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侠百科首页
喀拉喀什河
情感咨询师

喀拉喀什河(英文名:Qaraqash River),又名乌玉河、墨玉河, 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的一条冰川融雪型河流,发源于喀喇昆仑山脉,为季节河,冬秋季节干枯,春夏季节有水。全长589公里,年径流量21.8亿立方米,因盛产墨玉而驰名。

喀拉喀什河是和田河的主干流,从河源到乌鲁瓦提水文站流出山口,集水面积19983平方千米。从乌鲁瓦提至墨玉大桥为丘陵平原区,河长91千米,河道坡降近6%,水流散失在和田、墨玉两县农业区。汛期洪水下泄到和田河。由墨玉大桥至科什拉什与玉龙喀什河汇合处为沙漠区,河长128千米。乌鲁瓦提水文站以上山区,冰川面积2163平方千米,冰川储量1560亿立方米,年冰川融水量10亿立方米。冰川融水补给占45.9%,地下水补给占24%,降雨季节雨雪补给占30.1%,年平均含沙量2.25千克/立方米,年输沙量492万吨,河水矿化度每升437毫克,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春季仅占9.6%,夏季则占73.2%。

1995年,喀拉喀什河上游建起乌鲁瓦提水库,水库是国家AAA级景区,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喀拉喀什河沿岸还分布着多个自然和人文景观,如牛头山、万卷崖、象鼻山等。

命名

墨玉县”译自突厥语,意为“墨玉”,在维吾尔语中:“喀拉”意为“黑”,“喀什”意为“玉”。历史上此河因盛产墨玉而驰名中外,在《魏书》此河称为达利水,《旧唐书》《明史》中则称其为乌玉河、墨玉河,此河因处在河西岸的墨玉县而得名。

位置境域

喀拉喀什河是典型的高山融雪补给型河流,发源于喀喇昆仑山脉北坡开拉斯山,河源市最高峰是团结峰(6644米),河源支流约24条,其中16条系源自中昆仑冰川发育带。从河源到大红柳滩,河道基本上是由南向北穿行于喀喇昆仑山、南屏雪山和谷顶山之间,山体相对狭小,山脊海拔一般高于6000米。喀拉喀什河在山区蜿蜒曲折,到乌鲁瓦提水文站流出山口。流经和田,皮山县墨玉县,在阔什塔什与白玉河汇流成和田河,是和田河的两大支流之一,也是和田地区的第二大河。全长589公里,年径流量21.8亿立方米,河流干、支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中高山季节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藏宝之河

喀拉喀什河不仅具有丰富的软玉资源,出产的玉石品种丰富、块头大,而且人们还在这条河流中发现了黄金、钻石和古玉,历史上此河因盛产墨玉而驰名,在中国古代史书中有该河产玉情况的记载。据成熟与宋代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载:“冬曰白玉河,西曰绿玉河,又西曰乌玉河,三河皆有玉而色异。每岁秋水涸,国王捞玉于河,然后国人得捞玉。”这是中国古代史料中对喀拉喀什河产玉情况的最早的记载之一。但是,围绕玉河是两条还是三条,古代人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认为有白玉河、绿玉河、乌玉河三条;有的认为只有白玉河与绿玉河两条。现代人们认为,古代绿玉河和乌玉河实际上所指的是一条大河,既喀拉喀什河。

喀拉喀什河中玉的品种比较多,有时也出一些比较罕见的品种(变种),在它靠近山里的河道中常常能发现块体比较大的子料。喀拉喀什河出产的玉多为青玉青白玉和青花,也产少量碧玉,产出的白玉极少。这条河流也是新疆境内唯一发现过金刚石的河流。1942年,人们在喀拉喀什河下游波朋村发现了第一颗金刚石,与沙金一起淘出,重量不超过0.5克拉,没有磨蚀,晶体透目,无裂纹。以后人们又在喀拉喀什河下游土斯阿和其淘金时发现了第二颗钻石,重1.014克拉,晶面有撞出纹及个别裂纹。其后,人们又陆续在淘金时找到了几颗金刚石。

在拉喀什河中,人们还发现了金沙、钻石和水晶石等宝藏。在该河下游的第4纪冲积带河流中,自古以来就是和田著名的金沙采洗区,出产珍贵的沙金。《中国地质报》在20世纪80年代刊发的一篇文章《皇家金矿今何在》称,位于昆仑山区的金玉国,曾经有4座金矿,其中的“大小金场”,每年产出的黄金几乎成为当朝军费开支的全部来源。中国著名探险家赵子允获此信息后,开始了他的寻找“大小金场”之旅。2001年他组织的探险队经过多次考察探险,最终在喀拉喀什河上游海拔4000多米的河谷地带,找到了“大金场”,那里还遗留着2000多个金洞,坟墓也是一座挨着一座。

主要景点

渠首  

喀拉喀什河渠首属二级建筑物,位于和田市西南27公里处,1984年开工,1988年竣工。该渠首是一座拦河悬板分层式引水枢纽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高达16米多,具有引水、泄洪、排砂等综合效果。渠首采取正面泄洪,底层排砂,上层侧向引水形式。设有泄洪闸6孔,总宽度67.5米,设计流量500秒立方米。两岸进水闸共3孔,每孔宽10米。其左岸(墨玉县)2孔,右岸(和田县)1孔,设计引水流量分别为120和50秒立方米。闸门启闭由电脑自动控制。该工程完成土石方81.7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3.26万立方米,砌石2万余立方米。喀拉喀什河渠首担负着两岸近90万亩耕地的灌溉和数十万人畜用水的引水任务。

