇山顶,黄绿琉璃瓦脊饰,剪边。藏经楼一层四周围廊,柱头科三踩单昂,前后明间平身科二攒,余皆平身科一攒,檐柱间置花卉图案雀替。藏经楼二层重檐设平座,平座柱头科三踩单翘,座上设木制勾栏,柱头科五踩双昂。一、二层前后明次间均设四扇六抹隔扇门,次间为槛窗。额枋、檐檩、斗栱均施彩绘。藏经楼三层为暗层。
迎泽广场
迎泽广场位于迎泽公园北部地区,是迎泽公园整体景观中的一个亮点。迎泽广场东区以植物造景为主。迎泽广场中区包括菊花雕塑涌泉,水廊甬道,湖石假山,观景平台和湖中音乐喷泉等。迎泽广场西区以水景为主。迎泽广场东西两侧为人工堆砌的土石假山。东山建有鸳鸯亭,西山双峰建有四方亭和双层阁亭。西山下有海底世界,设有海洋生物。北区还有4000多平方米的大草坪,内有奔马雕塑,为公园一景。
动物资源
2025年,迎泽公园首次出现英国国鸟欧亚鸲。欧亚鸲俗称知更鸟,体重14克至25克,体长12厘米至16厘米,以胸前的亮橙色羽毛和婉转鸣声闻名,在欧洲被视为希望的象征。其传统分布区横跨欧亚大陆及北非,在中国属罕见冬候鸟,此前仅在新疆、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北京等地零星现身。
文化活动
外事活动
1957年,迎泽公园举办哥伦比亚少数民族服饰展览。1964年,先后有古巴代表团、阿尔巴尼亚代表团及徐特立、吴玉璋等来公园参观。1985年,参加在上海市举办的“全国第二届盆景菊花展览”,参展菊花品种“人面桃花”和“白富贵”菊花获得优秀奖。同年,由团省委发起的、来自亚太地区50多个国家的青年代表在迎泽公园西果园栽种下数棵白皮松,象征着50多个国家的友谊如松树般万古长青,并在此立下书有“友谊林”的石碑。
1990年,迎泽公园参加天津市举办的“市长杯”盆景展览,获一等奖1个、山水盆景二等奖2个、树桩盆景二等奖1个、工艺品二等奖1个。1993年,在上海举办的全国插花比赛中,迎泽公园郭润明的参赛作品“煤海之花”和“金秋”荣获三等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以“黄土地上第一插花人”为主题进行了相关报道。1994年,公园盆景发展中心代表山西省参加在天津举办的第三届全国盆景展览,参展作品35件,获二等奖、三等奖各2个,优秀奖1个。代表太原市参加在长治市举办的山西省城市花卉盆景展览,参赛作品300余盆,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3个。1999年,在中国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迎泽公园培育的盆栽花卉“西府海棠”荣获单项金奖。迎泽公园被山西省筹委会评为先进单位,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对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迎泽公园姚新平、王效军荣立二等功,李旭东荣立三等功。
2006年,迎泽公园代表太原参加在沈阳市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承建的“太原园”获得综合类金奖、最佳设计奖和最佳施工奖,“珍趣亭”“对越坊”获得建筑小品金奖。2013年,迎泽公园承建的“晋缘园”代表太原市参加了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晋缘园”占地面积2160平方米,由市园林设计院设计,迎泽公园承建,于2012年5月15日开工,2013年4月18日竣工。在此次园博会上,“晋缘园”获得特别组织奖,先进集体、优秀建设奖、室外展园综合奖金奖;室外展园建筑小品大奖;室外展园设计、植物配置、施工优秀奖等奖项。同年9月,代表太原市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菊花展览会,负责太原展区的布展工作。布展面积260平方米,布置品种菊2000余盆,草、花1.5万盆,并配以悬崖菊、盆景菊、绿植等。整体风格突出山西省地域特色,以晋商的大院建筑、骆驼商队等景观元素为背景,使整个景点在充分展示品种菊花的同时,也展现了晋商精神。此次菊展获得最佳组织奖、室外景点金奖、室外展台金奖、专项品种标本菊(万山红遍、风飘绿绮、金龙献血爪)金奖、百菊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花展
1959年,迎泽公园布置了五色草装饰的世界地图等,还布置大小花坛百余处,以及在各个景点布置的大小盆景,得到群众的赞赏。为提高各个公园的园艺水平,迎泽、晋祠、人民3个公园,繁殖各种草本花卉66.55万盆株。
1960年,人民、迎泽区两个公园及动物园共举办戏剧、电影、音乐舞会等文娱活动424场次,举办各种宣传性展览9次,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11周年,迎泽公园举办了春花秋放展览,使人们在初冬欣赏到春季的鲜花。在园艺布置上,迎泽公园仅在一处用于陈设花坛的盆花就达到4000余盆,而且创造出更多的形式,如五色草花瓶、花篮等。同年,公园铁树开花、菊花展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前来参观。经园艺工作者的精心培养,昙花24小时盛开。这在公园展出为全国首例,报纸、广播都争相进行报道。
