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是福建省漳州市下辖县,地处福建省南部沿海,漳州市东南部,东及东南濒台湾海峡,南偏西与东山县隔海相望,西南与云霄县相连,西及西北与平和县毗邻,北及东北与龙海区接壤。漳浦县总面积2149.23平方千米,下辖17个乡镇和9个农林盐茶场,216个村、52个社区,全县户籍人口(含古雷镇)94.2万人,政府驻地为绥安镇县府路1号。
漳浦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短,春、夏、秋长。漳浦县境内主要溪流有鹿溪、南溪、浯江溪、赤湖溪、佛昙溪、杜浔溪,6条溪流各成水系,主河道总长204.88千米,流域面积1460.40平方千米。漳浦县秦前属福建省地。秦并入版图属闽中郡。汉时部分属东治县,部分属南海郡。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漳州市为漳州路,属福州行中书省漳州路。民国元年(1912年),属福建省漳州府。1949年9月,漳浦县解放,属福建省第六行政专区。1950年4月,第六行政专区改称漳州行政督察区,属漳州行政督察区;同年8月,漳州行政督察区改为龙溪县地区,属龙溪地区。1955年3月,龙溪地区改为龙溪专区,属龙溪专区。1985年6月,龙溪专区改称漳州市,属漳州市。
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7.28亿元,比上年增长7.5%。漳浦县曾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重大市政工程领域PPP创新工作重点城市等荣誉称号。境内主要景点有漳浦红楼、蓝廷珍府第、诒安堡等。
历史沿革
漳浦县秦前属福建省地。秦并入版图属闽中郡。汉时部分属东治县,部分属南海郡。晋义熙九年(413年)置绥安县,属义安郡。隋大业三年(607年),并入建安郡的龙溪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属岭南道建州龙溪县;武德五年(622年),属江南道丰州龙溪县;贞观元年(627年),属岭南道泉州龙溪县;垂拱二年(686年),置岭南道漳州市,同时置漳浦县,属漳州。五代十国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属闽王国漳州。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改漳州为南州,属南州。宋乾德四年(966年),复南州为漳州,属漳州,漳浦县城区设坊,城区外设乡。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漳州为漳州路,属福州行中书省漳州路,县域设一坊三乡。元代至治间(1322年前后),割西域(今石榴以西地方)佐建南胜(后改南靖县)县。漳浦县境域东临于海,南至汾水关与潮阳县交界,西至梅林与南胜县交界,北至九龙岭与龙溪县交界。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漳州路为漳州府,属漳州府,县域设坊、都、图,有一坊13都76图。明嘉靖年(1530年)割二、三、四、五都置诏安县。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割二十三都的九图归海澄建县。隆庆六年(1572 年)又割二十八都五图属海澄。此时漳浦辖区东至于海,西至缭翠径与南靖县交界,南至余甘岭与诏安县交界,北至马口溪与南靖、海澄县两县交界,东北至太武山麓与海澄、同安区两县交界。东西宽130里,南北长180里。
清代,县域设坊、都、保,有一坊九都175保。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政府下令"迁界",梁山以南、旧镇以东皆为"弃土"。康熙十九年(1680年)复界后,县境如故。雍正十一年(1733 年)将离县治较远的二十三都八图割属海澄。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将铜山(东山县)所割属诏安县,而以接近漳浦的南靖县居仁里一图车田十五保及平和县下林保,割归漳浦。嘉庆三年(1798 年)割出六都的三十个保设云霄厅(民国2年改厅为县)。当时漳浦地域东至于海,南与东山岛隔海相望,西及西南以雀目山为界和云霄相接,西北至缭翠径与南靖交界,北至马口溪与海澄县、南靖交界,东北至陈仓岭与海澄交界。
民国元年(1912年),属福建省漳州府。民国2年(1913年),废除府州制度,福建省设东、西、南、北四路,属南路。民国3年(1914年),改设闽海、厦门市、汀漳、建安四道,属汀漳道。民国5年(1916年),割出古雷半岛(古雷、杏仔、油沃和港口4个保)佐东山建县,其余县境如旧。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推行保甲制度,县域设306保,编为50个联保。民国23年(1934年),全省设10个行政督察区,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1935年),全省设7个行政督察区,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联保改为乡镇,编为30个乡镇301保。
