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侠百科首页
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
情感咨询师

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是中共满洲省委机关在哈尔滨市保存下来的唯一旧址,也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地区人民抗日斗争的"总指挥部"和"文件库",地址位于南岗区光芒街40号(原小戎街2号)。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是一座俄式木结构平房,始建于二十世纪初,建筑面积117平方米,使用面积88平方米,院内占地面积621平方米。内部格局有客厅、卧室、书房、厨房,原外墙为板夹锯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机关在沈阳市遭到敌人破坏,为躲避搜查,省委机关在哈尔滨市几经辗转,先后在当时的江北牛甸子、道里中国三道街、偏脸子、河沟街等地留下足迹。1933年夏,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正式迁至哈尔滨,即中共满洲省委机关秘书长冯仲云的住所,后改为省委秘书处。1934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中共满洲省委机关遭到破坏,小戎街2号秘密地点暴露,党组织要求相关同志立即撤离或潜伏,小戎街2号的满洲省委机关完成了历史使命。1981年1月27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自1988年起,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对“旧址”先后进行了两次维修,2005年除对“旧址”进行维护外,还对院内辅助用房进行了全面修整。2006年,修整后的辅助用房作为图书室,面向社区居民、少年儿童免费开放。

馆内主要有两个陈列,分别是基本陈列和辅助陈列。基本陈列是以冯仲云同志的家,也就是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的布局进行陈列。辅助陈列图片展设在旧址对面的辅助用房内,主要分为"中共满洲省委的建立""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抗日斗争"三个部分和主题墙"中共满洲省委的组织沿革"。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建成后,先后被命名为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首批党史教育基地。许多机关、学校都把这里作为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为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历程

1927年“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东北地区党的统一领导机构,陈为人受命组建满洲省委。10月24日,在哈尔滨市召开的东北地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上,成立了中共满洲省委临时委员会,陈为人当选为书记。会议决定省委机关设在沈阳市(沈阳)。1929年10月通过的《满洲党目前政治任务决议案草案》,对满洲党的工作正规化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机关在沈阳遭到敌人破坏,被迫迁至哈尔滨。为躲避搜查,省委机关在哈尔滨几经辗转,先后在当时的江北牛甸子、道里中国三道街、偏脸子、河沟街等地留下足迹。1933年夏,中共满洲省委机关迁至当时哈尔滨市的小戎街2号(现为光芒街40号),即中共满洲省委机关秘书长冯仲云的住所,后改为省委秘书处。当时,省委领导和省军委领导经常在这里开会,研究东北地区人民抗日斗争的策略、方法,并形成许多重要文件。中共满洲省委在哈尔滨培养并向东北及全国输送了大批干部,如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赵一曼等,都是从哈尔滨走出进而奔赴抗日第一线。1934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中共满洲省委机关遭到破坏,小戎街2号秘密地点暴露,党组织要求相关同志立即撤离或潜伏,小戎街2号的满洲省委机关完成了历史使命。自1988年起,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对“旧址”先后进行了两次维修,2005年除对“旧址”进行维护外,还对院内辅助用房进行了全面修整,并于2006年作为图书室面向社区居民、少年儿童免费开放。

方位布局

展馆位置

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位于南岗区光芒街40号(原小戎街2号),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是一座俄式木结构平房,始建于二十世纪初,建筑面积117平方米,使用面积88平方米,院内占地面积621平方米。

馆内布局

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东面第一间是厨房兼餐厅,次间为秘书处工作人员张光奇的办公室,第三间是客厅兼餐室,第四间是省委书记陈为人的卧室。西侧两间为场景复原,5个仿真人像再现了当年省委成员工作和生活的景象。在会议室和秘书办公室之间设有一个取暖的壁炉。内部格局有客厅、卧室、书房、厨房,原外墙为板夹锯末,“文革”期间被市民占用后,因冬季墙体漏风,住户将房架支起,四壁用砖砌成墙,1988年修复时,将外墙壁用松木板镶贴。

陈列展览

馆内主要有两个陈列分别是基本陈列和辅助陈列。基本陈列是以冯仲云同志的家,也就是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的布局进行陈列,分别布置了卧室、书房、客厅、厨房,摆放的物品有当时的无线电、欧式床、俄式立柜、书架、写字台等。

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从北门进入,有一个花厅,门窗有雕花。往里是一间小门厅,门厅的旁边是一间8平方米左右的卧室,卧室里有一张欧式铁床和一张梳妆台。当年在梳妆台上摆放着一些化妆用品,主要是为了掩人耳目,为了让前来搜查的敌人相信,这是一个普通大学教授的家,而不是随时准备撤离的秘密活动点。再往里走就是会客厅了,会客厅里有一个长沙发和一个大壁炉。这个沙发当年是轻易不坐的,秘密就在沙发的靠背 —— 那里面有暗格,隐藏着一些重要文件,供随时取出使用。壁炉主要是用来取暖,以度过哈尔滨市漫长的冬季,但冯仲云家的这个壁炉却有一个更重要的用途:在紧急情况发生时,销毁来不及转移的我党机密文件。客厅靠东侧的窗台上摆着一个刻花的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一束绢质的玫瑰花,它是重要的暗号。当年,这个窗台是临街的,作为内部交通员的薛雯经常要外出传递一些机密文件,很多党员也会来此秘密开会。他们每次进出时,都要远远地看一眼窗台上是否摆放着这个插着绢质玫瑰花的花瓶;如果花瓶在窗台上,就证明是安全的,可以进来。该场馆的陈列家具共有13件。

辅助陈列图片展设在旧址对面的辅助用房内,主要分为"中共满洲省委的建立""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抗日斗争"三个部分和主题墙"中共满洲省委的组织沿革"。陈列用大量的图片配文字说明和翔实的文件复印件展示了中共满洲省委的建立,领导东北地区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抗日斗争的情况,即中共满洲省委的建立、满洲省委领导的革命斗争、满洲省委领导东北人民进行的抗日斗争。其中有照片59幅、文献37份,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历程。

开发与保护

1981年1月27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馆意义

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总指挥部”和“文件库,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两个陈列基本反映了当时满洲省委的具体情况。中共满洲省委从1927年10月成立到1936年6月撤销,历时8年零8个月。它高举革命旗帜,带领广大东北地区人民奋战于白山黑水间,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为东北人民解放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建成后,先后被命名为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首批党史教育基地。许多机关、学校都把这里作为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为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文化基地.文化基地.2025-08-28

红色博物馆之旅丨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总指挥部”.澎湃新闻.2025-08-28

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东北网.2025-08-28

这个“五一”,到冰城来一场“红色游”!线路→.黑龙江新闻网.2025-08-28

铭记抗战历史 致敬抗联英烈|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木屋承载红色使命.今日头条.2025-08-28

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叫响哈尔滨红色文史品牌的对策研究.东北网.2025-08-28

闹中取静的小木屋 是运筹帷幄处.百家号.2025-08-28

“遥”看历史 | 追寻黑龙江红色记忆.澎湃新闻.2025-08-28

红色博物馆之旅丨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总指挥部”.澎湃新闻.2025-08-28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2025-08-28

小长假最后一天 推荐4条哈尔滨红色旅游线路.今日头条.2025-08-28

运动小飞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