1961年,为庆祝建党40周年,在“七一”期间举办春花秋放、款冬秋开的“七一花展”。在花工的培育下,春季梅花,夏季弄岗报春苣苔、牡丹,秋季菊花及冬季蜡梅、一品红等四季花卉都在花展时期同时开放;展出各种花卉305个品种3893盆(株)。四季花卉一朝齐放,其中经过控制与催花处理的有75个品种2455盆(株)。在布置上根据不同花期的花卉分别陈列于春、夏、秋、冬4个馆内,前往参观的群众达15.8万人次。“七一花展”不仅是提高了花卉培育水平,而且是公园园艺上的一个新的发展,此项展览在以后每年“七一”期间连续举办,延续到1964年。省、市领导多次参观并邀请北京、上海、长春市等13个省、市园林花卉专家共同评赏。时任副省长的郑林题诗“群芳争艳四时春,题额欣看笔绝伦”,著名书法家柯璜题联:“并汾胜气人间天上,花园锦簇葵倾朝阳”。
1962年,举办了“国际劳动节花展”“七一花展”和菊花展,其中菊展规模较大,展出的菊花达400多个品种1298盆。所展出的菊花由过去最多1株开100余朵达到1株开400余朵,悬崖菊的侧枝由过去1米左右达到3米多长。
1973年五一期间举办牡丹、弄岗报春苣苔展览,七一期间展出盆景、瓶花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期间举办大丽花展。1974年举行了大型节日游园纪念活动。1975年,为增加工农兵劳动群众游园内容,举办药用春花展览,约有300盆花卉,并在公园北湖与市体委联合举办冰上体育活动。1976年,举办春节药用花展,接待参观者8万余人次。1979年,举办了摄影展、花展、菊展、蛇展和滑冰活动等。
1980年春节,举办迎春花花展、四季花展。1984年,举办了太原市第十二届菊花展。
1985年,举办了“悦心苑前期工程竣工暨太原市1985年菊花展览开幕典礼”。此次菊花展览历时30天,游人量达5万人次,总收入3340元,共展出各种菊花400多个品种4500盆,分品种馆、立菊馆、综合馆、艺菊馆4个部分。1986~1988年,每年举办花展6~7次,包括春节,夏季花卉,桂花,牡丹、芍药,月季和太原市十三届、十四届菊花展等。
1991年6月30日~7月15日,由园林局、园林协会共同组织的“山西省城市花卉、盆景、根艺展览”在迎泽公园举办。这是一次规模较大、范围较广的综合性展览,参展城市有晋城市、长治、大同市、阳泉市、榆次区、古交市和太原7个城市,共有展品1588件,其中月季1100盆,盆景302件,根雕186件。1993年11月,举办的“太原市第十六届菊花展览”,参展菊花8个项目,共3500盆(株),布景点10个。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期间,在“太原市第十七届菊花展览”中迎泽公园布置花坛3个,分别是广场大草坪“团结奋进”花坛、广场小草坪“万众一心”花坛和公园北门“年年有余”立体花坛,共3.12万盆,其中“团结奋进”花坛获一等奖,“万众一心”花坛获二等奖。
1996年国际劳动节期间,在园内举办了郁金香花展,展出郁金香46个品种20余万株,布置面积1.3万平方米。1998年,太原市第十七届菊展在迎泽公园举办,本次菊展是1987年市人大确定菊花为太原市市花以来的第四次菊展,展览共分10个展区,9个主景点,景点有“普天同庆”“虎啸傲菊”“绿色家园”“锦绣并州”等,共展出菊花500余个品种6万余盆(株)。
1999年,在澳门回归之际,太原市首届荷花展览在迎泽公园举办,主要在盆景园和悦心苑两大景区布置,设置9个景点,分别是江山多娇、莲池落虹、芙蓉照水、朱华凝香等,主广场摆放如意花坛,展馆外布置回归花坛,共摆放荷花2000盆,其他花卉6000盆,荷花品种达100多种,有佛手荷、星光、小碧台、华灯初上等。
2000年,在迎泽公园举办太原市第二届荷花展,本次荷花展在上年的基础上扩大了规模,设9个景区,10个景点,分别是盈盈、鹤舞莲池、苇荡荷香、藕花深处、浮香曲岸等,总用花量2万盆,其中荷花5000盆。
2001年4月下旬,举办太原市首届郁金香暨迎泽公园第十八届牡丹花会。国庆节期间,太原市第十八届菊展在迎泽公园举办,分六大景区、八大景点,展出品种菊花1.3万余盆,100多个品种,总用花量达3万余盆。2002年,太原市第二届郁金香暨迎泽公园第十九届牡丹花会举行。牡丹会以“花卉、人文”为主题,展出牡丹100余种2000余株,展出郁金香31个品种30万株,布展面积达1万平方米。同时首次引进风信子、洋水仙1万株予以试种。
2009年,迎泽公园坚持“植物造景,文化建园”的园艺工作思路,挖掘公园文化潜力,依托牡丹、郁金香传统花事活动,举办迎泽公园首届公园文化节,强化公园在公众中的社会形象。公园文化节本着“政府主办、公园承办、社会协办、公众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文化节活动分为动态和静态两部分,静态的如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设成就展,荷花、牡丹、郁金香、菊花展等;动态的如社区大舞台,赢得广大市民的欢迎。文化节期间在槐树林景区展出郁金香5万余株,牡丹2000余株。为烘托花会的文化气氛,制作介绍郁金香、牡丹的小知识牌18块,牡丹诗词牌20块,牡丹照片20幅。