1949年9月,漳浦县解放,属福建省第六行政专区,设立七个区,后先后增设至十二个区,分辖六个镇,135个乡。1950年4月,第六行政专区改称漳州行政督察区,属漳州行政督察区。同年8月,漳州行政督察区改为龙溪县地区,属龙溪地区。1955年3月,龙溪地区改为龙溪专区,属龙溪专区。同年12月,古雷半岛(岱仔、杏仔、龙口市、油沃、下东和港口6个乡)划归漳浦。1957年初,划南靖县的浦城县、中西和马苑3个乡归漳浦。同年8月,刘漳浦北部的三美、山边和董浦3个乡共39个村归海澄镇。这时漳浦县方域东临台湾海峡,南与东山县隔海相望,西南以雀目山为界,南至石砣尾和云霄县相接,西北以石屏山山脉为界与平和、南靖两县毗邻,北及东北以南溪、陈仓岭和风柜斗岭为界与海澄县相接。从田中央沿海岸起,至车本村附近的石屏山山脉止,东西距离约57.3公里;自古雷半岛端起,至马口过溪山上,南北距离约为63.5公里。全县总面积1981平方公里。1958年9月后,撤销区(乡镇)建制,成立10个人民公社;之后,分设为26个人民公社,再合并为17个人民公社。
1984年9月后,人民公社改为乡(镇),原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全县共有三个镇,18个乡。1988年5月起,漳浦县陆续撤乡改镇。至2016年,全县有绥安、旧镇、霞美、杜浔、沙西、古雷、六鳌、深土、赤湖、佛昙、前亭、马坪、官浔镇、长桥、石榴、盘陀、大南坂17个镇,浦城县、赤土2个乡,湖西畲族乡、赤岭畲族乡2个少数民族乡,共21个乡镇级政区。2019年5月,古雷港经济开发区、霞美、杜浔镇、沙西4个乡镇成建制委托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管理。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漳浦县地处福建省南部沿海,漳州市东南部,位于北纬23°36′—24°21′、东经117°24′—118°01′。东及东南濒台湾海峡,南偏西与东山县隔海相望,西南与云霄县相连,西及西北与平和县毗邻,北及东北与龙海区区接壤。全境东西最宽距离62.80千米,南北最宽距离71千米。县域总面积2149.23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67千米,居福建省省第二位。
地形地貌
漳浦县属博平岭山脉的延伸,在鹿溪上游河谷分野,分为梁山山脉和石屏山脉,派分出灶山山脉。梁山山脉绵亘于县境西南150多千米,西半部是漳浦与云霄两县的界山,东半部为县境中部盆地与南区沿海的分水岭。梁山山脉多山峰,有“梁山九十九峰”之说,主要有洞仔尖、雀目山、狮石尖、金刚山、莲花峰等。石屏山山脉绵亘于县境西北部,其极顶海拔1006米,是漳浦县境内的最高峰;石屏山山脉崇高险峻,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其中海拔900米以上的有5座,主要有石屏峰、玳瑁山、五牙山、摩顶山、海云山等。灶山山脉是石屏山支脉溪坂五牙山—长桥横内山从县境中部腹地向沿海的延伸,山脉的南北两侧形成赤土、湖西两个盆地,主要山脉有胶丢尾山、乌龟山、朝天马山、灶山、南峰等。县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各山脉之间为大小不同的平原、盆地,其间夹有许多丘陵。
气候
漳浦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短,春、夏、秋长。多年平均气温21.3℃,1月平均气温13.6℃,极端最低气温0.1℃(1999年12月23日);7月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38.7℃(2002年7月4日)。最高月平均气温29.7℃(2003年7月);最低月平均气温11.5℃(1986年2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5.4℃,平均气温日较差8.1℃。年平均霜日3.90天,无霜期353天、最长365天,最短349天,沿海村及半岛、海岛全年无霜。年平均日照时数1825.40小时,年总辐射132.76千卡/平方厘米。5℃以上持续期365天。年均降水量1690.30毫米。内山区1700—1800毫米,半岛及沿海900—120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25天,最多达200天(1984年),最少123天(2009年)。极端年最大降水量2557.20毫米(2006年),极端年最少降水量1043.30毫米(1988年),降水集中在每年3—9月,6月为最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平均蒸发量1782.60毫米,年平均雾日8天。常年平均风速2.10米/秒,夏季以东南风、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东北风为主。主要气候特点2023年,漳浦县总体气温偏高,降水正常偏少且分布不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有“春头旱”和秋旱。台风影响较强,气象干旱明显,综合气候年景较差。年平均气温22.1℃,比历年平均偏高0.6℃,属显著偏高。年极端最高气温38.3℃,出现在7月14日;年极端最低气温2.0℃,出现在1月29日,均无超过常年极值。全年日最高气温≥35℃日数为23天。无倒春寒、五月寒和秋寒天气。年降水量1292.3毫米,比历年平均偏少292.7毫米(约18%),属正常偏少。全年降水日数153天,≥0.1毫米的日数122天。台风影响时间正常,影响较大的台风有3个,台风影响较强。
