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侠百科首页
普兰县
情感咨询师

普兰县(英文名:Purang County),是中国西藏阿里地区南部的一个县,地处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峡谷地带,地理坐标介于东经80°35'~82°32'、北纬30°01'~31°14'之间,总面积13179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普兰县下辖普兰镇、巴嘎乡、霍尔乡,共一镇两乡、10个村(社区),常住人口为 1.22万人。县人民政府驻普兰县人民路1号。

普兰县地形呈南北长、东西窄不规则三角形,地貌类型大致可分为高山峡谷和高山宽谷两个综合地貌区。境内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日照充足,日温差大。公元7世纪初,普兰属西藏高原“十二小邦”之一的羊同(象雄)管辖;14世纪中叶,普兰被古格地方政权兼并,成为古格辖地;明崇祯三年,拉达克攻占古格,普兰随之被拉达克统治达50年;1980年,普兰县随阿里地区划归西藏自治区管理。

普兰县是中国12个三国交界县之一、西藏21个边境县之一。有国家一类开放的普兰口岸,是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交流的重镇。普兰属于半农半牧县,素有“阿里粮仓”的美誉,盛产稞麦油菜、豌豆、马铃薯、青萝卜等。普兰县的粮食播种面积约占整个阿里地区的 1/3。2022年,普兰县生产总值完成7.8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1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310万元。境内景点主要有冈仁波齐峰玛旁雍错科迦寺等。

名称由来

普兰地名解释众多。一种说法是“不让”。象雄文献记载:“不”最初指头,“让”指马。另一种说法是“不”在象雄语中意为“雪”,“让”意为“山”,是指被雪山所包围的区域。

历史沿革

普兰历史久远,在公元初始,它就成为古象雄王国中心辖区之一。古象雄文明可以追溯  到远古的一万八千年前。地域辽阔且位于交通  要道的古象雄,堪称“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驿  站”,与中亚、西亚、南亚等地域都有过交流,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就了古象雄王国成为古  丝绸之路驿站的先天优势。随着吐蕃的崛起,古象雄王国逐渐衰落。普兰后来又成为吐蕃王孙吉德尼玛衮的发迹之地。公元7世纪初,普兰属西藏高原“十二小邦”之一的阿里地区(象雄)管辖。公元9世纪,吐蕃王朝土崩瓦解,吐蕃王孙吉德尼玛衮逃向阿里,辗转来到孔雀河谷的普兰。他得到了当地豪族的支持,与豪族联姻并育有三子,被当地人拥立为“阿达”(领主、国王)。后来,吐蕃遗嗣把阿里划分为雪山围绕的普兰、土林围绕的古格和湖泊围绕的拉达克,这就是文明古今的“阿里三围”。14世纪中叶,普兰被古格地方政权兼并,成为古格辖地。明崇祯三年,拉达克攻占古格,普兰随之被拉达克统治达50年。

康熙,普兰宗下辖多油、吉让、赤德军官(后成为世袭军官),军官下设6名根保。1950年,普兰境内有普兰宗辖的仁贡、多油、吉让、赤德、细德、科加村和霍尔部落(公珠部落、奴奴部落)。1959年9月,建立吉让、细德、多油、赤德4个乡。1960年2月,科加、仁贡建乡;5月,成立普兰县,辖巴嘎、霍尔、兴巴3个区;5月7日,巴嘎区公所成立,下辖区岗萨和雄巴乡2个乡;10月9日,兴巴区公所成立,下辖科加、吉让、赤德、多油、仁贡、细德6个乡。1964年2月27日,奴奴和公珠两部落合并为公珠乡。1969年11月,霍尔区的帮仁、公珠、霍尔堆玛3个乡合并成立霍尔公社。1969年12月,普兰县划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管理,区划仍属西藏自治区;1980年,普兰县随阿里地区又划归西藏自治区管理。1984年9月,兴巴区取消公社,恢复建立6个乡,10月上旬,巴嘎牧区恢复建立岗萨、雄巴乡;11月底,霍尔牧区恢复建立帮仁、公珠乡。1999年9月,原3区10乡改为1镇2乡、10村(居)民委员会、51个作业组。兴巴区更名为普兰镇,霍尔区改为霍尔乡,巴嘎区改为巴嘎乡。2011年末,辖普兰1个镇,巴嘎、霍尔2个乡;下设1个居民委员会,9个村民委员会。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普兰县地处西藏自治区西南部、阿里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脉脉南侧的峡谷地带,冈底斯山脉和西喜马拉雅山之间,及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地理坐标介于东经80°35'~82°32'、北纬30°01'~31°14'之间,边境线长300多千米,其中中尼边界线长200多千米、中印边界线长100多千米。东邻仲巴县,南与尼泊尔和印度为邻,西界札达县,北邻噶尔县。东西最大距离19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30公里,是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总面积13179平方千米,是阿里地区最小的县域。