2010年,在太原市第二届公园“一园一品”活动中,迎泽公园举办了牡丹、郁金香花卉与盆景艺术展。“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已近50年栽培历史的牡丹园,有1000余株200名贵品种;当年引种的郁金香有16个品种5万余头(株),种植共计3000余平方米。盆景为“无言之诗、立体之画”,在公园盆景园内展出由公园盆景技师精心培养的山水盆景30余件,树桩盆景200余件。
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夕太原市第二十届菊花展在迎泽公园开幕,设1个主会场、15个分会场。展出200多个品种60余万盆菊花。
2011年,迎泽公园举办牡丹、芍药、郁金香花展,展出的牡丹有姚黄、魏紫等珍品,还有二乔、绿牡丹等稀遗品种2000余株,郁金香达到30万头以上,品种及形式也更为丰富。同年,在木香花院举办盆景、奇石展,展出了银杏、木槿、榆树、女贞、石榴松、梅以及山水盆景等200余盆,同时,奇石收藏家展出其家藏数百块珍品奇石。
2011年,太原市“迎中博、迎国庆”暨第二十一届菊花展在迎泽公园举办,展览分为大立菊展区、悬崖菊展区及23个展台区,其中7个展台以“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为主题,通过南湖船、井冈山革命圣地、遵义会议旧址、延安宝塔、延河水、开国大典、春天的故事、世博会8个既能独立成章又能连成一体的景点构思来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历程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胜利的。其余16个展台自行命题各具特色,象征着太原市人民在欢乐吉庆的气氛中共同庆祝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的胜利召开。迎泽公园在北门布置了立体“祥和”花坛,通过一对大象的植物造型来体现。
2012年,迎泽公园举办牡丹展和郁金香展,牡丹2400余株,品种220多种,邀请省、市书画名流现场挥毫泼墨,吟诗作画;郁金香展以槐树林展区为主,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种植郁金香26万头,共展出卡马乔、荷兰角、帝王血等20多个郁金香品种。新增两个风车景点,以丰富景观效果。
书画、摄影、图片展
1989年至90年代初,在书画馆举办山西省画院和太原市画院的多次书画展览,举办中青年书画名家展、历代皇帝的蜡像展等。
2000年,在公园内举办了荷花文化摄影、书画展览。2002年,举办了书法绘画展示会,特邀省城各派名家予以创作,展示于花展馆内供游人观赏,同时在花展馆内展示各类奇石、名石。2009年在首届公园文化节组织名家牡丹书画笔会、儿童绘画展等。
2010年,在牡丹园举办以牡丹花为主题的现场书画笔会,在少年宫雕塑广场同市少年宫共同举行少儿书法、绘画表演与书画作品展示,展出百余幅优秀作品。同年,举办了“园林城市成就图片展”。在藏经楼广场两侧,展示以城市道路绿化、住宅区绿化、工矿企业绿化以及城市公园建设成就等40余幅图片。
2011年,迎泽公园举办太原晋商博物馆1周年回顾摄影展,展出80幅优秀摄影作品。
2012年,花卉艺术摄影图片展在迎泽公园藏经楼南广场举办。该展览收集整理了公园具有代表性的花卉摄影艺术图片,并配有文字说明,标明各类花卉的最佳观赏点,同时配套相应的古诗词,做到图文并茂,使游客从多层面来品味其中的内涵。
灯展
1955年,迎泽公园举办“拥护第一个五年计划彩灯展”和“根治黄河模型的展览”。
1991年9月15日~10月31日,迎泽公园举办了由山西省煤矿彩灯协会和迎泽公园联合组织的山西省“一周两节”(山西省对外友好交流周、山西国际锣鼓节、中国第二届民间中国艺术节)“煤海之光”灯会。此次灯会共展出94组大中型彩灯。
1995年举办“大地走红”活动和“迎春灯展”。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1991年9月15日至10月31日,省政府举办“一周两节”活动(山西省对外友好交流活动周、山西国际锣鼓节和中国第二届民间艺术节),其中在迎泽公园内举办了“煤海之光”灯展,共展出大中型彩灯94组,吸引了大量的游客。9月24日晚,因组织不当,在七孔桥区域发生了特大踩踏事故,致105人死亡,108人受伤。1992年初,山西省人民政府下发《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迎泽公园“煤海之光”灯展特大伤亡事故的处理决定》,对副省长李振华等19名有关省、市领导和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和责任追究。
2025年8月,迎泽公园蓝泰打捞队的一次常规作业,发生意外情况——本是为帮助游客打捞落水手机,却在水下吸出了泛着冷光的步枪子弹。工作人员随即报警。经仔细清点,工作人员从湖内共打捞出100多发步枪子弹。随后,这些子弹被上交相关单位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