水文
漳浦县境内主要溪流有鹿溪、南溪、浯江溪、赤湖溪、佛昙溪、杜浔溪,6条溪流各成水系,主河道总长204.88千米,流域面积1460.40平方千米。河网(含13条一级支流)密度0.19千米/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量13.88亿立方米,年排涝量16.83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23.33亿立方米。鹿溪是境内最长的溪,源自平和县侯门村,入漳浦县域后,纳盘龙溪、胜利溪、东山溪、盘陀溪、马坑溪、查岭溪、罗山溪、万安溪、后井溪,至旧镇港入海,主河道57千米,境内长43.90千米,流域面积631.90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5.95亿立方米,平均流量15.33立方米/秒。境内有西湖、鉴湖两个淡水湖,水域面积5.55平方千米。全县有水库85座,其中中型8座,小(1)型19座,小(2)型58座,有效灌溉面积2.39万公顷。
生物多样性
野生植物
草类常见有茅、牛筋草、鸭跖草、结缕草、蜈蚣草、香附子、鬼针草、天门冬、麦冬、白薇、金钱蒲、艾、耳环草、望江南、龙葵、马唐、七七芽、大蓟、马齿苋、谷菜、鼠曲草、荠菜、苍耳、射干、水蓼、狗尾草,马鞭草、野菊、车前、使君子、瓜蒌、山葡萄、牵牛、菅、芒、芦竹、铁芒萁、蕨、井栏边草、伸筋草、莞、蒉、蒲、莼、空心莲子草。
树木常见的野生树种有凤凰木、川楝、苦楝树、杉、银桦、马尾松、柏、榕、台湾相思、相思子树、枫、山楂、刺桐、乌桕、栀子、枸杞、红茄冬、番石榴、余甘子、山杨梅、盐麸木、金樱子、野蔷薇、菝葜、葛、钩吻、鹅掌藤等。
藻类附着于岩石上。山地有庐山石耳、狸藻,岛礁有紫菜、江篱、海萝、石花菜、羊栖菜、马尾藻、鹧鸪菜、鹿角菜等200余种。鹧鸪菜在整美半岛附近海礁有少量出现。
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水生植物有海柳、海树、芦苇、茭白、莲花灯水烛、水芹、菱40余种;浮游植物有萍、水浮莲、水葫芦、硅藻、双鞭毛虫门、蓝藻、黑藻、浮萍等174种。
蕈类,伞菌类的植物。颜色鲜艳者多有毒,如鬼笔蕈、鬼笔鹅膏菌、毒蝇鹅膏菌(即毒蝇蕈)等;颜色褐色者多无毒,如双色薄瓤牛肝菌、构菌、鸡土从、茯苓等。
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1999年7月至2000年5月,开展野生植物调查,发现有金毛狗、油杉、闽粤苏铁、桃花心木等。金毛寻回犬在中西林场、南浦乡、石榴镇等山区分布;油杉在长桥、赤土、湖西、赤岭等地小块状分布,共32.07公顷;苏铁种植2万多株,零星分布于各地。
野生动物
森林动物1998年9月至1999年3月,在19个乡(镇)7个国有农(林茶)场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记录到鸟类35科148种;兽类4目6科12种。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6种,其中兽类有大灵猫、小灵猫、金猫、黑麂、鲮鲤;鸟类有黑翅鸢、鸢、苍鹰、普通鵟、白腹鹞、小隼、游隼、红隼、灰背隼、雕鴞、斑头鸺鹠、长耳鸮、草鸮、岩鹭、黄嘴白鹭、褐翅鸦鹃、小鸦鹃、白鹇。其他类有蟒蛇、三线闲壳龟、虎纹蛙等。
海洋动物县境的海湾有浮游动物300多种,如桡脚类、磷虾类、糠虾类、毛腭类。还有几百种的底栖动物。有鱼类600多种,虾蟹类60多种,头足纲26种,贝类120多种以及海蜇、海胆、豚、鲎等。
淡水动物淡水浮游动物有100余种,主要有原生类、次轮虫类、枝角目等,以次轮虫类最多。底栖动物有软体动物门、芦肢动物、环节动物门、线形动物、扇形动物、刺胞动物门等。
具有捕捞价值和增养价值的鱼类80多种、虾蟹有20多种、贝类18种、两栖纲39种,爬行纲有鳖、龟、蛇等。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漳浦县县域总面积2146.22平方千米(航拍),海岸线216千米。2019年,漳浦县耕地面积3.74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23.76万公顷,粮食产量11.05万吨。年末水果实有面积1.16万公顷,产量20.42万吨。林地面积11.97万公顷(有林地10.6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5%,活立木蓄积量470.8万立方米。全县海域面积703.91平方千米,滩涂面积343公顷,有东山湾、浮头湾、佛昙湾3个海湾,古雷半岛、六鳌半岛、整美半岛3个半岛。