气候

普兰县气候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多风,夏秋以东南风为主,冬春多为西风,春季升温迟缓,夏季短促,秋季降温快,冬季漫长,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气温日较差大。降水多集中在6~9月,且多雷暴、冰雹、大风。年平均气温3℃,极端最高气温34.5℃,极端最低气温-29.4℃,1月最冷,8月气温最高,气温年较差由南向北减少。年日照时数约为3153.2小时,年霜期213天,年降水量172.8毫米,40%集中在8月份。

地质

普兰县以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山地草原等为主,灌丛、沼泽、荒漠草场分布少。土壤以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黑钙土等为主,有机质、氮、钾含量高。

地形地貌

普兰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峡谷地带,地形呈南北长、东西窄不规则三角形。总的地形向南倾斜,绝大部分海拔3300~4500米,最高点在县境东北部纳木那尼峰,海拔7718米。

地貌类型大致可分为高山峡谷和高山宽谷两个综合地貌区。高山峡谷分布于阿伊拉山脉南端及其延伸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地段,基本为马甲藏布流域所含的高山、谷地及丘陵;高山宽谷位于普兰县北部巴嘎乡霍尔乡大部分地区,主要由高山宽谷、高山冰川和湖盆地貌组成。

水文

普兰县境内河流主要由马甲藏布(孔雀河)、象泉河(象泉河)的河源市部分和达却藏布(马泉河)的河源部分。马甲藏布是普兰县境内最大的一条外流水系,也是普兰境内草场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在普兰县境内全长110千米,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平均年径流3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9.6立方米/秒,主要支流章杰河、多油河、赤德曲(河)、加兴曲、科加那瓦隆巴曲、细德龙木河等。

朗钦藏布发源于巴嘎乡土青拉山峰,河长118千米,流域面积23070平方千米,其中冰川面积为636平方千米,河长341千米。从源头土青拉出口至索岗绒曲汇入口为上游段,河长57千米。

境内有3个湖泊,即玛旁雍错拉昂错公珠错,为内陆湖。玛旁雍错湖水面积412平方千米,最大水深81.8米,平均水深约46米,蓄水量达200亿立方米;拉昂错流域面积2820平方千米,湖面面积268平方千米。

土壤

普兰县受气温、降水垂直变化及纬度的双重影响,土壤类型较多,分别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原土、草甸土、寒原盐土、潮土、灌淤土、灌漠土、新积土、石质土、沼泽土。

自然资源

林草资源

普兰县草场广阔,草场总面积约为946万亩。以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山地草原等为主,灌丛、沼泽、荒漠草场分布少。

水资源

普兰县天然矿泉水流量大,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为中国国内少有的优质矿泉饮品。

矿产资源

截至2011年年末,普兰县境内已经探明的矿藏资源主要有沙金、铁、硼等。

风能与太阳能资源

普兰县风能与太阳能资源,资源丰富。年均有效风能密度为139.3瓦/平方米,有效年风力时数3505小时;太阳能资源日照时间长,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值都很高,年总辐射在6000~80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每天日照时数大于或等6小时的天数在275~330天,年日照率为73%,全年均可利用。

