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振林(1917年8月 - 2005年3月21日),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1937年,葛振林参加革命。1938年2月入伍,194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易县的“反扫荡”战斗中,葛振林跳下悬崖,被山腰上的树挂住,幸免于难。伤愈后,葛振林先后投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战争,抗美援朝归来后,葛振林历任湖南省军区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湖南省军区警卫营长、衡南县兵役局副局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等职。1966年春,葛振林申请离岗退养,时年49岁。1982年,葛振林正式离休,享受正师级待遇。此后,他担任全国近200家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2005年3月21日,葛振林在湖南衡阳169医院病逝,终年88岁。
葛振林曾获得狼牙山五壮士光荣称号、民族英雄奖章和三级解放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等荣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7年,葛振林出生在河北省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一个贫苦家庭,8岁失去了母亲,从小给地主干活,受尽了压迫和剥削。1937年4月,葛振林在地下党的领导下投身革命。后来八路军来到喜峪村,葛振林成为当地地方武装队长,带领民兵减租减息,征粮运粮,拥军优属,支援前线。1938年2月,葛振林参加了八路军,被分配在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1940年2月,葛振林加入中国共产党。
革命经历
1941年9月25日,日伪军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晋察冀军区五位战士——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为掩护全连转移,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子弹打光,他们就用石块还击。最后,他们毁掉枪支,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抗日战争期间,葛振林参加过宋城、阜平县、东庄、大龙华、黄土岭战斗、南坡头、百团大战争等大小几十次战斗。
伤愈后,葛振林先后投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屡建战功。抗美援朝归来,葛振林历任湖南省军区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湖南省军区警卫营长、衡南县兵役局副局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约在1962年,葛振林调任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1966年春,葛振林向衡阳军分区司令部提交申请希望休养,上级考虑到他的伤病,批准了这一请求,当年8月,这位老战士离岗退养,时年49岁。1982年,葛振林正式离休,享受正师级待遇。此后,他担任全国近200家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
人物逝世
2004年11月11日,葛振林因病入院接受治疗,被诊断为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老病、支气管哮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多种病症。2005年3月21日23时10分,葛振林在衡阳市169医院病逝,终年88岁。
主要荣誉
参考资料
家庭生活
个人生活
葛振林从不以英雄自居,他一生勤俭节约,安守清贫。葛振林的家,是一个不到120平方米的四合院,坐落在衡阳市警备区旁边。室内布置陈旧,摆放了“革命老人”的红匾和镶在镜框里的老照片,有一个七、八平方米的书房,极为简朴,一个旧式书架中,整齐地摆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集和军事书籍,书桌边唯一显眼的是一张崭新的真皮沙发,旁边放着一张破旧的藤椅,已经松架,椅子破了几个大洞,葛振林长期坐在这张藤椅上读书看报。葛振林离休后,他的衣着十分朴素,经常身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
家庭亲属
家庭情况
葛振林家中弟兄4人,还有3个姐妹,全都是农民,生活艰苦。老三常年有病,家里连看病的钱都没有,他的家人希望葛振林能跟组织提一下。葛振林表示:“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比小时候翻山越岭找吃的不知强了多少倍。要我求组织照顾,没门!”
葛振林有4个儿子,1个在部队,3个当工人,长子葛长生当兵留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二子葛宪松在衡阳铁路电视台当维修工,三子葛拥宪因工厂效益不好下岗在家,四子葛拥进没有自己的房子,和老人住在一起。但葛振林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也不为儿子的就业找关系,他经常对儿孙们表示:“任何时候都不能做对不起共产党的事。”
孙子发烧拒用公车
有一次,葛振林的孙子发高烧,他的老伴便让葛振林打电话给衡阳市警备区干休所,要求派车。随后,葛振林到房里准备打电话,拿起电话后,葛振林又放了下来。他对老伴说:“你还是叫他妈妈背着孩子坐公共汽车到医院吧。”老伴表示:“平时不指望你派车,孙子要上医院,要台车不行?你不打电话我来打。”“你敢!”葛老表示气愤。因此老伴只有让儿媳背着孙子挤公共汽车去医院。后来,葛振林的这个孙子考上军校,直到军校毕业之后,很多同学还不知他是葛振林的孙子。
送其吸毒儿子劳教
1993年,葛振林三子葛拥宪因吸毒被警方抓获,此后葛拥宪又偷取中央军委授予葛振林的“红旗勋章”换成海洛因吸食,葛振林便向当地的黄茶岭派出所举报,派出所担心影响葛振林形象,并未拘捕葛拥宪,只是对他教育处理。1998年10月,葛振林再次来到衡阳市公安局,向局长申请将吸毒成瘾、屡教不改的三子葛拥宪送去劳动教养强制戒毒。11月,5名刑警将葛拥宪抓获,从他身上搜出了海洛因和针管后,将其送往衡阳市劳教所劳教。最初,葛拥宪对葛振林十分不理解,在所内破口大骂,后来,在管教干部教育下,葛拥宪协助公安部门查获了一个特大吸、贩毒团伙。1999年6月,全国禁毒图片巡回展在衡阳举办,葛振林将其子吸毒劳教的照片公开展出,以此教育迷途的青少年并购买禁毒宣传画册转交给还在劳教所的儿子。
人物事迹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日伪军3500余人在易县狼牙山地区实施“清剿”。该地区驻有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所属第1军分区机关部队和涞源县、易县、徐水区、满城区四县党政机关及群众数万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奉命掩护机关、部队和群众向老君堂方向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及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掩护全连转移。
5名战士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后来,他们边打边撤,沿着崎岖的小路,向棋盘陀攀去。敌人误认为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跟踪追击。5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就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黄昏。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身负重伤,被老乡们救起,幸免于难。
马宝玉等5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宋学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11月5日,《晋察冀日报》率先报道了五位战士的英勇事迹。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签署训令,将葛振林、马宝玉等5人命名为“狼牙山五壮士”。
1942年4月,晋察冀军区在棋盘陀上建立了“三烈士塔”,后毁于日军炮火。1959年3月“三烈士塔”重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聂荣臻元帅亲笔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
后世纪念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称赞狼牙山五壮士“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之一。同年,狼牙山五壮士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经过历次精简整编,截至2025年“狼牙山五壮士连”仍保留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
艺术形象
新中国成立后,版画家彦涵根据这个战斗故事创作了木版连环画作品《狼牙山五壮士》,收藏于中国美术馆。此后,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外文出版社等全国多家出版社共出版了16个版本的《狼牙山五壮士》连环画。此外,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小说《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还被收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