喀拉喀什河已成为游览观光胜地。景区以渠首工程为主体,形成了景观建筑群,水池、曲桥、亭阁、楼台错落有致,渠、池、路边绿树成荫。东岸山头有古寺庙遗址,西岸有王蔚纪念碑和纪念馆。

乌鲁瓦提水库

1995年,喀拉喀什河上游建起乌鲁瓦提水库。乌鲁瓦提水库在和田县朗如乡境内,是国家AAA级景区。距离西宁—喀什公路75公里,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它是一座具有灌溉、防洪、发电、改善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最大坝高133米,水库总库容3.336亿立方米。自工程建成以来,已累计向灌区供水239亿m³,累计发电量达61.4亿千瓦时,有效改善了下游240余万亩喀拉喀什河灌区“春旱冬枯”季节性严重缺水的现状,推动了和田地区粮食和经济作物增产增收,为脱贫攻坚伟大胜利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水利和电力保障。

乌鲁瓦提水库库区南头有几个小岛,是灰鹤野鸭、大雁等鸟纲的乐园;水库四周被低山环绕,高峻挺拔,生态奇异;蓝色的湖水,水清浪静,湖光倒影,景色秀丽;尽管水库有3亿立方米的水,却几乎没有植被,被称为典型的“绿水荒山”景色,是夏季避暑、游泳、垂钓、划船及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牛头山

牛头山处于喀拉喀什河北岸,因山两角突起,状如牛角,故称牛头山。牛头山岩有大石室,石室处在垂直的山崖上,由木板栈道通行。石室分两层,里面还套着类似壁龛的洞,空间窄小。石室上方还有一个洞,形成洞中之洞。通过梯子可到上层的小室。石室内自然的砾岩、小石子紧密排列,如水泥浇注般坚硬。整个洞壁覆盖着厚厚的煤烟,大概是朝圣者生火取暖薰出来的。

石头村

朗如乡境内地下及河床里埋藏着历经亿年的各类石头,玲珑剔透,形态各异。在塔提力克苏村不止可采购到称心的石头,更让人欣赏感受到天然文化石的乐趣。

杏花村

杏花村位于朗如乡排孜瓦提村,距离和田市区20公里,座落于墨玉县河畔,是观光、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村里杏树面积达1100余亩。300年以上的古杏树有500余棵。走进村子,依山而建的牧羊圈,据树搭起的放鸽台,四通八达乡间小路串连起片片杏树林,描绘出一幅人间仙境。阳春时节,杏花怒放,整个村庄“淹没”在杏花香雨之中。

万卷崖

走出朗如乡便可看到喀拉喀什河西岸的河堤,岸边峻峭挺拔的岩啀呈暗红色,远看像是万卷未曾翻阅的书,在火烧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

桃花村

艾古塞村位于墨玉县河畔,距和田市区52公里。整个村子依山而建,背山面水,错落有致。从山顶到谷底村庄绝壁落差,绝壁上怪石林立,形态各异。每到桃花盛开时节,村里花团锦簇,演绎着世外桃源的传说。一条小溪穿村而过,贯通着过去与未来。村里还有个百年馕坑,这个馕坑打出的馕是最香的。

四季湖

四季湖位于朗如乡塔孜力克苏村下游,距离和田市区45公里。500余米的拦河大坝,像一条卧地长龙,气势恢宏,托起一座“高峡平湖”。 湖里盛产𩾌𩷕白鱼。在湖中泛舟漫游,只见一湖绿水半山倒影,充满诗情画意。

象鼻山

在乌鲁瓦提水库下,喀拉喀什河西岸约10公里处,有个酷似桂林象鼻山的象鼻洞横亘在公路上。象鼻洞虽然是土质的,但在荒漠里却别有一番景象。象鼻山背靠的岩石笔直陡峭,好似天空垂下的大幕布。象鼻洞下是喀拉喀什河,长年的河水冲刷形成了三个小岛,小岛上的石头很像动物,如京巴犬海狮藏獒等,它们卧在象鼻下,安逸地在大自然里沐浴。象鼻洞的背面,像一朵开放的蘑菇,虽然是土质的,但其风骨犹在。

相关事件

2025年8月,喀拉喀什河英也尔段河水渐退,泥沙堆积出“鲸”的形状,犹如巨鲸逆流而上。从空中俯瞰,“沙鲸”头部、躯干及尾鳍轮廓分明,最宽处约240米,最长处约520米。

参考资料

多源卫星降水数据在干旱山区水文研究中的适用性评价.mdpi.2025-08-14

大美和田 | 雨后的墨玉河谷.澎湃新闻.2025-08-22

喀河十景.和田市人民政府.2024-09-08

藏宝之河:喀拉喀什河.新疆旅行网.2025-08-14

数字孪生乌鲁瓦提水利枢纽 为新疆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蹚出路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2025-08-23

喀河十景.和田市人民政府.2025-08-13

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水利部.2025-08-22

和田河地乳流玉走瀚海.中国国家地理.2025-08-13

喀拉喀什河.地理网.2024-09-08

治水兴水看新疆丨“洪水猛兽”变惠泽膏流.新浪财经.2025-08-13

#新疆一河水退去留5....新浪微博.2025-08-23

运动小飞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