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迪庆神秘面纱:隐藏在三江并流处的“人间天堂”究竟有多绝?

揭开迪庆神秘面纱:隐藏在三江并流处的“人间天堂”究竟有多绝?

你知道吗?在云南西北部,有一片被雪山环抱、江河滋养的秘境——迪庆藏族自治州(藏语:བདེ་ཆེན་བོད་རིགས་རང་སྐྱོང་ཁུལ།)。这里不仅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地方,更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腹地,总面积2.3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仅39.5万,堪称人少景美的宝藏目的地!

迪庆坐落于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的腹地,地形犹如一只展翅的蝴蝶。这里北高南低,澜沧江和金沙江奔腾而过,形成“三山挟两江”的壮丽格局。气候兼具温带与寒温带特征,河谷地区甚至呈现亚热带风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自然多样性令人惊叹。从唐武德四年(621年)设立神州,到1957年正式成立迪庆藏族自治州,这片土地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沉淀。

凭借丰富的资源禀赋,迪庆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绿色矿业。截至2021年,已获得107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和6个地理标志。2024年,全州生产总值突破307亿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文旅产业正在成为闪亮的经济新引擎!

说到迪庆,不得不提它的四大世界级IP:“香格里拉”“三江并流”“梅里雪山”“茶马古道”。这里不仅是自然爱好者的天堂,更是文化探索者的宝库,拥有8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你来一一探寻!

名称来历

“迪庆”在藏语中意为“吉祥如意”,这个词完美融合了发音与祝福,州名由此而来,寓意美好而深远。

历史沿革石器时代至隋朝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迪庆就已有人类活动。到了秦汉时期,这里隶属越巂郡,三国时划归云南郡,中甸一带则是“附国”之地,聚居着白狼和姐羌部落。

唐宋时期

唐初,吐蕃势力东进,在此设立神川都督府,甚至架起金沙江铁桥以图控制洱海地区。公元794年,南诏发动铁桥之役大败吐蕃,迪庆归属几经变更,宋时成为藏传佛教兴盛地,沿江则由么些大酋掌控,号称“花马国”。

元明清时期

元朝设立茶罕章宜慰司,明初由丽江木氏土司管辖,后期西藏势力与木氏展开漫长争夺。清康熙年间,和硕特蒙古入主中甸,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划归云南,乾隆时期升格为厅,政权建置日趋完善。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沿袭清制,后设第十三行政督察区,辖4县4设治局,迪庆的现代行政区划初现雏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7年9月13日,迪庆藏族自治州正式成立,1973年起由省直辖,掀开了民族团结与发展的新篇章。

地理位置境域

迪庆地处滇、藏、川三省交汇处,是横断山脉的腹地,坐标东经98°20′~100°19′、北纬26°52′~29°16′。总面积23185.67平方千米,与凉山、丽江、怒江、西藏多地接壤,堪称西南“地理十字路口”。

气候

这里兼具温带与寒温带季风气候,河谷呈现亚热带特征,日照足、蒸发大、气温日较差大。降水南多北少,垂直气候显著,“一山分四季”是它的真实写照。

地质

迪庆地形似蝶,地质构造复杂,北高南低。数万年前的构造运动与河流侵蚀,共同塑造了如今金沙江与澜沧江相间的峡谷与阶地貌,堪称地质教科书。

地形地貌

“三山挟两江”是迪庆地形的精髓:梅里雪山、云岭雪山、中甸雪山纵列,澜沧江、金沙江从中奔流。最高峰卡瓦格博达6740米,最低点碧玉河仅1486米,垂直高差带来高原、山区、河谷三类生态,山区占比超80%。

水文水利水文

迪庆河湖众多,分属金沙江、澜沧江水系。金沙江流经430千米,澜沧江蜿蜒320千米,支流达221条,羽状水系发达。境内94个湖泊如珍珠散落,纳帕海、碧塔海、属都海最为知名。

