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仲德(1937年2月26日—2004年2月13日),浙江绍兴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美学学会理事、冯友兰研究会常务理事。
1960年,蔡仲德被分配到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担任语文教师。1974年,蔡仲德开始涉足中国音乐美学史的研究。1983年,蔡仲德调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任教。1988年,蔡仲德的著作《中国音乐美学史论》出版。1990年,蔡仲德的著作《中国音乐美学资料注译》出版(初版)。1995年,蔡仲德的著作《中国音乐美学史》出版。1998年,蔡仲德与宗璞合著的《解读冯友兰·亲人回忆卷》出版,次年,蔡仲德的著作《音乐与文化的人本主义思考》出版。2003年,蔡仲德的著作《音乐之道的探求——论中国音乐美学史及其他》出版。2004年2月13日下午4时许,蔡仲德因肺癌病逝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蔡仲德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中国音乐美学史。2000年,蔡仲德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996年,蔡仲德的代表作《中国音乐美学史》(初版)获得第十届中国图书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蔡仲德出生于1937年2月26日,1960年,蔡仲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工作经历
1960年,蔡仲德被分配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担任语文教师。1974年,蔡仲德开始涉足中国音乐美学史的研究。1983年,蔡仲德调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任教。他在中国高校率先开设了“中国音乐美学史”“《乐记》《声无哀乐论》研究”“士人格研究”等课程。
1988年,蔡仲德的著作《中国音乐美学史论》出版。1990年,蔡仲德的著作《中国音乐美学资料注译》出版(初版)。1994年,蔡仲德的著作《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出版。1995年,蔡仲德的著作《中国音乐美学史》出版。
1997年,蔡仲德的著作《〈乐记〉〈声无哀乐论〉注译与研究》出版。1998年,蔡仲德与宗璞合著的《解读冯友兰·亲人回忆卷》出版,1999年,蔡仲德的著作《音乐与文化的人本主义思考》出版。2003年,蔡仲德的著作《音乐之道的探求——论中国音乐美学史及其他》出版。2004年2月13日下午4时许,蔡仲德因肺癌病逝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社会任职
信息来源
研究方向
蔡仲德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中国音乐美学史。
主讲课程
蔡仲德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任教后,在中国率先开设了“中国音乐美学史”“《乐记》《声无哀乐论》研究”“士人格研究”等课程。
论文著述
出版著作
蔡仲德教授的著作包括:《中国音乐美学史论》(1988)《中国音乐美学资料注译》(1990年初版;2004年增订版)《中国音乐美学史》(1995)(1993年台湾蓝灯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版,2003年修订版)《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1994)《〈乐记〉〈声无哀乐论〉注译与研究》(1997)《解读冯友兰·亲人回忆卷》(1998,与宗璞合著)《音乐与文化的人本主义思考》(1999)《音乐之道的探求——论中国音乐美学史及其他》(2003)等。
信息来源
期刊论文
信息来源
亲属关系
信息来源
获得荣誉
人物荣誉
1993年,音乐美学教研室集体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与教研室同仁合作)。2000年,蔡仲德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作品荣誉
1996年,代表作《中国音乐美学史》(初版)获得第十届中国图书奖,1998年获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艺术类二等奖,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2001年获得“何乾三音乐美学基金”音乐美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04年,《中国音乐美学史》(修订版)被收入《中国文库》。
人物评价
蔡仲德教授曾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四十余年,为人为学深得师生爱戴。他涉及的学术领域有中国音乐文献学、中国音乐美学、中国文化学、中国哲学等,在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建构、士人格研究以及冯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中央音乐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