矿产资源
截至2025年8月,漳浦县境内已探明矿产有23种,其中金属矿有铁矿、铅锌矿、铝矾土、钨矿、锡矿等6种。非金属矿有砂矿、花岗石、玄武岩、辉绿岩、高岭土、陶瓷土、硅藻土、石英等。地下淡水常年储量2.60亿立方米,每年利用0.80亿立方米;地下热水有石榴镇的象牙温泉、东山村温泉,盘陀镇的雀仔埔温泉,沙西镇的院前温泉以及涂楼埔头温泉,均已被局部开发,建设有温泉浴室;另有旧镇镇的狮头海水温泉,其中一个钻孔自喷涌水量1000吨/日以上,孔口水温52℃。
自然灾害
2023年,漳浦县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高温、暴雨、台风等。以干旱和暴雨为典型的灾害性天气导致全县受灾,造成一定的经济财产损失,并给农业、渔业、水利和电力等行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干旱:2023年2月15日至3月23日连续37天无降水,出现明显春头旱天气,对春耕春播工作有一定影响;9月15日至10月5日连续21天无降水,秋旱明显,森林火险等级较高。高温:2023年日最高气温≥35℃高温日数达23天(高温日数月际分布:5月2天,6月2天,7月11天,8月8天)。暴雨:2023年漳浦县出现13场暴雨过程,4次局地日暴雨天气,县城日极端最强降水为71.1毫米(9月1日)。台风:2023年对漳浦县有影响的台风6个,台风影响个数与常年相比属偏多。其中3个影响较大台风分别为2305号台风杜苏芮(超强台风级)、2309号台风“苏拉”(强台风级)、2311号台风“海葵目”(强台风级)。
行政区划
截至2025年,漳浦县下辖13镇、4乡、1盐场、1工业区、52社区、216建制村 ,政府驻地为绥安镇县府路1号。
参考资料
政治
参考资料
人口
截至2024年末,全县户籍人口(含古雷镇)94.2万人,全县城镇化率57.8%。
经济
综述
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7.2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75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09.98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274.55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比例为14.6:37.0:48.4。
2024年,漳浦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0.66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00亿元,增长21.0%。
2024年,漳浦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8%。其中,房地产投资下降5.1%,工业投资增长1.6%。
2024年,漳浦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含古雷开发区)523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含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开发区)3293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4%。
第一产业
2024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4.02亿元,比上年增长3.7%。
2024年,漳浦县完成补充耕地367.51亩、退林退果还粮421.58亩,粮食播种面积20.29万亩、粮食产量9.63万吨。漳浦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农业农村部中期绩效评估。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51万亩,省储备粮直属库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培育市级家庭优质农场、农民专业合作优质社13家,湖西顶坛村、石榴车本村、长桥友爱村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漳浦大葱入选“福农优品”授权用标名单,六鳌地瓜入选福建省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新增认定漳浦石斑鱼、旧镇猪肚菌、马坪上海青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1个,总数达25个,台创园连续八年考评获全国优秀等次。
第二产业
2024年,全县工业增加值17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0%。全县建筑业增加值38.15亿元,比上年增长5.5%。
