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人民政府是阜新市的国家行政机关,是阜新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对阜新市人民代表大会和辽宁省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在阜新市人民代表大会闭幕期间,向阜新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现任市长是马原。
建置沿革
阜新市历史悠久,西周和东周春秋时期,有山戎、东吁王朝人活动于此。东周战国时期,燕长城横贯境内,燕长城以北仍属东胡,南部介于燕国辽西地区、辽东两郡之间。
秦朝,今阜新市属匈奴左地。西汉时,仍为匈奴左地,刘彻打败匈奴后,属乌桓地。三国时,北部属鲜卑,南部属魏地。晋朝时,北部属鲜卑慕容部,南部、西南部属西晋平州昌黎郡,太康十年(289年)全境属慕容部管辖。东晋十六国时,先后为前燕、前秦、后燕、北燕等割据政权占据。南北朝时,为辽朝辖地。隋朝,北部为契丹辖地,南部属隋王朝燕郡。
唐代,北部属契丹辖地,南部属唐河北道北部的营州,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北部为松漠都督府辖,南部仍属营州。辽代初期,属辽上京遗址道。金朝,南部小部分地区归东京路广宁府辖,市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彰武县全境属懿州管辖。元代,北部一部分在中书省宁昌路辖境,南部为广宁府辖地,中间大部分地区属辽阳路。明代洪武年间,分属辽东都司和北平都指挥使司,正统、景泰年间,分别属泰宁卫武公福余卫。清崇德二年(1637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境建土默特左旗,后隶属于卓索图盟;顺治初年,在彰武县境地置官牧场,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改名为养息牧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养息牧地区置彰武县,翌年,在土默特左旗境由朝阳县析置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实行县旗并存、蒙汉分治体制。
民国初年仍延续清末建置。1933年日本侵略者侵占阜新市。1945年9月27日成立阜新市政府,1946年1月中国国民党抢占阜新,1948年3月18日阜新全境解放,同年4月18日阜新市政府成立,属辽北省。1949年4月21日,划归辽西省。1954年6月19日,归属辽宁省。1959年1月,彰武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划归阜新市领导。1960年5月,义县清河门区、老爷庙两个管理区划归阜新市郊区领导,成立清河门镇人民公社,1984年3月阜新市设清河门区。
职权范围
(一)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
(二)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
(三)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
(四)依照法律的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五)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计划和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城乡建设等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财政、民政、社会保障、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行政工作;
(六)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七)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
(八)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保障少数民族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帮助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宪法和法律实行区域自治,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事业;
(十)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十一)办理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辖区概况
阜新市系辽宁省省辖市之一,位于辽宁省西北部,与省会沈阳市直线距离147.5千米。往南经锦州市可直下京、津;北上经通辽市可到霍林河矿区;东达沈阳及辽东沿海城市;西至朝阳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是辽宁西部的交通要道。阜新全境呈矩形,中轴斜交于北纬42°10′和东经122°00′的交点上。阜新地区东西长170千米,南北宽84千米,总面积10355平方千米。
2023年,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602.0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2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55.7亿元,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316.1亿元,增长5.0%。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1.6:25.9:52.5。
行政区划
阜新市辖5个区:海州区、新邱区、太平区、清河门区、细河区;2个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区、县下设街道17个、镇60个、乡5个(含1个民族乡)。具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