生物多样性

普兰县主要野生药用植物有雪莲花等,野生动物有野黄羊、野牦牛蒙古野驴、黄羊、羚、岩羊、盘羊、狼、猞猁属、山豹、草原旱獭黑颈鹤雪鸡赤麻鸭珠颈斑鸠、野驴、野牛、岩羊、雪豹金雕等20余种,集中活动的区域在公珠错、霍尔、巴嗄地带。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风灾、虫灾、地震等。平均每年大于8级以上的大风和沙尘暴的日数较多,年均大风日数47天,风沙除降低土壤湿度、加重旱情外,还吹走农田沃土,降低土壤肥力。2008年中国雪灾是主要灾害之一,降雪常常伴随着降温,大雪多发生在10月至次年4月。冰雹多出现于5~7月,其直径一般都在5~10毫米范围内。干旱主要是春旱,在4~6月作物种植期和苗期,牧草萌发期和返青期出现干旱现象,平均日数31天。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末,普兰县下辖普兰镇巴嘎乡霍尔乡两乡一镇、10个村(社区),常住人口为 1.22万人。县人民政府驻普兰县人民路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普兰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普兰县常住人口为12242人,其中,藏族人口为10095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245人,汉族人口为1902人。截至2023年9月,普兰县总人口12200人。

民族

截至2020年年末,普兰县藏族、汉族、回族、 维吾尔族等 7 个民族在此聚居,总人口中,以藏族为主。.

经济

综述

普兰县是中国12个三国交界县之一、西藏自治区21个边境县之一。有国家一类开放的普兰口岸,是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交流的重镇。

2022年,普兰县生产总值完成7.8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1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31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166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73元,接待国内游客11.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613.32万元。

第一产业

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农牧民人均收入3952元,比上年增长15%。种植农作物1.5万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77.35亩,其他经济作物(蔬菜)种植面积67.17亩。粮食产量2900吨。畜牧业以饲养牛、羊、马等为主。牲畜出栏率控制在33%以内,成畜死亡率控制在2%。幼畜成活率91%,绵羊毛、山羊绒产量145.1吨和9.4吨。

截至2025年4月,普兰属于半农半牧县,耕地面积 8919.4 亩,可利用草地面积945.58 万亩,以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山地草原等为主,灌丛、沼泽、荒漠草场分布少;土壤以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黑钙土等为主, 有机质、氮、钾含量高。也正因如此,普兰素有“阿里粮仓”的美誉,盛产稞麦油菜、豌  豆、马铃薯、青萝卜等。普兰县的粮食播种面积约占整个阿里地区的 1/3。

第二产业

普兰县普兰镇西德村是阿里地区为数不多的盛产栽培二棱大麦和油菜的地方。在2002年便建起了西德糌粑加工厂,成立了合作社,主营糌粑和油菜籽加工。随后几年,普兰县委、县政府又先后投资270万元用于改善生产条件,拥有厂房面积700平方米、水磨房14座、机房2座以及炒青稞房等附属设施。2018年,西德糌粑加工厂又投入援藏资金665.22万元,新建了糌粑加工厂房和糌粑饼干生产线;2019年,通过整合西德村清油、糌粑加工合作社,成立了西德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近百万元。2020年,西德白糌粑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公司新建的面包生产线投产。

第三产业

2011年末,商品市场2个,拥有在册个体工商户1600户,从业人员3500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0万元。

2023年,普兰县成功举办2023年普兰县“雪域秘境·神奇普兰”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拨付资金30万元搭建帐篷43套、筛选商户52家,划分餐饮区、农牧产品展销区7个,来自普兰当地和兄弟县商贸资源、文创旅游200余种“土特产”生出“金效益”,现场交易额达25.164万元。雪域秘境·神奇普兰”文化旅游活动举办正值中秋节、国庆假日,普兰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呈现“井喷式”增长,酒店宾馆住宿业出现“一房难求”,9月29日至10月6日期间,普兰县县共接待游客12755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78万元,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同比2019年分别增长176%、222%,24家物资供应(大型超市)销售额达484.65万元,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11年年末,普兰县有各类学校9所,其中小学5所、初中1所、幼儿园3所。在职教职工102人,中小学生共有1291人。幼儿入园率98%,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93.48%,初中学生毕业率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年末,普兰县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5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个体医疗机构2个;病床35张。卫生技术人员32人,其中乡村医生5人。儿童“五苗”接种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年末,普兰县有农牧(区)书屋10个,寺庙书屋15个。接待读者3000人次,借阅书刊5000余册,举办各类文艺送下乡活动10余次。民间故事《罗桑王子》,民间舞蹈“古鲁”“羌姆”“玛结霞卓”等享誉全区。

