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希(英文名:Xi Dai),1971年7月生于浙江杭州,毕业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博士,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系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2004年,戴希进入香港大学物理系工作,2007年起,他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担任理论部教授、研究员。2009年,他任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副主任。2011年,他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5年,戴希和同事们在固体材料中首次发现了“幽灵粒子”─外尔费米子。2021年,他进入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进行合作研究。2023年,他入选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第二期资助名单。2024年5月,他出席第十四期李政道讲座。2025年,戴希获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戴希长期从事强关联电子材料、计算材料科学、量子磁学、超导体和非常规超导体方面的研究,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曾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杰出科技成就奖、周光召基础科学奖、周培源物理奖、美国物理学会James C. McGroddy新材料奖等。
人物经历
1971年7月,戴希出生于浙江杭州。1993年,他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学士。1996年,他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1999年,他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之后,他在香港科技大学、波士顿学院和鲁特格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4年,戴希进入香港大学物理系工作,2007年起,他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担任理论部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他任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副主任。2011年,他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5年,戴希和同事们在固体材料中首次发现了“幽灵粒子”─外尔费米子。2017年9月,戴希加入香港科技大学,担任物理系教授。2018年,他出任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2021年,他进入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进行合作研究。
2023年,戴希入选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第二期资助名单。同年11月,他参加上海科技大学“针对表界面的大科学装置原位表征”研讨会并担任会议主席。2024年6月,他和团队“陈嘉庚科学奖数理科学奖”。2024年5月,戴希出席第十四期李政道讲座。2025年8月6日,戴希获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戴希的研究领域包含凝聚态理论、统计和计算物理学。
研究方向
戴希的研究方向是强相关材料、计算材料科学、量子磁学、超导体、非常规超导体。
社会任职
主要成就
综述
戴希的学术成果集中在两个领域,即开发计算方法和寻找拓扑量子态。他提出了几个重要的拓扑绝缘体,如Bi2Se3家族等,他还提出了磁掺杂拓扑绝缘体来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该效应于2013年被实验证实。2015年,戴希的研究团队预测了第一个Wely半金属材料TaAs家族,并很快被实验证实。同年,其和同事们在固体材料中首次发现了“幽灵粒子”─外尔费米子,引起物理学界轰动。
论文
科研项目
人才培养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2011年是戴希的大奖年,“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求是杰出科学家集体奖”“中国青年科技奖”连续三个奖项是对这位低调个性、才华横溢的杭高人的最佳诠释。(杭高人评)
戴希是量子材料理论领域的领先专家,其在拓扑材料领域作出了许多开创性贡献。(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