2024年,漳浦县291个在库工业项目预计实现工业投资107亿元、增长4%,成功申报市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30个,完成技改投资60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7家,总数达339家;实现工业税收15亿元、增长20.0%,其中规模工业税收11.5亿元、增长3.0%。万安工业园、赤湖工业园、万洋产业社区、万安新能源产业社区、联盛绿色纸业产业社区等“两园三社区”加快推进,建成标准化厂房10.4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4年,漳浦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54亿元,比上年增长4.8%。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0%。开展以旧换新促消费活动,发放补贴3990.2万元,拉动商品消费2.3亿元。
招商引资
2024年,漳浦县在北京、英国、新加坡等地开展招商活动14场,成功举办成都市食品产业、深圳市新材料产业等专场推介会,预计签约项目65个、总投资超200亿元,其中重大项目12个、总投资181亿元,新凯嘉制鞋、瑞沃新能源、悠乐厨户外用品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漳浦。
旅游业
2024年,漳浦县预计接待旅游总人数10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5亿元,分别增长13.5%、16.3%,文旅康养产业产值达200亿元、增长49.9%。
邮电
2024年,漳浦县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改造乡镇服务站17个、村级网点216个,顺利通过省级试点县验收。
社会事业
文化
2024年,漳浦县首次承办世界闽南语金曲大奖赛,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在浦开幕,还举办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三浦并臻”,奏响山海协作“交响曲”,“上巳节迎乡贤,拜祖宗赚大钱”畲族文化节、“古堡寻踪遇见非遗”等系列活动。
教育
2024年,漳浦县新改扩建第二实小、道周中学、职校二期工程等教育项目12个,龙湖中学教学楼B幢、丹山中学综合楼、东坂中学综合楼等6个项目竣工投用。
科学技术
2024年,漳浦县完成规上企业研发投入3.64亿元,预计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64件/万人口、增长49%。成功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4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家;鑫艺隆新材料、新恒星印刷、瑞沃电子科技入选市核心产业领域“瞪羚”企业,同溢堂药业有限公司益安宁丸获评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福船一帆获评省融合发展标杆企业。深化人才引育,发放各类人才补贴资金462.94万元,申报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6人,市主导产业技术人才24人。
医疗卫生
2024年,漳浦县投入2.98亿元,实施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等卫健项目6个,赤湖、前亭卫生院主体封顶,第二医院和官浔、石榴卫生院竣工投用。
社会保障
2024年,漳浦县实施市县两级为民办实事项目50项,完成投资24.21亿元。落实惠企资金和各类就业补贴1268.25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724人。漳浦县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补贴等各项民生保障资金1.43亿元,惠及49.6万人次;发放退役军人各类抚恤补助救助资金3509.11万元,安置接收退役军人197名。
环境保护
2024年,漳浦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比例达97.7%。全力整治流域畜禽养殖污染,主要流域和小流域省控断面水质100%达标。
交通
2024年,漳浦县提升改造龙泉路(棕口至金鹿路段),打通黄仓北路(朝阳大道至麦市街)、士章南路、民生路连接工程3条断头路,城区路网进一步畅通完善。投入14.9亿元,开工建设漳汕高铁漳浦段,G324国道城关过境段工程加快推进,X535(石佛线)梅北至马坑段、湖西至沿海大通道连接线、G228漳浦段照明工程等一批项目完工投用,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0千米,完成危桥改造3座。
风景名胜
漳浦红楼