科学技术

截至2011年年末,普兰县有上报5项科技项目。

媒体

截至2011年年末,普兰县有“村村通”“户户通”覆盖率分别为96%、85%。

截至2011年年末,普兰县有邮政业务总量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电信业务收入5000万元;邮政储蓄余额净增1500万元,总余额达1000万元;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1500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2000户,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900户。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年末,普兰县有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达561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0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50人,实现城镇失业人口就业76人。2011年,落实惠农资金1751.6万元,发放城镇、农村低保金120.35万元,投资432万元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

交通运输

普兰县是中国12个三国交界县之一、西藏自治区21个边境县之一。有国家一类开放的普兰口岸,是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交流的重镇。有传统边民通道21条,距离县城均在30公里以上,除斜尔瓦通道海拔3650米外,其余通道平均海拔均在5000米左右。普兰口岸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边贸口岸,主要贸易山口为斜尔瓦、强拉、丁嘎山口,普兰口岸进出口以边民互市贸易为主,口岸每年5月至10月份通商,冬春季大雪封山后暂时人员贸易往来。

截至2011年年末,普兰县基本实现了乡、村全部通车,维修乡村公路交通运输420千米。普兰县城区道路总长度50千米,总面积2.5平方千米。城市桥梁5座。城区开通普兰至阿里地区(每天1班)、普兰至拉萨市的班车(隔天1班)。

人文

习俗

西藏自治区其他地方过年相似,在普兰新年,古突、卡塞、青稞酒都是少不了的。而在新年第一天,还会举行背“金水”、表演锅庄舞蹈、“恰才”(晚辈给父母亲磕头)、唱吉祥歌、敬献青稞酒等民俗活动。

普兰孔雀服已经传承了几百年,每逢节日盛典时才穿戴,其上装饰有黄金、白银、绿松石玛瑙、珊瑚、珍珠、田黄等珠宝。

民间艺术

将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入服饰、音乐、 舞蹈中,是藏族传统文化特有的形态,也是藏族人民在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共同作用下的传承。普兰藏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如姑娘穿着如同孔雀竹芋的普兰传统服饰;小伙在草原上跳起果尔孜舞;科迦寺前的藏戏代代相传;源于古象雄王国的宣舞和源于古格王朝的嘎尔舞,依然是欢迎客人的盛大礼仪。

歌曲

普兰婚礼歌是藏地较有名的一歌种。这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歌、舞、诵、表演。正式歌词十三大段,吉祥插曲十八小段。他们的一切仪式仪轨乃至日常生活都富有表演性质,婚礼中的许多歌词、称谓、仪式(例如驱邪气、招福气等),都保留了当地古老的苯教色彩。

舞蹈

普兰果尔孜,又名“果谐”,即圆圈舞蹈,是一种拉手成圈,男女分班唱和,顿地为节,载歌载舞的自娱性舞蹈。舞蹈以2/4拍的重拍起步,劳动气息浓郁。2010年5月18日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的2月19日,是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拉萨市楚布寺举行“羌姆”(跳神)活动,以驱邪送崇、祈福禳灾,同时表达对藏历新年的美好祈愿。跳神,是由藏传佛教僧侣表演的一种宗教舞蹈,有单人舞、双人舞和集体舞三种形式。跳舞时僧侣戴各种鬼神、动物面具,穿旗袍楚布寺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在西藏自治区的主寺,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楚布沟,由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开派祖师都松钦巴于公元1189年倡议创建。

谐钦是藏族古老的大型仪仗歌舞,过去多在隆重的宗教仪式或在世俗生活的重要活动中表演。流传于西藏山南、拉萨市、日喀则等地区,其中城关区纳金乡纳如村一带的谐钦称为“纳如谐钦”。谐钦融诗、乐、舞为一体,规模较大,形式结构复杂,通常为自唱、自说、自跳,无乐器伴奏。唱的舞蹈少,说的舞蹈热情饱满,动作丰富,变化多。一部完整的谐钦结构规模庞大,由多首带有标题的歌舞曲组成。首尾乐曲分别为“谐果”及“扎西”。每首乐曲又由慢板及快板两部分,或慢、中、快三部分组成。谐钦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祝颂吉祥撒满人间,表演以音乐为主,曲调丰富,词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带给人美的享受。谐钦多在比较隆重的喜庆节日里表演,以往演员是由西藏自治区地方政府、贵族、平康(大庄园)分派的世袭“艺差”,演出需用到32名歌舞演员,男女各半,其中领歌领舞师“谐本”也是男女各一。纳如谐钦分男歌和女歌两种,表演开始先唱几段,唱时不舞,但可结合歌词内容做些简单的手势,唱完后紧接着说几段道白并于此时开始舞蹈,词句和舞蹈关系密切,其内容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普兰的歌舞以“过卓”(圆圈舞)为主,载歌载舞的“过卓”,跳时数人围坐成圈,舞者入圈内手端精制木碗或瓷龙碗,臂搭洁白哈达。舞姿丰富多彩、活泼洒脱、情绪热烈,表现着其豪放、刚强、坚毅的性格。