水利

2022年末,全州在建水利项目28个,总投资46.9亿元。农村供水项目提升19.58万人饮水安全。小中甸水库是标志性工程,总库容1.55亿立方米,兼顾发电、生态与灌溉,效益显著。

土壤

土壤以褐壤、棕壤、灰棕壤为主,土层薄、生态脆弱,需科学保护与利用。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全州土地230万公顷,林地占77%,是云南重要林区。

矿产资源

探明矿产41种,矿点260处,石膏、铁、铜、铅锌储量丰沛,石膏矿储量全省第一。

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量886.7亿立方米,水能蕴藏1650万千瓦,占全省15%,开发潜力巨大。

森林资源

2022年森林覆盖率达77.63%,蓄积量2.71亿立方米,冷杉为优势树种。计划2024年覆盖率达77.66%,生态屏障持续巩固。

生物多样性

迪庆是“地球物种基因库”,拥有滇金丝猴、黑颈鹤等珍稀动物,红豆杉、珙桐等保护植物,杜鹃、报春、龙胆等世界名花遍布,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

动物

一级保护哺乳动物15种,鸟类19种,滇金丝猴、黑颈鹤等堪称国宝。

植物

维管植物4485种,特有种超30%。云南红豆杉、光叶珙桐等为国家一级保护物种,松茸、羊肚菌等食用菌享誉中外。

自然保护地/区

从“木头财政”转向“生态财政”,迪庆已建立普达措国家公园、梅里雪山、白马雪山保护区等,面积占国土31.97%。2022年森林覆盖率达77.63%,空气质量优良率100%,自然湿地保护率55.27%。

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三江并流”中心,面积1313平方千米,原始生态完好;白马雪山保护区以滇金丝猴和云冷杉林为重点,珍稀动植物荟萃。

自然灾害

主要灾害包括地震、雪灾、洪涝、泥石流等。1966年中甸6.4级地震、1990年三坝乡泥石流曾造成严重损失,防灾减灾不容松懈。

行政区划

辖香格里拉市、德钦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3县市,29个乡镇(9镇20乡),197个村社,政府驻香格里拉长征大道21号。

政治

更新时间:2023年7月

人口人口数量

2024年末常住人口39.5万,户籍37.26万,人口密度16.9人/平方千米,城镇化率33.02%。

民族构成

多民族聚居,藏族占36.26%,傈僳族占30.28%,纳西族占12.56%,其他民族占10.3%,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

语言

藏语康巴方言为主,傈僳语、纳西语并存,藏文、傈僳文、东巴文各展风采。

宗教

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东巴教等多宗教和谐共存,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经济综述

文旅、高原农业、绿色能源、矿业为四大支柱产业。“香格里拉”品牌响彻世界,敖云红酒跻身国际高端,牦牛、葡萄、中药材特色鲜明。

2022年GDP达303.36亿元,人均77785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第一产业

聚焦“一县一业”,发展葡萄、中药材、特色畜禽等。2022年粮食总产16.87万吨,药材种植8461公顷,农业产值33.6亿元。

第二产业

绿色矿业与能源双轮驱动。2022年工业增加值72.69亿元,电力生产增长6.2%,发电233.58亿千瓦时。

第三产业

文旅领跑三产,2012-2021年接待游客1.55亿人次,收入1620亿元。2022年社零总额74亿元,邮电业务量54.66亿元,交通货运量4954万吨。

社会事业教育事业

2022年拥有幼儿园152所、小学35所、初中6所、高中4所,民族中学为省一级完中,教育体系日臻完善。

医疗卫生

卫生机构305个,床位2321张,技术人员3386人。州藏医院为藏医药传承创新基地,服务民族健康。

科学技术

科研单位10个,2022年落实科技项目74项,资金1899万元,发明专利53件,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文化事业

文化机构251个,广播、电视覆盖率超99.89%。《迪庆日报》藏汉双版传承文化,服务大众。

体育

体育设施遍布城乡,射弩等民族传统项目屡获佳绩。2022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46场,参与4.15万人次。

环保

2022年城市污水处

发表评论

验证码