漳浦红楼位于漳浦县绥安镇新路尾教堂边,是中央红军东路军第3军军部旧址。1932年4月20日,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占漳州,1932年4月24日,中央红军东路军第3军根据毛泽东主席建立闽南苏区的指示,解放漳浦,在漳浦广大城乡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并成立漳浦县革命委员会和乡苏维埃政权,形成靖和浦革命根据地。其时,第3军军部设在该楼,军长徐彦刚、政委葛耀山,时任东路军总政委的聂荣臻也到漳浦指导创建苏区的斗争,住在此处。
中央红军东路军第3军军部旧址新路尾教堂建于19世纪初期,原为基督教会办的女校教学楼,由红砖块砌成,又称红楼,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598平方米。新路尾教堂解放后收归国有,改革开放后落实宗教政策归还教会,2007年由政府拨款修缮并向教会租赁,开辟为漳浦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由“中国革命伟人”“名人与漳浦”“开辟闽南井冈山市”“毛泽东与靖和浦苏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南部屏障”“重整武装、北上抗日”“前赴后继、红旗不倒”等主题展区组成。
漳浦红楼于1984年4月被漳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漳浦县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6月被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公布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2013年1月28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蓝廷珍府第
蓝廷珍府第,位于漳浦县湖西畲族乡顶坛村新城自然村。是清朝福建水师提督蓝廷珍于康熙末修建,也是江南水师提督、蓝廷珍之孙蓝元枚的故居。建筑群坐西向东,主建筑占地约5722.69平方米。2013年5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诒安堡
诒安堡位于漳浦县湖西乡盆地中央。坐北朝南,以南门泮池、大宗祠堂、梳妆楼为中轴线,分东轩50座,西轩45座,一共95座。堡内每排民房间有8条石铺通道。从空中鸟瞰,整座城堡结构呈舫船形状,南门至西门前开凿护城河,河宽10米。2001年6月,诒安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漳浦文庙
漳浦文庙位于漳浦县城内,始建于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重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现仅存大成殿,大成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为重檐歇山顶、斗拱抬梁式结构。大成殿内存有明、清的五方碑。1964年维修时,把木柱换为石柱,余基本上保留原貌。漳浦文庙于1979年8月被漳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漳浦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是2001年3月原国土资源部批准的首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漳浦县前亭镇与龙海市隆教乡滨海一带,面积61.34平方千米,是一处典型的第三纪火山地质公园,主要由漳浦的香山、林进屿、南碇岛景区和龙海的牛头山古火山口景区构成,为中国唯一的滨海火山地质地貌风景旅游区。
相关文化
漳浦剪纸
据《漳浦县志》记载:“元宵节自初十放灯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庙,或用鳌山运傀儡,张灯烛,剪采为花,备极工巧。”漳浦剪纸最初只是作为刺绣的底样,随着民间民俗活动的盛行和受北方贴“窗花”等中原文化的影响,漳浦剪纸开始应用于各种结婚、祭拜活动,剪各种猪脚花、饼花、礼花贴于礼品、祭品上,寄托美好的心愿。明清以后,剪纸也逐渐脱离刺绣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1993年漳浦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2010年漳浦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竹马戏