“玛结霞卓”又叫孔雀舞,发源于普兰县。舞蹈形式是圆圈和半圆形,无专门的伴奏乐器,但有伴唱。其步伐较单调,基本步伐有“两步一跺”“小颠步”,但身上的动作较多。上身动作有“左右摇头”“双摆手”、“孔雀喝水”等。跳时都有瑞安鼓词,唱到什么词意舞者就做什么动作。如孔雀如何摇头,舞者叉腰做“左右摇头”动作;唱到孔雀如何飞翔,舞者做飞翔的动作“双摆手”。其中最有特色的动作是“孔雀喝水”,齐动作两脚合拢,两脚的外侧着地,一双膝向外打开向下蹲,上身向前倒,把地上的木碗用嘴叼起来,身体慢慢站起,双手做飞翔的动作“双摆手”。

在音乐家边多的眼中,普兰是歌舞之邦。其中最古老原始的大型民间歌舞“玄”在普兰也叫“玄”,后藏称“谐钦”(大歌),“玄”舞须在重大节日和重大庆典时跳,重大庆典包括班禅坐床、活佛选灵童等。歌词内容则固定得一字不许更易。那是有关世界形成、物种起源、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一系列解释:是由歌者传达的这一人群的世界观。歌舞由十三大段组成,男女二队各十六人。可演唱整整一天。

即宫廷乐舞,发源于拉达克,流传全西藏自治区。过去专为达赖喇嘛、班禅及上层权贵服务的一种舞蹈。它有特定的器乐曲、歌曲和瑞安鼓词及规范的舞蹈,风格高雅、庄重、肃穆,服饰华丽,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普兰县噶尔舞步法要求稳而轻松,一种步伐叫“三步一蹲转”,手势“单上招收”等。

即野牛舞,发源和流传于普兰县。野牛舞是结婚典礼、晒烧香拜佛和送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时跳的一种舞蹈,表示驱邪迎祥。舞蹈形式由两人或四人一祖,人多人少不影响舞蹈的动作和队形。乐器伴奏由喇叭一把、长鼓一个,领舞者腰上缠有小军鼓,击鼓者边击鼓边领舞,舞者随着鼓点变换动作。其基本步伐和手势是“三步一颠”和“前推手”,昔日还有斗牛犬的动作。

传统节日

藏历新年

藏历元月初一是西藏自治区最隆重的新年,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相传,西藏在公元前便出现了根据月亮圆缺及星辰转动来推算四季的历算法。每当春暖花开之际,人们便聚在一起庆祝新春,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定期的庆祝活动,成为藏历年之始。到了13世纪,把藏历元月初一定为新年之始,从此藏历新年正式成为西藏重要的传统节日并延续至今。藏历新年是一年中亲朋好友欢聚的最佳时节,除了传承“古突”(春节菜谱)、“驱鬼”、换经幡、备年货等习俗,还有喝青稞酒、看藏戏、打牛角、跳锅庄等节日文化生活。藏历新年也是整个西藏文化习俗的一个缩影。

普兰新年

按照传统习俗,普兰在每年藏历十一月初一迎来普兰新年,与家人亲朋团聚、全村民众载歌载舞,共同欢度新年。普兰新年同样传承着丰富的文化习俗,如吃“古突”、背“银水金水”、喝“央子”(大碗酒)、跳古老的“宣”“果尔孜”(古兵舞)等古老舞蹈。关于普兰新年的来历,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在藏历十一月过普兰新年,与诺桑王子有关。在诺桑王子时期,北方征战任务重,因此当地在藏历十一月诺桑王子出征前过普兰新年。另一种说法认为,在藏历十一月初一欢度普兰新年,与普兰的节气和气候变化有关。在整个阿里地区,普兰县有其独特的  “小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结束最寒冷的冬季气候、大地开始回暖就出现在藏历十一月,民众便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欢度普兰新年。

