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资金,又称为北上资金,是指通过沪、深港通从香港市场流入A股的资金,即资金由南向北进入A股市场。在中国股市中,一般“北”指的是沪深两市,“南”指的是香港股市。与北向资金相对应的就是南向资金,即从内地流向香港证券市场进行买卖的资金。
2014年11月,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正式启动,这一机制的启动标志着北向资金的起点。2016年12月,深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开始,进一步扩展了北向资金投资范围。随着这两个“通道”的开通,北向资金持续流入A股,其在A股的市场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2023年8月11日,北向资金大幅净卖出123.37亿元,为2023年首次单日净卖出超百亿元,8月19日,北向资金已连续10个交易日净卖出,创历史最长连续净卖出天数纪录,10个交易日合计净流出546.96亿元。2024年4月26日,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224.49亿元,创下陆港通开通以来新高。2024年5月13日起,北向资金实时交易额不再披露。
基本概念
北向资金,又叫做北上资金、热钱,是指从香港特别行政区股票中流入大陆股市的资金,也可以说是进入A股市场中的香港资金以及国际资本。与北向资金相对应的就是南向资金,即从内地流向香港证券市场进行买卖的资金。北向资金是香港的投资者或者国际投资者投资A股的资本,主要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流入A股市场。沪港通和深港通分别对应上海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把沪港通和深港通资金流入流出相加就得到了北上资金。
北向资金流入在股市里面往往被视为积极的信号,也就是买入的信号,所以北向资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利好。北向资金又称热聪明资金,因为北向资金的信息渠道广,对市场的嗅觉灵敏度也相对更高,北向资金若是大量流入,代表其对大陆股市走势看好,因此北向资金流入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较大的信号。
发展历史
2014年11月,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正式启动,这一机制的启动标志着北向资金的起点。2016年12月,深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开始,进一步扩展了北向资金投资范围。在A股市场中,是不允许国外的资金进行直接参与,该市场的资本市场是受到管制不能够实现自由流通的。中国香港股市市场是国际化金融中心,很多国外的资金可以在港股中进行投资。随着这两个“通道”的开通,北向资金持续流入A股,其在A股的市场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在内地,资本的流动会受到一定的管制,而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资本和国际资本的流动是自由的,因此国际资本可以通过香港进入到A股市场,其中起到沟通作用的就是沪港通和深港通。
重要交易
2017年,沪、深港通于2017年12月29日共同运行完A股最后一个交易日。2017年北向资金合计成交A股超过2万亿元,超过南向资金成交总额,北向资金净买入累计合计1997亿元,约为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6成。2017年全年仅6月和8月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反超南向资金,而11月份南北净买入剪刀差达到最大,逼近400亿元。
2018年,通过沪、深股通的北向交易资金在2018年累计净买入A股2492亿元,较2017年增长约47%,创历史纪录,自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6417亿元;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净买入827亿港元,成为开通以来年度最小净买入金额,也首次被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反超,呈现“南冷北热”局面。
2019年,北向资金买卖总额为9.66万亿元,同比增长1倍有余,交易活跃度大幅提升。从成交方向来看,北向资金2019年净流入3474.77亿元,同比增长18.1%。截至2019年12月29日,北向资金已连续29个交易日净流入,距刷新纪录仅差一步。50只个股获北向资金加仓的幅度超过4.5个百分点,平均加仓幅度达到6.7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北向资金持有市值超千亿的申万行业有5个,其中食品饮料以2401.65亿元排名第一。
2020年,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2089.32亿元,其中沪股通资金累计净流入855.13亿元,深股通资金累计净流入1234.19亿元。从北向资金持股情况看,贵州茅台仍是北向资金持有市值最高的A股公司。此外,美的集团、恒瑞医药、格力电器、中国平安紧随其后,分列第二至第五位。
2021年,北向资金累计成交276295.91亿元,成交净买入4321.7亿元,其中,沪股通合计净买入1937.28亿元,深股通合计净买入2384.42亿元,年度净买入额创历史新高。从单月看,北向资金12月累计成交23393.91亿元,成交净买入889.93亿元,其中,沪股通合计净买入581.12亿元,深股通合计净买入308.81亿元。
2022年,A股市场波动加大,北向资金一度大幅流出,但随着11月、12月净买入951亿元,全年净买入达到900.20亿元,连续第九年实现净买入。分月份来看,2022年6月、11月净买入金额居前,分别为729.60亿元、600.95亿元;10月净卖出金额最多,为573亿元。
2023年上半年,北向资金净买入1833.24亿元,其间1436只个股获增持,41只个股增持股数超1亿股;增持股数最多的个股是京东方,高达18.57亿股,洛阳钼业、分众传媒、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中车集团分别被增持5.45亿股、5.15亿股、4.52亿股、4.5亿股,排名第二至第五。同年10月23日,港交所因重阳节休市一日,北向交易关闭。12月28日,北向资金上午9点54分净买额达30亿元,至全天收盘大幅净买入135.58亿元创5个月新高,其中沪股通净买入60.88亿元,深股通净买入74.7亿元。
2024年1月15日,北向资金全天小幅净卖出3.55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7.5亿元,深股通净卖出21.05亿元。1月16日,北向资金合计买入成交498.64亿元,卖出成交539.97亿元,合计成交额1038.61亿元。全天成交净卖出41.33亿元,其中,沪股通合计成交额506.09亿元,成交净买入1.69亿元;深股通合计成交532.52亿元,成交净卖出43.02亿元。1月17日,北向资金整体保持净流出,截至2024年1月17日14:40,北向资金净流出超134亿元。1月22日,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10.47亿元,终结连续6日净卖出态势;其中沪股通净买入7.39亿元,深股通净买入3.09亿元。截至1月23日午间收盘,北向资金净买入28.64亿,近30亿。1月25日,北向资金净买入超50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40.75亿元,深股通净买入9.32亿元。2月6日,北向资金全天大幅净买入126.05亿元,单日净买入额创2023年12月以来新高,连续6日净买入;其中,沪股通净买入60.13亿元,深股通净买入65.92亿元。截至2月27日,北向资金净流入超50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超24亿元,深股通净流入超26亿元。2月29日,北向资金全天单边净买入166.03亿元,连续第三日净买入,单日净买入额创7个月(2023年7月25日以来)新高。2月份,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607.44亿元,为2023年8月份以来的首次月度净买入。3月7日,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21.41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03亿元,深股通净卖出22.44亿元。3月14日午后,北向资金加速流入A股65.33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42.36亿元,深股通净买入22.97亿元。截至2024年4月2日,北向资金净流入A股666.05亿元人民币。2024年4月26日,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224.49亿元,创下陆港通开通以来新高。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13.23亿元,深股通净买入111.26亿元。5月13日起,北向资金实时交易额不再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