竹马戏,是从民间歌舞“跑竹马”表演发展而来的地方剧种。它发源于闽南漳浦、华安县等县,流行于长泰、南靖县、龙海、漳州、厦门市、同安区、金门县等县(市)以及台湾省。过去,竹马戏班每到一地演出,开场节目总要表演《打四美》(或称《跑四喜》),即由四位小姑娘分别扮演“春、夏、秋、冬”四季角色,演员化妆简朴,胸前臀后扎着纸糊的马头、马尾,手拿竹竿子,边舞边唱“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等四季曲。由于当时没有固定的剧种名称,群众称它为竹马戏或子弟戏,戏班名则有竹子弟、玉兰子弟、老马、新马等。竹马戏早期主要演“弄子戏”。如《砍柴弄》《搭渡弄》《唐二别》等,只有旦、丑两个角色,表演粗犷,音乐唱腔主要用民间小调。
著名人物
高登
高登(1104~1148年)字彦先,号东溪,漳浦县杜浔镇路打村宅兜自然村人。宣和五年(1123年)入太学,为太学生。绍兴二年(1132年)登进士,历任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主簿,广西静江府古县县令。因遭迫害于绍兴十八年病逝容州寓所。高登学问渊博,著有《家论》《东溪集》传世。高登事亲至孝,“获鹿感鱼”故事自南宋至今在漳浦民间广为流传,是漳浦县历史上树立的“忠孝廉节”四圣贤中“孝”的楷模。朱熹为其作《高东溪先生祠记》,题匾“忠孝两全”,撰写祠联:“获鹿感鱼千秋称孝子,朋东仇桧万古识忠臣。”
黄道周
黄道周(1585~1646年)字幼玄,号石斋,生于漳浦县铜山岛(今东山县)。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迁居漳浦县城东郊,建“东皋书舍”。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历任庶吉士,翰林编修,詹事府右中允,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职。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三月在南京东华门慷慨就义。黄道周是著名爱国主义者、儒学大师、其遗著被《四库全书》收录十种;他是教育家、易理学家、书法家,其书法有“黄漳浦体”之美称。徐霞客称他为“书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清爱新觉罗·弘历谕文颂他:“立朝守正,风节凛然”“以身殉国,不愧一代完人”。
吴沙
吴沙(1731~1798年)漳浦县人,性好行侠仗义,年轻时不得志,到了壮年才谋生。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42岁的吴沙带着比他小20岁的妻子庄梳娘和3岁的儿子光裔,渡海到台湾。到台湾后,他先居淡水,再迁三貂社;又以三貂为基地,集结和率领漳、泉、粤等地移民开垦宜兰县,成为台湾开发史上的“开兰始祖”。爱新觉罗·颙琰三年(1798年),吴沙因操劳而去世,时年67岁。吴沙开兰之功,后世评价颇多。嘉庆年间噶玛兰通判杨廷理祭拜吴沙墓,并撰联曰:“天开草昧抚番岸丝诤道合中庸,地辟兰阳践土食毛民怀大德。”
杨纯美
杨纯美(1877~1968年)漳浦县佛昙镇街路尾人,清光绪三年(1877年)出生。自幼家庭贫困,14岁时,到印尼爪哇谋生。清朝末年,杨纯美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启导,加入中国同盟会,并任同盟会万隆民仪书报社副社长。他多次资助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荣获国民政府稽勋委员会颁给金质华侨爱国一等奖章,并被聘为国府华侨委员会名誉顾问。民国25年,杨纯美在家乡佛昙创办纯美中学,后又增办纯美中学高中部。杨纯美历任万隆中华总会主席、中华商会会长、中华会馆主席等职务,为旅居印度尼西亚华侨做了许多有益的事。1968年,杨纯美在印尼万隆去世,终年91岁。临终遗嘱,设立纯美中学教育基金,为培养家乡人才做贡献。
吴庭坚
吴庭坚(1893~1943年)漳浦县石榴龙岭村人,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民国19年(1930年),吴庭坚加入革命行列,把革命火种带回家乡龙岭村,秘密成立和发展农会组织。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攻克漳州进驻漳浦后,吴庭坚带领龙岭、小山城一带农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赤卫队,为建立以小山城为中心的靖和浦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33年2月,他积极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健全基层中央党组织、农会和赤卫队,使根据地的人民群众革命热情高涨。在随后的艰难岁月里,他领导靖和浦苏区人民抗击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围剿,开辟梁山、后井革命根据地。吴庭坚先后任中共靖和浦中心县委委员、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中共漳浦县委书记。1943年1月29日,在漳浦县委机关驻地虎硿岩被国民党军警包围,壮烈牺牲。
阮仲铭