男人节

在普兰的科迦村有一个独特的节日——每年藏历二月十一至十五的男人节。节前,由村中有威望的老人操办集资,规定好每家所要提供的米面、酥油、肉类和柴草数量。节日当天,村里从18 岁至最年长的所有男人都会聚集在科迦寺前,喝酒看戏。妇女们身着孔雀盛装,给男人们敬献青稞酒、酥油茶。男人们喝酒看戏、谈天说地,享受着男人被奉为上宾的最美好时刻。节日一过,男女则平等相处。

地方特产

境内土特产品有具福·甘露丸、降魔熏香、玛旁雍措湖草香、冈底斯山草香、科加寺文殊佛香、冈底斯山黄丹、玛旁雍措湖鱼干、神山圣糊珍宝、普兰藏鞋等。

风景名胜

自然景观

拉昂错

拉昂错与玛旁雍错一路相隔的就是拉昂错,海拔4573米,面积286.5平方千米。拉昂错湖水呈深蓝色,相当咸。周围无植物和牛羊,从拉昂错风景点望去冈仁布齐神山非常迷人。

冈仁波齐峰

冈仁波齐峰是中国较美的十大名山之一,为中国冈底斯山脉主峰。山顶高度海拔6721米,是冈底斯山脉第二高峰。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普兰县北部。藏语意为神灵之山。南侧断层降落到象泉河谷地和玛旁雍错和拉昂错湖盆。海拔6000米以上冰雪覆盖,分布着28条现代冰川,以冰斗冰川和悬冰川为主。南坡冰川多于北坡。

玛旁雍措

玛旁雍措位于冈仁波齐峰东南20公里处,纳木那尼雪峰北侧,海拔4588米,面积412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可达7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藏语意为“不败、胜利”,有“神湖”之称。位于冈底斯山脉主峰──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纳木那尼峰之间,西藏自治区普兰县内。

人文景观

古宫寺

古宫寺位于县城西侧山的山腰悬壁,离地10余米,悬壁布满蜂窝似的窑洞,楼台悬空伸出山间。相传普兰古宫一带的洞穴曾住过2500名后妃,孔雀河沿岸留下许多有关洛桑王子的遗迹;普兰人以身为洛桑王子的同乡而自豪。

科加寺

科加寺于11世纪由仁钦桑波所建,开始属噶举派,后改为萨迦派。科加寺是中国、印度尼泊尔边境上的一座重要寺庙,得到三国佛教徒共同供奉。寺内供奉有一尊经仁青桑布加持过的文殊菩萨

色热龙寺

1728年,由直贡噶举派成道大师贡觉久赞受恩师直贡其确赤列桑布之托,在其恩师逝世十周年之际建成。8楚果寺据史料记载,阿底峡大师朝拜圣湖时,在一个圣洞里逗留了7天,并被加持,留下足迹。

色尔雄风马大旗柱

17世纪末,驱逐西藏地方与拉达克之战结束后,蒙古族大将甘丹次旺为纪念牺牲的将士并为他们祈福,在神山岗仁布齐西麓的色儿雄滩中,矗立一根风马旗。

普兰古战场遗址

普兰县城距离五公里的多油村里有一座古老的白塔,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战役。据传说:1840年初冬,道格拉斯军队在女王陛下政府的怂恿下。从新疆入境,矛头直指攻打普兰县城,攻至距普兰县城五公里的多油村外扎营。普兰县人民浴血奋战全力抵抗外来入侵,道格拉斯军队难以前行。经过几天的交战,道格拉斯军队依然负隅顽抗。突然,天空乌云密布,雷声震天,天上下起了暴雪。瞬时间,大地一片雪白,到处是厚厚的积雪,道格拉斯军队此时被困在雪海之中寸步难行。在大雪困顿之下,道格拉斯军队没吃没喝,加之水土不服上吐下泻,直至这支一百多人的道格拉斯军队全军覆没。最后当地人民将他们的尸体埋在白塔之下,并割下首领的头颅悬挂在白塔上,祭祀神灵。据说是因为道格拉斯人的行为亵渎神灵,引起人神共怒,天神显灵突降大雪,惩罚入侵者。

