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解体
来源:互联网

人格解体是一种病态的心理现象,它指患者感觉自身的躯体和心理活动相分离。人格解体的患者多见于15~30岁,以女性居多。人格解体的诱发因素多种多样,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精神应激因素(如车祸、亲人死亡等突发性的严重应激事件)、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有关,其中严重应激事件可能因个体对不愉快情感的保护性反应而诱发人格解体的出现。多由抑郁症、焦虑性障碍、精神分裂症颞叶癫痫等导致。人格解体表现为:自我关注增强,但感到自我的全部或部分似乎是不真实、遥远或虚假的,这种改变发生时,感觉正常而且情感表达能力完整。人格解体的治疗常采用综合治疗策略,包括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药物治疗(如苯二氮卓类药物、三环类抗抑郁剂等)以及放松训练等辅助方法。治疗后病情可得到改善。人格解体患者除了核心症状外,还可能伴有焦虑、抑郁、强迫等精神症状,这些伴随症状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痛苦和功能障碍,给患者的身体、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人格解体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有利于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就诊科室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抗抑郁剂治疗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辅助治疗

危害

预后

预防

参考资料 >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