阮仲铭(1934~2004年)男,绥安镇绥西社区人。1960年7月毕业于福建农学院,10月,分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1961年1月,响应支援边疆的号召到海南岛农业科学研究所。1963年1月,调漳浦县农业局工作。在漳浦县,他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持或参与12项科技推广项目,有6项获省部级奖。其中1982年9月在漳浦湖西畲族乡境内首次发现普通型野生稻,是省农业科研部门寻求多年而未发现的珍宝,填补了省内对野生稻研究的空白,获省农科院发现奖和农牧渔业部“全国野生稻资源的普查、考察和搜集”科技成果技术改进一等奖。1993年10月起以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身份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4年1月8日,因病逝世。
地方特产
漳浦肉丸
漳浦肉丸是漳浦县的传统特色小吃之一,主要有猪肉丸和牛肉丸子。自古以来,漳浦猪肉蛋以刚宰杀带有余温的新鲜瘦猪肉为主料,以人工专用木槌把猪肉捣碎,再与新鲜淀粉等配料拌匀,用传统制作工艺精制成直径约2厘米的丸子,入锅煮至八成熟即为成品肉丸。当顾客光顾时,只需将肉丸放入开水中煮沸3至5分钟,连汤舀起再加上佐料即可。
漳浦大葱
漳浦大葱,福建省漳浦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乌石荔枝
漳浦乌石荔枝原种名为黑叶荔枝,因盛产于漳浦乌石一带,故名乌石荔枝,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乌石荔枝受漳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其果大核小肉厚,色泽艳丽,味道清香,甜而不腻,具有果肉弹性好,剥皮不流汁,掉地不粘沙。据《福建通志》记载:“漳州荔枝极盛,而漳浦为最,紫薇山(指乌石)中产“相袍紫”,“马上娇”(荔枝)味甘丽,实大核小,啖两颗则肺腑清虚,滓秽荡尽,两腋生风,飘然欲仙矣”。
漳浦乌石荔枝始于明末,传于清代,盛于改革开放的年代,至今全县栽培面积达13万亩以上,挂果面积8万多亩,正常年份可产鲜果6万多吨。漳浦乌石荔枝素著盛名。1959年,正当乌石荔枝成熟之际,北京电影制片厂慕名而来,拍下记录片《荔枝红了的时候》,更使乌石荔枝通过银幕而名噪四海。1999年漳浦县荣获“中国荔枝之乡”称号。乌石荔枝也因其无污染的栽培形成优良品质而荣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2002年获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
漳浦乌石荔枝成熟于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熟时“壳如红缯”,果肉呈乳白色,成熟单果重20-26克,含可溶性固形物16.5—20%,具有鲜食、冷藏、罐藏、制干皆宜的优点。
旧镇白鳗
旧镇白鳗仔鱼体长6厘米左右,体重0.1克,头狭小,身体高、薄又透明像片叶子一般。成鳗生长快,其外表圆碌碌,似圆椎形,色泽亮白而令身,外观类似长条蛇形的鱼类,并且具有鱼的基本特征。一般产于咸淡水交界海域,先是在海水中产卵成苗,后又进入淡水成长。生产地域范围分布在旧镇镇白沙村、狮头村、桥头村、埔尾村、西示村、城外村。2011年,旧镇白鳗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盘陀金萱茶
盘陀金萱茶产于福建省漳浦县盘陀镇。盘陀金萱茶属乌沃茶,是以“硬枝红心”作父本、“台农8号”作母本,经过40多年培育出的新品种,被命名为“茶树金萱”,又名“金萱”2012年,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盘陀黄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漳浦穿心莲
穿心莲又名一见喜,是临床上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用植物。漳浦县是穿心莲的主产区,其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区域气候,有利于穿心莲根系生长及穿心莲内酯的合成。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漳浦穿心莲”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漳浦穿心莲经多年提纯、复壮、自选留种,品种优良。外在鲜草叶片肥厚,干草产品成熟适度;内在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总量高。穿心莲内酯是穿心莲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对细菌性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痢疾有特殊疗效,被誉为天然抗生素药物。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