基乌寺

基乌寺位于玛旁雍错西边,是环玛旁雍错8个寺庙之一,是转洛杉矶湖人的起点。寺庙坐落在山顶上,由两处建筑组成。

曲古寺

冈仁波仁正对面山麓有一座依山而筑的寺宇,由于此寺的主供是曲古佛像(天然生成修行所成之究竟果位法身),故称之为曲古寺。曲古佛像至今仍供奉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内,另外,寺庙内还供奉有释迦牟尼佛像、甘珠尔经籍、沙布龙阿旺朗杰像等。

直热普寺

冈仁波仁北面正对面的仲隆(野牦牛出没的境地)山南麓,有一座规模不大、坐北朝南的古刹,这就是直热普寺,此寺是由竹巴噶举派有名的大师古仓巴创建。

尊追普寺

冈仁波仁东面,有一座高低错落、主次分明、设色古雅、坐西朝东的庙宇,尊追普(神通幻术洞)寺。寺内主供是银质的米拉日巴尊者像,还有聂拉朗巴、至尊热琼巴、大成就者藏巴加热、大师阿旺朗杰等的身像及众多的经籍、佛塔和藏巴加热大师亲自加持过的青稞粒等。

江扎寺

冈仁波仁南面有一座寺庙,名为江扎寺,其周围有为数众多的圣迹,星罗棋布的奇形怪洞、泉眼等,诸如被信徒们分别成为:直贡派大师古雅岗巴修行过的城堡建筑;释迦牟尼在神山给龙王传法时坐的发台即一座顶部平秃若台的小山;直贡坚阿大师、成就者布琼、成就者森格益西、成就者热巴那布以及众多名僧的修行静室、寝宫、护法殿和饮泉;直贡派祖师觉巴.杰丹贡布给僧众授记处的伞状孤峰;在腹腔中曾取出过打开转神山转经道钥匙的蟾蜍状磐石等。

贤柏林寺

在普兰县城之西,孔雀河西边,有一座巍然矗立的山,山上有一座座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古老遗址,这就是普兰达拉喀城堡和贤柏林寺的遗址。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5-08-16

普兰县概况.阿里地区普兰县人民政府.2025-08-16

您好,我叫普兰,这是我的名片.阿里地区文化和旅游局.2025-08-16

普兰县“雪域秘境·神奇普兰”文化旅游活动将于国庆期间盛大开幕.阿里地区行政公署.2025-08-16

普兰县“雪域秘境·神奇普兰”文化旅游活动将于国庆期间盛大开幕.西藏阿里地区行政公署.2024-09-23

陕藏情阿里行 世界的中心 -- 冈仁波齐.今日头条.2025-08-16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圣湖”玛旁雍错.央广网.2025-08-16

普兰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阿里地区普兰县人民政府.2025-08-16

西藏普兰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万方数据.2025-08-16

普兰县“雪域秘境·神奇普兰”文化旅游活动开幕预告.网信普兰 .2025-08-16

..2025-08-16

李平在巴嘎镇调研国际旅游小镇建设工作.普兰县委办.2025-08-16

普兰县举行2025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普兰发布 .2025-08-16

领导信息.阿里地区普兰县人民政府.2025-08-16

政协普兰县委员会九届四次会议提案办理总结会.阿里地区普兰县人民政府.2025-08-16

普兰县普兰镇西德村糌粑产业发展记 .西藏日报.2025-08-16

普兰县“雪域秘境·神奇普兰”文化旅游系列工作综述.网信普兰.2025-08-16

普兰海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2025-08-16

普兰新年 雪山下的歌舞盛宴 .西藏商报.2025-08-16

普兰有这些历史文化 .阿里旅游 .2025-08-16

西藏楚布寺跳神活动迎藏历新年.今日头条.2025-08-16

谐钦(拉萨纳如谐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5-08-16

普兰县入选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5-08-21

2019中国县域榜单 新鲜出炉 .东方网.2025-08-21

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布,正定上榜!.澎湃新闻.2025-08-21

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名单公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5-08-21

阿里这7个地方命名为双拥模范城(县).中国共产党阿里地区委员会.2025-08-21

运动小飞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