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3是中国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2019年6月,中国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大校针对“6月初中国是否进行了‘巨浪-3’新型潜射洲际导弹的海上试验活动”回应称,“我们按计划进行的科研试验是正常的”。
研发背景
1967年,中国开始了固体战略弹道导弹的攻关和研制工作。经过反复论证后,将“巨浪-1弹道导弹”定位为潜地固体弹道导弹,这是中国首枚固体战略弹道导弹,且最初研究定位为“一弹两用”,既是核潜艇导弹,在陆地上又可作陆基机动导弹。1982年10月12日,“巨浪-1”型固体战略导弹发射成功。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潜艇水下发射核导弹能力的国家,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
不过,由于“巨浪-1”射距仅有1700公里,性能指标与国外同时期型号的潜射弹道导弹有差距,中央军委于1979年批准了“巨浪-2”导弹的研制计划。1986年,科研部门论证了固体远程战略导弹的总体方案,决定研制巨浪-2“海基远程导弹”。2003年,“巨浪-2”首次陆上试射试验成功,后于2012年通过在094型战略核潜艇上的定型试射,最终定型。“巨浪-2”为三级固体燃料潜射洲际导弹,直径2米,长约14米,重约40吨,“巨浪-2”的原型弹射程在7500至8000千米之间,改进后首批新型弹测试射程为9500至10500千米。
发展历程
2019年6月2日凌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多地均发现天空中出现“发光不明飞行物”,“一颗如彗星般的明亮物体,拖着长长的尾巴在空中疾飞而过”。6月27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大校就“中国是否进行了‘巨浪-3’新型潜射洲际导弹的海上试验活动”回应称,“我们按计划进行的科研试验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